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2022-12-22 07:24:03 字數 5011 閱讀 8142

1、了解計算機的發展;

教學內容

2、了解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3、掌握鍵盤的使用,熟練掌握標準指法操作;4、了解計算機中資料的表示編碼。

了解計算機的特點、發展史(包括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史)、型別、應用領域及前景;掌握計算機軟體系統及硬體系統構成,了解微機的

教學基本要求

硬體系統,包括掌握微機系統硬體組成及主要效能指標。了解微機的軟體系統,包括掌握機器指令與計算機語言(機器語言,組合語言,高階語言)的概念、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的概念;資料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及編碼,包括了解二進位制數概念、計算機內採用二進位制數的優點。

計算機的發展史和應用領域,計算機軟體系統及硬體系統構成,數

重點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及編碼

難點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資料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及編碼。

課時分配學時講授總4學時、實驗2

教學方法講授(ppt)

教學過程

教學物件教學時間年月日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教學內容

1.1計算機概述

1.2計算機系統

教學目的

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系統的概念1.了解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教學重點

2.掌握鍵盤的使用,學會標準指法操作

教學難點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建議學時理論:2上機:2教學教具多**教學系統

教學方法理論:使用多**教學方法講授(.ppt);上機:指導上機實驗

演示設計板書設計

1.11.2

計算機概述計算機系統

教學過程

介紹什麼是計算機,計算機的特點,計算機的應用與發展:什麼是計算機;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的分類;計算機的主要應用;

程匯入主要內容

計算機硬體系統:結合具體例項進行講解;計算機軟體系統:

舉例說明計算機的軟體系統,使學生對這一抽象概念有較深刻的印象。

詳細內容及要求

第一講、計算機概述(1學時)1、什麼是計算機(概念)2、計算機發展過程

了解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eniac的三個知識點:時間、年份和英文名稱。現代計算機的發展階段根據計算機內的主要物理器件將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

階段第一代

年份1946-957

物理器件電子管

語言科學計算、資料處理、工業

第二代1958-1964

電晶體小規模整合

第三代1965-1970

電路大規模整合

***1970至今

電路3、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趨勢

巨型化、高效能、開放式、多**化、智慧型化、網路化4、計算機的分類:

1)、根據規模大小分類: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微機、2)、根據用途分類: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5、計算機的主要應用

科學計算、資料處理、計算機控制、計算機輔助系統、人工智慧、辦公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注:記住一些專用名字的縮寫

資料庫網路等

各個領域

作業系統

控制、文書處理、圖形處理

高階語言

控制科學計算、資料處理、工業

軟體特徵機器語言、彙編

科學計算應用範圍

第二講、計算機系統(1學時)

計算機系統:是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部分組成;兩者相輔相成,構成計算機系統的統一體。

1、計算機硬體系統硬體系統組成

由運算器、控制器、儲存器、輸入裝置和輸出裝置五部分組成。1)**處理器cpu

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為**處理單元,簡稱cpu。

cpu的作用是處理資料、訪問資料或指令、協調各部件工作等。2)儲存器

儲存器用於儲存資料和程式。儲存器分為內部儲存器和外部儲存器

記憶體又分為唯讀儲存器(rom)和隨機儲存器(ram)外存分為軟盤、硬碟、光碟、磁帶它們的特點和缺點儲存器的有關術語簡述如下:

*位(bit):存放一位二進位制數即0或1。位是計算機中儲存資訊的最小單位。

*位元組(byte):8個二進位制位為乙個位元組。為了便於衡量儲存器的大小,統一以位元組(byte簡寫為b)為單位。位元組是計算機中儲存資訊的基本單位

*位址:整個記憶體被分成若干個儲存單元,每個儲存單元一般可存放8位二進位制(位元組編址)。每個儲存單元可以存放資料或程式**。

為了能有效地訪問該單元內的內容,每個單元必須有唯一的編號(稱為位址)來標識。

*讀操作(read):按位址從儲存器中取出資訊,不破壞原有的內容,稱為對儲存器進行「讀」操作。

*寫操作(write):把資訊寫入儲存器,原來的內容被覆蓋,稱為對儲存器進行「寫」操作。*主頻主頻是衡量cpu執行速度的重要指標。

它是指系統時鐘脈衝發生器輸出週期性脈衝的頻率。通常以赫茲(hz)為單位。目前的奔騰ⅵ微處理器的主頻已高達1.

5ghz、2.2ghz。*字長字長是cpu可以同時處理的二進位制資料位數。

如64位微處理器,一次能夠處理64位二進位制資料。常用的有16位、32位、64位微處理器。

3)輸入裝置

輸入裝置用來接受使用者輸入的原始資料和程式,並將它們轉變為計算機可以識別的二進位制形式存放到記憶體中。常用的輸入裝置有鍵盤、滑鼠、掃瞄器、光筆、數位化儀、麥克風等。4)輸出裝置

輸出裝置用於將存放在記憶體中由計算機處理的結果轉變為人們所能接受的形式。常用的輸出裝置有:顯示器、印表機、繪圖儀、音箱等。2、軟體系統

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1).系統軟體

(1)作業系統(os)(2)語言處理程式

(3)資料庫管理系統(4)網路管理軟體(5)常用的服務程式2).應用軟體

應用軟體是在計算機硬體和系統軟體的支援下,為解決各類專業和實際問題而設計開發的一類軟體。如文書處理、電子**、多**製作工具、各種工程設計和數學計算軟體、模擬過程、輔助設計和管理程式等。(1)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是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的全部硬體、軟體資源的程式。主要功能有:使用者與計算機硬體的介面、硬體功能的擴充、計算機系統的控制及管理等。(2)語言處理程式機器語言組合語言

高階語言:basic語言、pascal語言、c語言、j**a語言等。(3)實用程式

一些公用的工具性程式,如:編輯程式edit,除錯程式debug,診斷程式等。

(4)資料庫系統按資料模型的不同分為三種型別:層次型、網狀型、關係型。目前比較流行的資料庫系統有foxpro、oracle、sql等。

這一節最為重要的內容是掌握計算機系統的概念,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注

教學小結

意強調;

對於上機實驗的第一節課,要注意強調正確的指法操作。學生在學習這一節內容時,對計算機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學習指導

在上機操作時,要注意強調正確指法的操作。

參閱教材第一章第一節,第二節

作業該節內容理論2學時,內容略顯多一些,時間較緊張;

教學後記

實驗2學時上機練習指法不夠用,學生應在課餘時間多加練習。

教學物件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教學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容

1.3資料編碼和進製轉換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資料編碼和進製的轉換1.資料編碼

教學重點

2.常用進製的轉換

教學難點

二進位制、八進位制、十進位制、十六進製制之間的轉換

建議學時理論:2教學教具多**教學系統

教學方法理論:使用多**教學方法講授(.ppt)

演示設計

1.3資料編碼和進製轉換

板書設計

由十進位制數的概念引入

二、八、十六進製制的概念;由此介紹十進位製到其它進製的轉換;

課程匯入主要內容

其它進製到十進位制的轉換;二進位制與八進位制的轉換;二進位制與十六進製制的轉換;

對於整數的情況、小數的情況、混合資料的情況的不同處理。

詳細內容及要求

第三講、資料編碼和進製轉換(2學時)

1、編碼指採用少量的基本符號按照一定原則,用以表示大量的、複雜多樣的資訊。1)bcd編碼

bcd碼是指「二-十進位製碼」,即一位十進位制對應四位二進位制數。2)字元編碼

字元編碼採用的是「ascii碼」,即美國標準資訊交換**。3)漢字編碼

輸入編碼主要分為四類:數碼、音碼、形碼、音形碼。

我國的漢字編碼規範採用的是2023年5月國家標準局頒布的gb2312-80標準,稱為國標碼,包括按拼音排序的一級漢字型檔3755個,按部首排序的二級漢字型檔3008個,還有682個字母和圖形符號,共計7445個漢字及符號等。把區位碼轉換成國標碼和機內碼的方法是:首先把十進位制的區位碼按區位分別轉換成十六進製制數並分別加上2020h,即為國標碼,再加上8080h,即為機內碼。

2、常用進製及其轉換

1)常用進製:十進位制、二進位制、八進位制、十六進製制

2)主要概念基:某種數制所使用的全部符號的集合。基數:基的個數。位:每個符號在數中的位置。權:每個數字對應的單位值。

3)不同進製數的表示方法:(數)下標4)不同進製數的分解表示法5)不同進製轉換(1).非十進位制轉換為十進位制[求和法]對非十進位制數按權展開求累加和即可。(2).十進位制轉換為非十進位制例:

將十進位制數105.125轉換成二進位制。

①整數部分[取餘法]用r進製的基數逐次去除十進位制數的整數部分,直到商為0,取其餘數。②小數部分[取整法]用r進製的基數逐次去乘十進位制的小數部分,取其整數。第二步:

將十進位制數0.125轉換成相應的二進位制。(3).二進位制轉換為八進位制:

從小數點開始,向前每3位一組構成1位八進位制數;向後每3位一組構成1位八進位制數,最後一組不夠3位的時候,在後面添0補足3位。

(4).八進位制轉換為二進位制:每位八進位制數用相應的3位二進位制數代替。(5).十六進製制轉換為二進位制:每位十六進製制數用相應的4位二進位制數代替。

(6).二進位制轉換為十六進製制:從小數點開始,向前每4位一組構成1位十六進製制數,向後每4位一組構成1位十六進製制數,當最後一組不足4位的時候,在後面添0補足4位。舉例說明各種數制的轉換方法。

這一節最為重要的內容是掌握資料編碼在計算機中的使用。特別是常用進製之

教學小結

間的轉換。

學習指導學生在學習這一節內容時,對計算機中的編碼有了初步的了解;

參閱教材第一章第三節

作業該節內容理論2學時,內容可以講完,要求學生課下要複習,否則容易忘記,

教學後記

對於小數部分的轉換要注意強調對特殊情況的處理;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一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1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a 時間 1946年 b 名稱 eniac 埃尼阿克 2 計算機的發展 第一代 1946 1958年 電子管 第二代 1959 1964年 電晶體 第三代 1965 1970年 中小規模積體電路 1971年 今 大規模積體電路 微型計算機誕生於197...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主要內容 計算機發展簡介 計算機的特點與應用領域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計算機中資訊的表示 數制間的轉換 計算機病毒 知識要點 一 計算機發展簡介 計算機 puter 俗稱電腦,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eniac誕生於1946年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計算機從誕生到現在,根據構成計算機的主要電子元件的不同,可...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07年4月一級b考點分析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1.1計算機概述 考點1計算機發展簡史 1946年2月日,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m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從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到現在,計算機技術經歷了大型機 微型機及網路階段。對於傳統的大型機,根據計算機所採用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