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汗知疾病

2022-12-19 20:57:04 字數 762 閱讀 4316

汗是人體代謝產物,中醫雲「有諸內者,必形於外」,汗液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人體內部情況的一種反應,其排出部位、時間、量、色等均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全身出汗

自汗指日間汗出,動者尤甚,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或者伴畏寒肢冷等,多屬於氣虛或者陽虛,不能固膚肌表,腠理不密,汗液外洩所致。

盜汗指睡時汗出,醒則自止,伴有潮熱,顴紅者稱為盜汗,多因陰虛火旺所致,因睡時衛陽入裡,不能固密肌表,加之陰虛陽亢,虛熱蒸津外洩所致,是更年期者和肺結核患者常見的症狀。

大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臨床區分並不難。對於汗出如油,伴高熱煩渴或者冷汗淋漓,神疲肢冷等均屬於病理性出汗,要進行處理。若久病重病突見大汗不止者屬虛,又稱絕汗,多由於亡陰或者亡陽所致,需要慎重對待。

戰汗指惡寒戰慄而後出汗者,屬於疾病轉折點。汗出熱退,脈靜身涼者,是邪去正夏之佳兆;而汗出熱不退,煩躁不安者,則是邪勝正夏不良表現。

區域性有汗

頭汗進食辛辣、飲酒等可出現生理性頭汗,沒有臨床意義。病理性的頭汗多見於上焦或者中焦濕熱;心胸汗多屬虛證,如心脾兩虛,心腎不交等均可出現心胸汗;**汗多見於下焦濕熱;半身汗多因風痰、淤血、風濕等邪氣閉阻患側經絡所致,常見於中風偏癱患者。

手足心汗手足心微微汗出屬於生理現象,若手足心汗出明顯,一般有兩種可能性;一是與易緊張的性格有關,因敏感易驚,陰陽易偏頗失調,表現為手足出汗;一是與脾胃功能有關,脾主四肢,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常,使津液旁達四肢而致手足心汗多。

其實,汗液排出在外,我們自己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了解一定常識,也能通過一些對汗液的自我觀察,對身體狀況有乙個大致的了解,從而指導健康養生。

觀《小學生疾病防治教育》有感

戚氏中小三 3 班任亭亭 10月17日,我校全體師生 了 小學生疾病防治教育 影片,使我進一步了解了小學生所面臨的常見疾病,也懂得了一些保護自身安全 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影片中講到,中小學生在校園,由於自身缺乏安全意識或家長疏忽大意常常發生不幸的意外,如上課期間突然暈倒,肚子疼,腸痙攣,偏食導致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