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安娜 卡列尼娜》與《紅牡丹》的異同

2022-12-29 10:09:02 字數 3031 閱讀 4888

論《安娜.卡列尼娜》與《紅牡丹》的異同

內容摘要:古今中外,以女性為中心的**比比皆是。無論褒貶,女性視角的小

說的形成與發展都標誌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安娜.卡列尼娜》是**作家托爾斯泰的經典大作,成書於2023年。

《紅牡丹》的作者是我國著名學者林語堂,成書於清末民初。兩本書分別刻畫了兩個獨特的女性形象,其形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兩書對女性事蹟的情節安排也均透漏出女性解放的思想和對女權的呼喚。

除去相同之處,兩書在寫作手法、語言斟酌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關鍵字:《安娜.卡列尼娜》 《紅牡丹》 異同

《安娜.卡列尼娜》講述了19世紀**上流社會的貴婦安娜.卡列尼娜背離婚姻道德、最終在社會**和內心自我譴責的壓力下臥軌自殺的故事;《紅牡丹》講述了額清末民初乙個**開放、敢愛敢恨的女子牡丹與四位男子愛恨糾葛、最終選擇平靜生活的故事。

兩者皆以美麗而極富個性的女子為主人公,以第三人稱講述她們的「艷史」。

以下為兩書的相同點:

1、對女性的關愛和對女權的呼喚

安娜拋棄家庭與沃倫斯基私奔,這在19世紀的**、甚至在當前都是為社會所唾棄的。但作者並沒有將這種批判與蔑視融入作品中,在字裡行間,我們只能看到作者冷靜的心態與對安娜毫無掩飾的同情和愛憐。安娜是美麗高貴的,甚至在她**時也不失優雅,彷彿她做出的不是難以啟齒的事情,而是一種新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作者正是把安娜的不軌行為當成了一種對自由的嚮往。安娜生活在名士家中,雖然生活雍容高貴、地位至高無上,但是丈夫卡列寧的呆板與冷淡卻將她深鎖入婚姻的囚籠。子啊當時**的男權社會中,安娜的敢作敢當與大膽衝破束縛的舉動正是作者向社會傳達的對女性的解放。

女性也擁有人權,她們不是死守在家中的機器,她們也擁有同樣高尚的思想。作者之所以將安娜描繪得有血有肉,正是對女性的關愛與對女權的呼喚。

《紅牡丹》中,牡丹雖然美麗可人、聰明伶俐,卻頗有種水性楊花之感,她的一生中與五個男子有染:在丈夫死去後,她雖心念初戀情人金竹,卻與堂兄梁孟嘉產生了愛情的火花;在經過一年的平淡生活後,牡丹不再對與孟嘉的柏拉圖式的愛情痴迷,她便與天橋的拳師傅南濤產生了未果的愛情;在整理心緒南下杭州後,她遇到了詩人安德年,經營了一段浪漫的愛情。在清末民初的封建中國,牡丹的行為是令人髮指的,作者卻不加掩飾地大肆落筆,將牡丹的愛情傳奇客觀地展現給讀者。

他筆下的牡丹不是**不堪的,而是有主見、有思想、胸無城府、直言不諱的。牡丹有選擇愛情的自由:既然無法改變金竹已婚的現實、既然孟嘉無法滿足她的性需求、既然被傅南濤的妻子追蹤,她便果斷離開,繼續尋找新的幸福。

「夫為妻綱」這一禮教在牡丹面前只是愚蠢的牢網,封建社會對女子的制約始終阻攔不住她馳騁的心。林語堂對牡丹的傳神刻畫正是對女性的關愛與對女權的呼籲。

2、對現實社會的反抗

兩書對女性的觀眾也是一種對社會現實的反抗。誰說上流人士一定要堅守婚姻道德、即使出了家醜也堅決不離婚以保護自身的社會地位?安娜便是打破這一清規戒律的典型。

誰說封建女子要遵從「三從四德」、固守節操?牡丹便狠狠地踐踏了這一觀念。作家反抗現實社會的途徑有很多種,而托爾斯泰和林語堂同時選擇了女性這一視角來抨擊落後腐朽的封建制度,用量為女性的愛情喚醒沉睡的民眾。

安娜和牡丹對真摯愛情的追求正是托爾斯泰和林語堂對新社會、新生活的追求,兩位女性在量為作家的筆下成了對抗現實的美麗而有力的工具。

以下為兩書的不同點:

1、悲劇與喜劇

《安娜.卡列尼娜》以安娜臥軌自殺、沃倫斯基主動充軍作結,著實一大悲劇。從**的中後部開始,情節便趨向了悲劇性的發展。

安娜與丈夫攤牌,得到了丈夫「離開這個家,就永遠也見不到孩子」的惡言;與沃倫斯基私奔到國外 ,卻遭到了親戚與朋友的冷落與排擠;逐漸摸透了沃倫斯基的虛偽和冷漠,卻無法逃脫。再堅強的心靈也難以承受這樣的打擊。她當初不顧名譽追求真愛,卻最終落得了身敗名裂的下場;她當初以為愛情會帶給她新的生活,卻最終被拖入令人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一切遭遇迫使安娜走向了自殺之路,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劇。

《紅牡丹》以牡丹在一次磨難後最終選擇跟傅南濤過剩男耕女織的平淡生活作結,可以歸為喜劇。在經歷了感情的跌宕起伏、命運的一波三折後,牡丹已趨於成熟,不再對充滿激情的愛情抱以幻想,而是理性地選擇了最適合她的歸屬。與之前的動盪生活相比,牡丹最終的歸宿是令人欣慰地,是一大喜劇。

2、雙重線索與單線索

《安娜.卡列尼娜》全書共有兩條線索,其中一條是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另一條便是安娜與沃倫斯基的愛情故事。兩條線索交替進行,共同統攝全篇。

雙重線索使**形成了章節分離的特點:上一章節交代列文的農場故事,下一章節交代安娜的愛情故事,有些章節是兩位重要人物的交集。可見《安娜.

卡列尼娜》不單單是敘述愛情的作品,而且是反映歷史的百科全書式的巨作。作者把安娜這一人物形象放在了以列文為主體的時代背景下,兩條線索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的獨特魅力。

《紅牡丹》則只有一條線索,即牡丹的愛情故事。與這一線索並進的雖然有妹妹素馨與孟嘉的愛情故事、好友白薇與其丈夫的幸福婚姻,但都是細枝末節,用來輔助主要線索。這是一部情感劇,作者沒有在劇中加入歷史的元素,也就使得整部**以情感貫穿全篇,缺少一定的歷史厚重感。

3、敘述側重點不同

兩部**都展現了勇敢追求真愛的女子形象,但其敘述側重點是不同的。

托爾斯泰在描寫安娜出軌的情節時側重於安娜的心理變化,通過安娜的心理狀況變化來推動她與沃倫斯基的愛情程序。林語堂在描寫牡丹見異思遷的情節時側重於牡丹的性心理,將牡丹對性的追求不加掩飾地表現出來,如牡丹的日記:「女人欲情似火之際,情郎卻**而臥,吸菸閒話,你將何堪,你將如何愛他?

」4、語言的文藝色彩輕與重

《安娜.卡列尼娜》的語言側重於敘述,往往沒有過多的文藝色彩,表述偏於平實與現代化,為一般讀者所理解和接受。如開篇的一句:

「幸福的家庭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樣一句充滿哲理的話,作者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使道理淺顯易懂,這樣的語言特色也使得整篇**瀰漫著輕鬆的氣氛。

《紅牡丹》則側重於抒情,作者將他的文學底蘊灌輸於整篇**,敘述的語言略帶古文色彩,如敘述牡丹與詩人安德年交往期間互送詩歌,又如「花兒半開半閉,小停輕顫猶疑,唇間微笑如夢裡,芳心誰屬難知。」皆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這種語言風格事整篇**帶有文藝的美感。

最後,《安娜.卡列尼娜》與《紅牡丹》都是其出世那一時代的經典作品。二者雖然年代不同、背景不同,但同時為我們展現了勇敢追求真愛的灑脫女子形象。

無論悲喜,她們的生命軌跡都在我們心中留下了驚鴻的一瞥。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

推薦閱讀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 的其中一本。安娜 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安娜是乙個資質優美,有很高文化教養的貴族女子,在 貴族資產階級社會裡,她像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都是美艷...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摘抄

列夫 托爾斯泰 安娜 卡列尼娜 精彩片段摘抄 您是怎樣使自己不感到無聊的呢?她再次對安娜說道。我什麼也沒有做呀,安娜回答道,由於這些糾纏不休的問題而臉紅了。這就是最好的辦法呀,斯特列莫夫插嘴道。什麼也沒有做,他附和道,一邊在含蓄地微笑,這就是最好的辦法呀。我早就對您說過,他轉身對麗莎 公尺爾卡洛夫夫...

《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安娜悲劇的主要原因源於對真摯愛情的追求,而這正與上流社會虛偽腐敗的道德觀念相違背。首先表現在她與丈夫卡列寧的矛盾鬥爭中,屬於彼得堡官僚集團的卡列寧是個殘酷無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把安娜逼死的是整個上流社會而絕非卡列寧乙個人。安娜的不貞,在上流社會本是不足為奇的。安娜悲劇的根源便在這罪惡的社會。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