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土壤腐蝕試驗規程

2022-12-15 17:36:03 字數 6032 閱讀 5119

【摘要】

第一部分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總則1前言1.1目的

為確保我國材料(製品)環境腐蝕試驗研究的科學性、規範性和可靠性,統一現有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的試樣製備、投樣、取樣、試驗、檢測及評價等方法,特制定本總則。1.2適用範圍

本總則作為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和結果評定的指導原則,適用於各種材料的大氣環境、水環境和土壤環境腐蝕試驗及結果評定。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在該總則下分別制定大氣腐蝕、水環境腐蝕和土壤腐蝕試驗規程的通則和細則。2試樣2.

1試驗材料

用於環境腐蝕試驗的材料,應選擇自然環境中的常用材料和在技術上、經濟上有發展前途的新材料,同時必須有統一的標準或基準材料以便對比分析。

用於環境腐蝕試驗的材料,原則上應該由中心組織購買,試樣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統一製備。同一批試樣,其材料規格、化學成分、製造和熱處理工藝以及表面狀態應相同,並有完整記錄,最好選用同一生產批號的材料。2.

2試樣的形狀、尺寸和表面狀態

試樣的形狀、尺寸和表面狀態視試驗材料種類、環境型別和試驗目的而定,具體細節見相關國家標準和試驗規程細則。2.3試樣數量

用於同一試驗目的的平行試樣數量,不得少於三個。對於標準材料,應再增加兩個。試樣的總數量與試驗週期有關。如果需要效能測試,尤其是破壞性測試,試樣應相應增加。2.4試樣的標識

為便於中心對原始資料的管理,所有試樣盡量採取統一標識。試樣編號內容建議包含如下資訊:材料種類、試驗地點(和/或曝露方式)、試驗週期、試片序列號等。

試樣標識方法由細則確定,應保證試樣標識在試驗和評定過程中清晰可辨。2.5空白試樣

各種試驗材料均應預留適當數量的空白試樣,並放在清潔的乾燥器中儲存,以備在結果評定時比較之用。2.6參比試樣

當試驗新材料、改進材料或改進工藝時,採用原有(已知)材料、工藝製作的參比試樣進行對比試驗,參比試樣應與新材料試樣在相近位置同時進行試驗。2.7試樣的保管

製樣單位試樣製作完成以後,包裝、運輸、試驗站接收、複驗直至投試過程中都應妥善保管,避免因外觀損壞等而影響試驗結果。評定後的試樣,應妥善儲存,使其不再遭到腐蝕而改變其表面狀況。根據材料種類的不同,評定後的試樣由試驗站和試樣歸口單位分散儲存,儲存至課題結束後2年以上。

3試驗3.1試樣統一投放

試樣統一製備完成以後,製樣單位負責傳送至各試驗站點。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綜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和組長單位組織各站統一投樣。試樣的投放狀態各站應保持一致。

試樣投放應該按編號順序排列,以便中期檢查和取樣時辨別。試樣的投放時間、位置,應該按照細則的統一規定進行詳細記錄。

試樣的原始記錄除了原始重量和尺寸等以外,必要時還應該照相儲存試樣的原始形貌,建議每一試驗週期的每種試樣至少保留一張原始形貌。如果用數位相機拍照,解析度應在300萬畫素以上,這對於塗鍍層和高分子試樣尤其重要。試樣有缺陷以及腐蝕形貌為評價指標時,試樣的原始形貌一定要照相留存。

3.2投放時間

大氣暴露試驗推薦投樣時間為4~5月或9~10月;水環境暴露試驗推薦投樣時間為9~12月;土壤暴露試驗推薦投樣時間為7~10月。3.3試樣的安裝

試樣的放置與固定方式必須保證試樣在試驗週期內安全可靠,與其它試樣或試驗架之間不產生電接觸。具體細節見相關國家標準和試驗規程細則。

4試驗過程中的管理和環境引數的監測

4.1試驗單位應有專人管理投放的試樣,以防試樣被破壞和丟失。

4.2在試驗過程中,試驗單位應定期測取相關環境引數資料,作好詳細記錄。4.3環境引數的選擇和監測方法按相關細則執行。5試驗週期與試驗終止

5.1試驗週期應根據試驗材料型別、試驗環境和試驗目的而定。具體的推薦試驗週期見相關細則。

5.2為了保證資料的可比性,試驗週期要與以往已經投試試樣安排的週期盡量一致。5.

3試驗的終止

當繼續進行試驗已經被確認沒有價值時,環境腐蝕試驗應該終止。

如果進行的是環境腐蝕對材料效能的影響,建議腐蝕後材料效能低於原值50%終止試驗。6取樣

按預定時間取樣。取樣時,要認真查閱投放記錄,確認所取試樣。小心取樣,切勿損壞試樣。

取樣過程應該由專人詳細記錄。試樣取出後,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評定,或包裝運輸,及時運回實驗室進行評定分析。7腐蝕產物的清除

執行gb/t16545金屬和合金的腐蝕腐蝕試樣上腐蝕產物的清除。具體內容可參見中心標準部編輯的《材料環境腐蝕常用國內標準(gb)彙編》。8試驗結果的評定

根據材料種類、試驗環境,選擇結果評定方法(標準和規範)。結果評定盡量在試驗現場進行,若需要送到其它地方評定,應避免運輸過程對試樣造成損傷。具體評定細節見相關標準或細則。

8.1試樣外觀的描述

應闡明試樣是部分還是全部被腐蝕產物覆蓋,各部分表面的狀態、顏色、光澤等。必要時,典型試樣取出後,在清洗處理前,需照相留存試驗後的試樣形貌。8.2腐蝕產物的描述

各**應採用統一的**描述腐蝕產物,幷包括腐蝕產物的分布、顏色、結構、緊實度、厚度和成分等資訊。8.3試樣清洗、分析與效能檢測

應該按照相關標準的規定進行。尚未制定標準的,按照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綜合研究中心統一制定的操作規程進行。9結果資料的可靠性保證、儲存與入庫9.1資料處理

資料的處理方法執行gb/t12336腐蝕資料統計分析標準方法。具體內容可參見中心標準部編輯的《材料環境腐蝕常用國內標準(gb)彙編》。

9.2可靠性保證

各試驗站的負責人應具有豐富的環境腐蝕試驗工作經驗,由中心考核認可。試驗負責人和一般試驗人員都應定期參加中心組織的培訓。

鑑於結果(如試樣外觀等)的評定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中心負責對主要試驗人員進行結果評定方面的培訓。照相要求使用統一的照相器材、標準光源和三腳架。

環境腐蝕試驗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儀器和裝置,必須得到國家技術監督局及其分支機構的定期校驗和標定。9.3異常資料的處理

為了提高資料的可靠性,試樣稱重、資料記錄、資料計算應有第二人核對。當懷疑資料異常時,應及時與中心及技術組聯絡,必要時需分析空白試樣和已儲存的試驗後試樣。異常資料不得隨意刪除。

9.4資料儲存與入庫

環境腐蝕試驗所積累的各種材料的腐蝕資料,應及時分析,並按照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綜合研究中心資料共享部的統一要求錄入計算機,定期交資料共享部。10試驗報告

對於大氣腐蝕、水環境腐蝕和土壤腐蝕試驗報告的內容,應遵循中心的統一規定,試驗報告的具體要求見相關通則和細則。11建檔

環境腐蝕試驗的整個過程應該建立完整的檔案備查,記錄一式四份,分別由試驗站、組長單位、製樣歸口單位、中心儲存。日常原始資料由試驗站留存備查,除了計算機中的電子文件外,每季度需要將日常原始資料列印,列印稿要有試驗人和試驗站負責人的簽字。每年需要按照中心資料共享部的要求及時上交試驗資料,資料文件需有試驗人、審核人和負責人的簽字。

12制定單位

本總則由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綜合研究中心制定。

第二部分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材料土壤腐蝕試驗通則

1試件準備

1.1試件應統一集中製備。1.2試件形狀和尺寸

試件形狀一般可採用板狀和管狀兩種形狀,試件尺寸應遵循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綜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統一標準,具體細節可參見相關土壤環境腐蝕細則。1.3投樣前的處理與記錄

試樣標記和表面清洗應遵循中心的統一規定。試樣稱重、試樣尺寸測量應達到相關細則規定的精度,表觀檢查應有記錄和拍照。1.

4試件的數量應滿足各種腐蝕資料的需要。如考慮到其它目的時,試件的數量可相應地增加。各種材料試件,試驗站均應留下一定數量的空白試件,以備在分析鑑定時作比較之用。

製樣歸口單位也應保留一定數量的空白試件。2試件的埋藏

2.1試件準備好後,應盡快組織專門人員進行埋藏工作。在運輸和埋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管好試件,要輕拿輕放,不宜振動、衝擊和損壞試件。

2.2埋藏深度不作統一規定,應同當地實際地下構築物埋藏深度相適應。

2.3為了求得金屬不同深度土壤腐蝕速度與埋藏深度的關係,在不同深度埋藏時,不宜在同一垂直面上互相重疊,如埋藏1m及2m兩個不同深度的試件時,不宜在2m深的試件上部的土壤內進行1m深度的埋藏試驗。鋼筋混凝土在乾濕交替區腐蝕最為嚴重,應埋沒在地下水位變化區。

電纜、光纜的實際埋藏深度為1.0~1.2m。

2.4試件應按編號順序排列,在一般情況下,同一批取出的試件應盡量放在一起,便於取出。除特殊規定外,管狀試件一般水平放,板狀試件垂直立放(長邊著地)。

除特殊規定外,所有試件應埋在同乙個土層上,以保持腐蝕條件的一致性。

電位序相差很大的金屬試件,埋在土壤中不宜距離太近以防產生電位差而引起腐蝕。埋藏時,應按挖出的土層順序回填,直接接觸試件的土壤應注意去除其中較大的硬塊。

小試件可用尼龍繩結住(串在一起),以便日後取出。

2.5試坑一般為長方形,坑的大小隨試件大小、數量及排列情況而定。試件與試件的間距及試件距坑邊的距離,不宜小於試件直徑(或寬度)的二倍,最少不得小於15cm。

2.6試坑數量,若分幾次取完則挖幾個坑。

2.7挖坑時,挖出的土應按土壤層次分層放置,回填時按原土層順序回填。回填時應分層夯實(每層30cm),並力求回填土的厚度與密實度和原土相同。

2.8在挖坑埋藏過程中,應對每個試坑的土壤作詳細勘測與描述,其勘測內容見附表l至12。(1)土壤剖面層次描述見附表6。

(2)分層取樣作物理化學分析。如試坑內有地下水,應取水樣分析。分析專案見附表12。(3)對土壤應進行微生物分析。

2.9在試驗站(點)上設立永久性標誌,試坑回填完後,在其四周量好相對間距,立水泥樁或石碑,作永久性地面標誌,在樁(碑)上刻寫「國家材料土壤腐蝕試驗某某站」字樣,用紅色油漆書寫。另外在埋藏點中心,立一木牌,用黑色油漆寫上試驗站名稱、埋藏點面積、埋藏日期、注意事項及負責單位。

2.10埋藏工作應作好記錄卡(見附表1,2),按表中規定內容逐條認真填寫。上述記錄卡填寫一式四份,分別由製樣歸口單位、試驗站、組長單位、中心儲存。

2.11完成試驗站(點)建站埋藏任務後負責建站的單位應編寫建站報告,內容應包括試驗站概況,土壤及微生物的含量,埋藏試件的品種、數量及原始資料等內容,並發放各試件投放單位。3試驗站(點)的管理

3.1為了避免試驗站(點)被破壞;在選定站址以後,應與當地建設局或科委以及埋藏點所在地的有關主管單位(鄉鎮、農牧場)取得聯絡,可委託代管。

3.2在試驗站或埋藏點範圍內不應建設其它建築物等。如遇要在埋藏點範圍內進行某項建設時,需事先與負責埋藏單位協商,同意後方可進行。4試驗週期

推薦的試驗週期為:1、2、4、8、12、16、24、36、50年。5試件的挖掘

5.1在每個試驗點開挖前,應由試驗站負責單位作開挖的組織工作。做到統一指揮,細緻分工,有組織地進行。

5.2確定挖掘試坑方位之後,再進行開挖,當挖到(接近)試件時,應特別小心,此時由一人仔細地將試件上部及周圍的土壤輕輕地剝離,不應損壞試件或試件塗層。記錄試件出土前的方位(試件的上、下、左、右),不應搞亂。

5.3土樣的取樣部位及數量,應遵照土壤理化分析及土壤微生物分析規程進行。

5.4試件全部取出後,用牛皮紙或塑料薄膜將試件包裹好,裝入箱內運回試驗室。在裝箱同時,應在試件之間放入足夠數量的刨花或碎紙,在裝箱和運輸過程中要嚴防碰傷試件。

5.5試件取出後,將試坑填平,力求與原來坑相同。

5.6試件取出過程,應由專人負責,邊取邊描述,作好記錄和照相記錄。

5.7在取分析土樣之同時,應進行試坑土壤剖面描述,取土壤環刀、土壤水分、測定土壤電阻率、電位梯度、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及金屬試件的腐蝕電位。

5.8負責建站的單位應編寫各站(點)每次的挖掘報告。6試驗後樣品處理

試件表面清淨處理,包括去封頭、去油脂、去除腐蝕產物等都應遵循相關細則的規定。清除試樣上的腐蝕產物可參照gb/t 16545《金屬和合金的腐蝕腐蝕試樣上腐蝕產物的清除》的規定執行。7試樣的評價

7.1不同種類試件的巨集觀鑑定應按相關細則規定的型別和程度進行分類和表述,以求表述的一致性。7.2由腐蝕失重計算腐蝕速率,以mm/a(公釐/年)表示。

7.3測量區域性腐蝕(點蝕、縫隙腐蝕)破壞深度,精確到0.01mm。小心辨認腐蝕破壞的任何其它型別,如應力腐蝕破裂、選擇性腐蝕、晶間腐蝕等。

7.4有點蝕的試樣可參照gb/t 18590《金屬和合金的腐蝕點蝕的評定方法》規定進行評定。8試驗報告8.1試驗目的;

8.2試驗方法,包括試驗地點、試驗條件、環境引數、試驗時間等;

8.3試樣的標識及描繪(化學成分,形狀和尺寸,處理方法:化學的、熱的、機械的,覆蓋層的型別及厚度);8.4試樣的放置方法和埋藏深度;

8.5試驗過程中的氣象和地下水位變化情況;

8.6經試驗的試樣表面腐蝕變化的評定結果,包括定性描述和定量的評定。附上試驗試樣的**(模擬**7cm×5cm;數碼**不小於300萬畫素)。8.7結果分析。

8.8報告應一式四份,分別由製樣歸口單位、試驗站、組長單位、中心儲存。

土壤腐蝕防護

埋地金屬管道的腐蝕與防護 陝西科技大學 摘要通過對埋地金屬管道腐蝕機理 原因及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具體的防腐 蝕措施。關鍵詞管道腐蝕土壤腐蝕防護陰極保護 管道是工業生產與民用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於腐蝕性的環是管道運輸中的主要設施。隨著我國石化工業的迅速發展及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速度的提高,管道建設也在...

金屬材料的腐蝕型別及其試驗方法

1.均勻腐蝕 uniform corrosion 均勻腐蝕 又稱全面腐蝕 是指在整個合金材料表面上以比較均勻的方式所發生的腐蝕現象。其形貌特徵是發生全面腐蝕時,材料的厚度逐漸變薄,甚至腐蝕穿透。全面腐蝕是機械裝置在實際使用中發生失效的基本形式。全面腐蝕代表材料總的重量損失。這種腐蝕可以通過簡單的浸泡...

萬能材料試驗機操作規程

一 接好電源線按電源按鈕,指示燈亮。二 根據試樣,選用測量範圍,主擺杆上掛上或取下砣,至調整轉換手柄。三 根據試樣形狀及尺寸,把相應的鉗口裝入上下鉗口座內。四 開動油幫浦,擰開送油閥使試臺上公升約10公釐,然後關閉送油閥,如果試檯已在公升起位置時,則不必先開動油幫浦送油,僅將送油幫浦關好即可。五 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