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北多南少原因

2022-12-13 01:21:03 字數 753 閱讀 2755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可以進一步來看看當時世界上大陸的分布。石炭紀和二疊紀時,北半球的幾個大陸,包括勞俄大陸(北美和歐洲的聯合大陸)、西伯利亞大陸、古中國大陸正處在中緯度地區,當時的氣候又溫暖潮濕,這就有條件在山前窪地或濱海和內陸的盆地沼澤中形成大面積的煤田。而當時,南方的岡瓦納古陸卻是冰雪晶瑩,出現了震旦紀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冰川活動,氣候嚴寒,植物生長僅限於靠近赤道的低緯地區,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煤田。

再看中國的情況。石炭紀和二疊紀早期,我國北方以陸地環境為主,而且氣候溫暖濕潤,因而和世界各地一樣也有重要的煤藏形成;但二疊紀中期以後,氣候逐漸轉為乾旱,煤田遂難以形成。而當時我國南方是淺海廣布的時期,只有海退間隙在濱海低地形成不多的煤藏,所以南方石炭二疊紀煤田規模小而分散。

地史上第二個重要的成煤期是中生代侏羅紀(有時也包括三疊紀最晚期)。這時,我國晚古生代「南海北陸」的格局已告結束,煤藏主要與合適的氣候以及持續下陷的盆地有關。北方的陝甘寧盆地就因具備了這樣的條件而形成重要的煤田,其範圍還可擴充套件到現在內蒙古的南部;再加上新疆一些大型盆地的煤田,使我國北方煤藏特別豐富。

而當時我國南方的大型盆地如四川盆地,氣候偏於乾旱,形成了大面積的紅色岩層,所以南方中生代煤田也顯得較為貧乏。

世界各地三疊紀氣候普遍乾旱,煤田很少;侏羅紀氣候溫濕適宜,煤層有廣泛分布,但南半球各大陸仍多蒸發巖(如鹽礦、石膏礦)、紅層和沙漠砂岩發育,說明氣候偏於乾旱,故煤層的發育比北半球各大陸要少得多。

地質史上的第三紀也是乙個世界性聚煤時期,但它的規模和分布已難與上述兩個重要的成煤時期相比了。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