央企「盾矛」並用,土地市場盡顯霸氣

2023-01-09 13:48:02 字數 1838 閱讀 1274

央企「盾」、「矛」並用,土地市場盡顯霸氣

一面是大刀闊斧、一擲千金地跑馬圈地;一面是重視企業戰略,逐步推進全國化布局,平衡風險和利潤。央企以王者身份為「盾」,以戰略戰術為「矛」馳騁土地市場。

2023年,央企在土地市場上呼風喚雨,屢屢大手筆斬獲市場上的優質土地,更是再度掀起了沉寂一年有餘的「地王風潮」。被冠以漠視風險,僅憑龐大財力馳騁疆場的央企,其在土地策略上實則同樣重視風險與利潤的相對平衡,其整體土地成本並非「駭人聽聞」。擁有強大的實力,明確的戰略,央企在土地市場上沉穩而老辣,盡顯霸氣。

後「盾」堅固,霸氣十足

2023年土地市場上誰最搶眼?毫無疑問的答案是:央企!

自2023年第二季度全國土地市場的復甦開始,各地土地市場的熱度一浪蓋過一浪。在熱潮的席捲下,保利、中海、華潤等央企背景的企業陸續浮現,在各大城市的土地拍賣會中拔得頭籌,沉穩老辣,盡顯霸氣。

2023年保利、中海、華潤、招商四大企業在招拍掛市場上共獲得90幅地塊,遍布全國20多個大中小城市。從拿地城市分布來看,約15%的地塊分布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個一線城市,七成以上地塊分布在在如天津、重慶、成都、南京、杭州、瀋陽等二線重點城市。那些在民營企業眼中望而生畏的**地塊,卻總是被央企輕而易舉的拍得。

對於國資背景的企業而言,背景優勢使其手握充裕的土地和資本兩大發展基本要素,同時具備高水準的專業開發能力以及企業規模作為基礎,優質地塊的獲取則成為了其未來深層發展,更上一層台階的重要基石。國資背景的企業對於優質地塊的追求顯得頗為積極。除了央企之外,具有國企背景的地方性企業也表現勇猛。

在中海以70.06億元的**競得全國性地王之後,同在9月即被綠地重新整理記錄,72.45億元的**再創土地市場高峰。

而其他城市的本地國企亦毫不吝嗇,在其深耕區域內斥巨資購優質土地,如魯商置業,大連港投等。

謀略為「矛」,有的放矢

當人們將地王與央企的聯絡聚焦在企業強大的資源背景時,我們也不容忽視企業專業的開發能力和其在全國市場布局的背景下極具洞察力的「謀略」。敢於斥巨資摘得地王的國資背景企業大多已形成了較具規模的全國化布局,如中海、保利和綠地,即使如中化方興這類新進入的開發企業,憑藉集團背景的優勢也已具備豐厚的土地資源。央企在土地市場中的勇猛表現並不僅表現在其擁有的資金優勢,貫徹落實自身的全國戰略布局策略才是其拿地策略的重中之重。

此外,從企業整體的拿地**來看,並不僅表現了央企厚實的資本優勢,同時展現了企業全國布局戰略的良好運作力。根據對典型企業2023年新增土地資料的分析來看,儘管央企頻頻拿下地王專案,但是其總體新增土地儲備的溢價率卻並未明顯高於其他的民營企業。由此來看企業能夠較好的通過土地整體投資來平衡某些高地價專案對資金產生的壓力。

以中海為例,其拿下的地塊,以大地塊和高總價為主要特點,如8月份拿下的濟南地塊,可用地面積就達到263萬平方公尺,10月份拿下佛山地塊,占地面積也有78 .8萬平方公尺,同月拿下的重慶地塊則達到155.3萬平方公尺,瀋陽地塊更是高達317.

6萬平方公尺,11月同樣在瀋陽,中海地產拿下231萬平方公尺的土地。總體來看,上百萬的地塊就有5塊,而地價也大多在30億元以上,最高的當然為上海長風地塊,總價70億元。雖然近期中海所拿高總價地塊較多,但溢價率和平均樓板價卻是拿地金額top5企業中最低的,說明其拿地成本並不高。

中海下半年突擊拿地拿地,首先是有足夠的現金流。前12月中海已累計實現銷售477.9億港元,並6月獲得招商銀行200億的信貸授信,為企業拿地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援。

此外,中海目前也有著迫切的拿地擴張需求。中海的地塊大部分是在05-07年之間拿的,目前土地儲備量不大。中海開發的都是中高檔樓盤,所以**的「地王」也能夠通過精細的產品而轉移成本。

所謂謀定而後動,央企在土地市場虎踞鯨吞並非只是靠著自己的的「財大氣粗」,也絕非是「有勇無謀」,正是明確了企業的發展戰略,才勇於去貫徹實施企業既定目標。央企之勇,以謀為基。

表1:2023年典型企業新增土地儲備總量

資料**:c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