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 顱底凹陷

2022-12-28 14:00:06 字數 931 閱讀 6360

顱底凹陷+畸性性骨炎

頭痛,頭暈。智力一般,查體正常。

顱底凹陷:是指枕大孔周圍骨如枕骨斜坡及岩骨向顱腔內陷入而言。分為先天及後天性,前者常併發於上部頸椎畸形,後者常繼發於顱底骨硬度減低者,如畸形性骨炎(paget病),成骨不全,佝僂病,軟骨病等,此時,變軟的顱底受到頸椎的壓迫,出現顱底內陷。

畸形性骨炎:(paget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骨病,多骨受累,最易累及骨盆,腰椎,顱骨,股骨,脛骨,很少累及腓骨,胸骨,其病理改變為破骨與成骨改變,初期以破壞為主,緩解期破壞停止,成骨繼續進行,骨由鬆軟變脆硬,其典型x線表現常出現在修復期成骨過程中,可出現活動期以骨吸收為主的海綿型及修復期以成骨為主的硬化型改變,顱骨板障明顯增寬,內外板不規則增厚,當顱骨外板還有疏鬆性變化時,內板就可硬化,此為畸形性骨炎最重要的特徵表現。故該列為典型的畸形性骨炎繼發顱底凹陷。

畸形性骨炎**不明,目前認為與麻疹病毒感染有關,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全身骨骼以骨盆發病率最高,本病一般發病隱潛,發病緩慢,病程較長,症狀出現變異很大,常數年或數十年除骨關節畸形外,可無任何明顯症狀,常見症狀為腰背痛和肢體畸形。實驗室檢查鹼性磷酸酶常顯著增高,有時可達100或200布氏單位以上。畸形性骨炎的特徵是在發病過程中同時出現骨質吸收和骨質增生,新生骨骨化不全,結構雜亂,完全改變了正常的骨結構。

因此,雖有骨質增粗增厚,但質軟,容易發生畸形和病理骨折。通常在早期骨吸收顯著,晚期則以增生為主,有的可惡變為骨肉瘤。本病應與骨轉移鑑別,主要鑑別點為:

本病有骨體積增大、畸形改變,以及病史較長、鹼性磷酸酶公升高等。

女,56歲,頭痛,沒有其他的神經系統的陽性體徵

結果:顱底凹陷徵

顱底陷入是枕大孔周圍骨,包括枕骨基底部、髁部和鱗部上公升向顱腔內陷入的畸形。環、樞椎也隨之上公升、突入。多屬枕骨及環樞椎先天性發育異常,也可繼發於引起顱底軟化的疾病、成骨不全或佝僂病等。

21歲,顱骨發育異常

結果:佝僂病顱骨軟化顱底凹陷症

顱底諸孔裂及內容物

1.骨性解剖 頸靜脈孔內口似鳥狀,頭部相當於神經部,腹部相當於靜脈部,細長的兩端分別為與海綿竇相連的岩下竇和與橫竇相續的乙狀竇。髁管開口於頸靜脈球的後內側壁,髁靜脈經髁管溝通椎靜脈系統和頸內靜脈系統。前庭水管外口又稱內淋巴囊裂,開口於兩層硬膜之間,是內耳內淋巴向乙狀竇的引流,頸靜脈結節是頸靜脈突上表...

鼻咽癌顱底骨質破壞與遠處骨轉移關係的研究

作者 易煒劉志剛李嫻蔣昌斌 維吾爾醫藥 2013年第05期 摘要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 鼻咽癌顱底骨質破壞對遠處骨轉移的 價值。方法 選取2001年 2006年間確診並行 性放療,且有完整隨訪資料的鼻咽癌患者454例。根據ct診斷顱底骨質破壞情況,採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比較這二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