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萬能答題法則

2023-01-06 11:06:06 字數 4121 閱讀 8951

申論考試一直沿用三問式模式,雖然也出現新題型,但總的基調沒有根本改變。現就答題規則與模式我們總結了以下幾條可以稱為申論萬能答題法則,供考生參考:

一、請用不超過的篇幅,概括出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

理解題意:

(一)字數限定。。彈性限度只能在10%以內。過高或過低原則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蓋全文主要內容,但表述要求語句精煉,簡明扼要,不冗長,不羅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體事例或數字。

(三)範圍限定。只能在給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內容,旁徵博引或隨意發揮。

(四)輕重權衡。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實或觀念。答題時不要囿於細枝末節,要統觀全域性,**遠矚,從巨集觀的範圍來把握主要問題。

可以認為,主要問題是在文中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它在文中決定或支配著思路的走向或觀念的變遷。

答題步驟:

(一)在閱讀的過程中勾劃出文中的主要詞句。主要詞句一般不包括具體事例或數字,也不包括闡述的內容。

(二)將勾劃出的句子再進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語句,只留下其主幹成分。

(三)用通順的語言把留下的語句組織起來,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問題。

答題方法:

通過對書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們認為,乙個完整的答案主要應該包括三個部分:總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關於總括句的提煉:總括句一句話,高度概括全文主要問題。句式模型為」這是一篇關於主語+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體。

」其中,主語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務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單位名稱。文體是指所給材料的文章體裁,如新聞報道、調查報告、工作總結、講話、案例等。多數時候是案例。

事件1是指主語的第乙個動作,也可理解為事件的第一階段。對於個別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夠了。如「這是一篇關於純淨水廣告論戰的報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總括句裡涉及的內容,分條列項地表達出來。這時候,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注意:由於《申論》考試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觀的、有乙個基本確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種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終答案都應該是相同的,所謂殊途同歸,考生一定要明白這一點,不然,就會違背答題要求)

1.環節分析法。對於那些以縱式結構寫的給定材料,也就是以時間階段性為序或邏輯上的逐層深入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如針對一篇反映醫藥行業藥價虛高情況的報道:

「生產廠家自己定價,中間商層層加價,醫生或醫院為了自身利益給病人開**藥,病人購買**藥品。」這是按醫藥流通的四個環節來分析的。

2.參與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幾方參與。在分述句裡,我們可以就各方的行為進行分述答題。

如針對一篇關於中國的10家蘋果汁生產企業應對美方反傾銷起訴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國的蘋果汁進入美國市場,引起美方不滿,美方提出反傾銷調查起訴。中方積極應訴,充分發揮有利因素,覓得了訴訟勝利,保護了中方蘋果汁生產企業的利益。

廣大考生反映,這種方法最為簡便易行。」

3.鏈式分析法。有時候,一則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環扣一環的,各個事件之間有明顯的關係,這時就適用鏈式分析法。如針對一篇關於我國9家彩電企業結盟限價銷售彩電的報道:

「9家彩電企業深圳結盟之後,國家有關部門對此提出了質疑,專家認為**聯盟是變相壟斷,消費者對此無動於衷,結盟商家內部意見也不統一,最終導致彩電限價失敗。」

4.型別分析法。對於一則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類別的人事物,則可以進行分類表述。如針對一篇關於我國玩具市場的調查報告:

「調查表明:我國的玩具消費擁有難以估量的發展潛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願意為孩子買更多的玩具。

但調查還表明,我國的**玩具市場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專門生產**玩具的企業,存在著巨大的商機。玩具的開發和銷售面向**,是世界玩具有新熱點。」

5.關鍵詞分析法。對於給定的材料,有時我們會感到無處下筆進行概括。這時可以將文**現頻率高的詞語羅列出來,然後結合文中事實或觀點把它們串聯起來。

這對於初學者或心理素質差者有較大幫助。

二、用不超過的篇幅,提出解決給定資料所反映問題的方案。要有條理地說明,要體現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題意:

1.字數限定:。彈性限度只能在10%以內。過高或過低原則上都要扣分。

2.解題物件:針對給定材料,提出解決方案。問題在給定材料之內,一般是近涉關係,很少是遠涉關係。

3.適用性。由於招考的公務員,是管理國家事務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須站在**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論事,可以執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實可行。

答題步驟:

1.根據前邊所述的方法,勾劃出文中反映的主要問題。這是保證對策是否具有針對性的重要依據。

2.尋找問題發生的環境和條件。這是保證解決問題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據。

3.根據環境和條件,從不同角度或層面提出解決方案。

答題方法:

1.分層法:有些問題,可以從觀念、制度、具體行為三個層面來提出解決辦法。a.「轉變觀念,改變現有的……觀念,通過……,樹立……觀念。

」b.「建立……制度(體制),……」c.「加強……管理,(實際行動)」。

2.職能分類法:很多模擬試題,都與法律有關。因而答這類題時,方案可以是按企業或單位、**、法律、個人四方來分。

通常情況都是「企業應當做些什麼」,「**應當做些什麼」、「法律做些什麼的方式」、「個人應當做什麼」。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決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關於人的解決問題上,一般都需要從觀念和行動兩個方面來提出解決方案。

如模擬試題(二)中」撞了白撞」的核心元素是」人、車、路」,那麼解決方案就是:

(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識,監督路人的行動。(要列舉一些具體辦法,如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設定交通路口安全監督崗等)。

(2)車主必須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為法律授權就任意作為,在可能避免的情況下要盡量避免撞人事件發生。

(3)路的問題主要靠**解決,**要多修路,修好路。(也要列舉一些具體方法,如拓寬主要街道,在交通要道架設天橋,修地下通道,或封閉一些事故多發路口等)

4.參與方分析法:就是乙個事件的雙方或多方,各有什麼問題分別解決什麼問題。這種題要忌諱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提出解決辦法。

這種辦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時可多演練此法。

5.焦點問題分析法:找出矛盾鬥爭的焦點,解決它,就如解開爭鬥的死結一樣。要從法律的、**、新聞的實際出發,可以從巨集觀的、微觀的兩個方面來思考提出解決方案。

三、就給定資料的反映的主要問題,用左右的篇幅,自擬標題進行論述。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有說服力。

理解題意:

1.文體:議**。就是對事物或道理進行論述的文章。

2.論述內容: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可以看出,《申論》考試時都要求考生抓主要問題,因為招考的國家公務員,行使國家權力,必須要注意平衡問題。

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慮問題時主次分明,對於輕重利弊能較好地權衡。

3、中心明確:就是觀點鮮明,肯定或否定,讚揚或貶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辭。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

一是方便閱卷教師迅速獲知文章主要資訊,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寫作時緊緊圍繞中心來寫,使文章思路清晰,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4.內容充實:就是要求論述過程中理論與事實要能很好地結合,既要講道理,又要擺事實。事實與道理緊密相連,互相支援,為中心論點服務。

道理上講,《申論》考試的一般事例都主要來自於給定資料,理論可以從給定資料中來,也可從中引發。

5.論述深刻:就是要求論述時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只看到現象,不能囿於事物的表面,應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實質並旗幟鮮明地表明觀點。對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層面存在的問題,更需要從體制、觀念、心理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當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須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符合當前實際。

6.有說服力:這是對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提出的要求。論點要鮮明,論據要有力,論證要合邏輯。三者就像屋頂、牆壁、結構一樣密不可分。

7.從本次考試的目的,也就是錄用公務員來看,評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觀公正,因而即使是論述題,各位考生在答題時雖然有一定的發揮餘地,但總的來說規範性是很強的。因而作文必須從標題、結構、語言、文面等方面表現出規範性來,這樣才有利於寫作與評卷。

寫作步驟:

1.通讀全文,抓住主要問題。

2.思考資料提出的主要問題,提煉出中心論點。注意要從機關工作人員的角度,為國家利益著想。

3.圍繞中心論點選擇能證明恰當的材料,在頭腦中醞釀寫作提綱,對全文進行謀篇布局。

4.將頭腦中醞釀成熟的文章內容表述出來。注意不要隨意修改,不寫錯別字,保持捲麵清潔。

文章寫作:

1.慎選標題。標題的好壞是文章成功的關鍵一環。標題大致有兩種形式:

申論萬能思維體系

萬八 切關注?問題。對出現的?問題冷靜對待,正確認識,全面安排,妥善處理。2 加強宣傳 營造氛圍。廣泛宣傳,全民動員,充分發揮報刊 廣播電視 網路等各類 的 導向作用,大力宣傳?的作用和意義,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的認識 在全社會營造關於?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廣大領導幹部 人民群眾 工...

申論寫作套路萬能

申論寫作套路萬能模板 互動公考 公考蟲考試資料庫小組 互動小組 第一節閱讀概括的基本套路 三遍四步法 讀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內容的任務。強調 閱讀之前一定要有 問題意識 要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乙個整體。腦袋裡要裝著問題 這些材料之間的邏輯關係是怎樣?不同的材料之間有什麼關係?第一步 ...

詩歌鑑賞答題萬能

3 解答分析 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李白雄渾飄逸而杜甫則是沉鬱頓挫。但有時候我們不熟悉作者也可以從詩中讀出語言風格,有的曉暢明快,有的民歌風味十足等等。4 答題模式 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