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協現代農業發展,調研文章

2022-12-11 03:48:06 字數 4340 閱讀 9700

農業小鎮,產村相融

——濟協鄉現代農業發展路徑選擇初探

作者:濟協鄉劉銳

內容提要

四川省委、省**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促進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著力建設民富村美、文明和諧的新農村示範片。成都市建設世界生態田園城市對新農村的定位:

把城市和農村兩者的優點高度融合,讓人們既享受高品質城市生活,又享受愜意的田園風光,營造「人在園中」、 「城在田中」的意境。崇州市委、市**把濟協鄉劃入「現代農業集聚區」,按照「產村相融、成片推進」 的原則,打造新農村綜合體示範區。隨著濟協鄉現代農業的全面推進,精深農產品加工的快速發展,特色鄉村餐飲、生態觀光旅遊、康體休閒頤養、川西民俗展示等專案的全面啟動,以及農民的集中安置和場鎮建設的轉型公升級,使濟協鄉新農村綜合體開發、現代農業發展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關鍵詞: 濟協鄉農業優勢路徑**

一 、 引言

濟協鄉位於崇州市市區近郊,南臨成溫邛國道,東隔西河接崇州市市區,距成都38公里。全鄉幅員面積16.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3605畝,轄4個行政村,1個社群,10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142人,3583戶。

濟協鄉具有便捷的交通體系、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豐富的水體資源、特色的林盤風情、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熟的農業業態、聚合的體制機制創新等綜合優勢。在這片熱土上,獨創的「1+4」現代農業共營制發展模式全國矚目,特色鄉村旅遊開發風生水起,功能區徵地拆遷、專案攻堅、現代農業、土地整理、生態保護、統籌城鄉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以下,便是我通過走訪調查作出的對濟協鄉農業現狀、發展前景、特色優勢、戰略原則…..

等現代農業發展路徑選擇做出的初步研究與探索。

二、正文

(1)特色優勢

1、交通區位優越

濟協鄉緊鄰崇州主城區,位於成都一小時經濟圈內。鄉域範圍連線成溫邛高速,安仁連線線和光華大道通達全鄉,已在建設的成溫邛第三快速通道、成蒲鐵路橫穿濟協,交通優勢顯著。

2、產業發展領先

濟協鄉特色都市農業成熟,以灌溉糧食高產示範田、優質糧油種植大田、有機蔬菜種植產業區、千畝梨花基地為主,一年四季可觀花、賞葉、品菜,是較為成熟的現代農業觀光基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由2023年的5個增加到11個,規範社面積10565.715畝,示範社面積2238.

02。引進農業專案3個,已形成對濟協鄉農產品結構組合互補的精深農產品加工業業態。濟協鄉旅遊服務業已漸成氣候,以千畝梨花觀光、生態農業展示、**梨採摘、休閒頤養旅遊等形式的自主旅遊業態已在濟協鄉呈現,賈家樓、巨集昌苑等點位旅遊服務功能日漸完備。

3、文化底蘊深厚

濟協鄉既不是崇州市的工業重鎮,也不是4a級旅遊景區,卻以它獨有的地理位置、產業集群、風土人情、民俗文化而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以特色節日「田苑梨花節」、特色廟會「關帝爺廟會」「春分雀王會」,古老傳說「川西第一寺——三會寺的傳說」、「 曹官府的怪物」、「 石都司的匾」……等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獨特民俗而聞名遠近,展現了個性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多彩的宗親文化、農耕文化、鄉土民俗文化。

4、林盤形態精美

濟協鄉林盤眾多,保留著川西傳統民居特色,環境生態幽美,暗合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聚落形式多樣,空間結構各具特色,林盤整體景觀性保持較好,極具開發價值。

5、水體資源豐沛

濟協鄉河流眾多,有向陽河等自然河道,濟民堰一二支渠等人工河道,以及成片的人工水域,形成密布的水網,常年水量豐沛。

(二)發展原則

1、生態優先

維護和保持濟協鄉自然的農業景觀本底,優化和美化現有的農田農業景觀環境,通過生態化、景觀化的方式對鄉域內的河流、水渠、道路、農田進行系統的規劃、整治和打造,最終形成獨具川西壩子地域特色的田園生態大地景觀。

2、文化為魂

深度挖掘農耕技藝文化,整合濟協鄉及周邊鄉鎮民風民俗,在傳承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的基礎演繹「川西壩子」獨特的鄉土文態。

3、產業融合

加大對傳統農業的科技支撐力度,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對現有種植品種、產業布局、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公升級。依託大田農業景觀、生態林盤、特色種植業和新型社群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特色農產品銷售、鄉村客棧、家庭手工等點位,充分考慮合理布局,增加植入產業,確保農民持續增收。

4、體制創新

拓展土地合作社功能,優化執行管理機制,深化「1+4」現代農業共營制發展方式和「1248」土地綜合整治模式,探索各類農村產權共同入股的複合型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打破行政區域以專案區域為載體的入股組建形式,組建區域性土地股份合作社聯合會,打造體制機制創新聚集樣板區。

三、(路徑選擇)

1、一環線

依託光華大道、西集路、重慶路、道濟路、濟協35公尺寬景觀大道等交通幹道串接道明、白頭、王場、濟協四個場鎮,形成串接區內水網、路網、鄉村綠道且具有「川西壩子」田園風情的通達全域的交通大環線。

2、三特色

特色都市農業

濟協鄉已被納入「崇州市10萬畝糧食高產穩產高效綜合示範專案區」,可整合運用國家、省、市各級糧食政策,深度開展標準化農田建設,大力推廣糧食高產穩產技術,配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萬畝國家糧食政策整合示範區。

建設生態迴圈農業種植基地,進一步推廣生態迴圈農業種植技術。調整示範區內產業結構,提公升農產品附加值,樹立農產品品牌。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產品流通體系,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條。

特色鄉村旅遊

依託重點專案,重點發展餐飲購物、休閒頤養、觀光旅遊、民俗展示等為主要功能的鄉村旅遊產業,打造具有川西壩子特色的現代鄉村旅遊度假區。濟協鄉已開工建設並達到目標進度的專案為3個,主要為休閒農業觀光建設、頤養中心及配套設計建設。具體專案分別為崇州市濟協濟民農業休閒觀光專案、崇州濟協文昌村頤養中心、崇州濟協濟民村頤養中心、均按照目標工作的形象進度穩步推進。

特色川西壩子

在「保護性開發」的宗旨下,保持川西平原農業自然本底和林盤民居等特色元素,對林盤內部肌理進行有機延伸,建設「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農民集中居住區。

目前,濟協鄉聚居農戶26戶的文昌、雙鳳農民集中建房整理專案安置點已建成入住;崇州市街子鎮與崇州市濟協鄉濟民村、天宮村城鄉建設用地災後重建增減掛鉤試點專案新村綜合體已投資5000餘萬元,已完成300戶安置用房主體工程建設。

3、兩樣板

新農村綜合體示範樣板

一是新村建設,拓寬思路,全方位開發,挖掘濟協鄉農民集中居住區空間資源和功能潛力,結合周邊產業業態,把鄉村旅遊業態引向田園,引進社群,引入村民生活,解決農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後的就業問題。

二是場鎮建設,以規劃為引領,濟協鄉已逐步、有序地對場鎮進行改造、公升級、更新。道明路口、35公尺景觀大道、協和街風貌打造、老場鎮基礎設施完善……提高區域建設容積率,增加土地建設強度,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場鎮人口密度,增強區域活力,提公升人氣商氣

三是和諧新型社群建設,建立社群居民資訊庫和資源資訊庫,落實專人管理,推進社群網路化、網格化、資訊化管理機制形成。

結合周邊產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和勞動力輸出服務,推動社群居民就業率的提公升和居民的持續增收。 強化社群對居民服務的功能,拓展服務領域,健全服務網路,創新服務方式,不斷提高社群服務水平。加強社群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

體制機制創新樣板

一是拓展土地合作社功能,優化執行管理機制,深化「1+4」現代農業共營制發展方式和「1248」土地綜合整治模式,探索各類農村產權共同入股的複合型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打破行政區域以專案區域為載體的入股組建形式,組建區域性土地股份合作社聯合會,打造體制機制創新聚集樣板區。

二是創新運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三是農業科技服務創新,依託農技站推進輻射全鄉的科技服務。

四是構建企業、專業合作社之間的合作體系,促進農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三、結語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新農村建設,為中國農村面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為以農業為本的濟協鄉鄉土大地帶來深刻的變革。今天,站在時代前沿,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已成為這片土地新的使命和新的希望。崇州市委、市**提出建設「現代產業新興城市、生態田園宜人城市、西蜀文化特色城市」的發展目標,為濟協鄉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

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倍增、 打造生態田園旅遊景區、彰顯西蜀農耕文化特色,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讓祖祖輩輩在這裡生長、生活、生產的農民共享城市化的集中居住,都市化的現代種養,工業化的加工生產,白領化的旅遊服務... ... 這就是當代濟協鄉農業文明的精彩展示, 這就是當代川西壩子的大美空間。

有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懷,有濟協鄉黨委**的堅強領導,有真抓實幹的廣大幹部和群眾,相信濟協鄉現代農業發展的大美盛世畫卷一定會真實呈現在我們眼前。

4、後記

社會在不斷地大步向前,作為社會發展層面的現代農業也會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變化,那麼對它的理解、探索也是無止境的。本文簡略淺顯地對濟協鄉現代農業發展路徑選擇進行了初步研究,「一環」,既真實展現了濟協鄉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的區位優勢, 「三特色」、「兩樣板」也表達了對濟協鄉現代農業發展路上的一些尷尬與困境。

《詩經》有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在**走訪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濟協鄉全體幹部群眾在追尋「濟協鄉現代農業夢」中艱辛疲憊,也理解了他們的光榮與夢想,對於培養和形成高尚的個人生活情趣,開闊眼界,豐富人文科學知識,修養深厚的為民意識,······都是十分有利的。

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我們花莊村是俞垛鎮的乙個偏遠村落,距離鎮里大約12公里,我村地處三縣市交界處,全村共有農業人口2358人,非農業人口104人,耕地面積4000多畝,河溝面積3000畝以上,村集體收入18萬元,三產總產值一億元,人均純收入6480元,村所在轄區私營企業6加,加油站,奶牛場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絨玩具 石...

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達國家先後以現代機械替代手工勞作,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和發展農業,用現代經濟管理科學經營和管理農業,大大提高了農業的專業化 集約化和市場化水平,農業與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 三種主要發展模式 國外現代農業發展有三種主要模式,即以美國為代表的規模化 機械化 高技術化模式,以日本...

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責任編輯 孟蕾 農民 發布日期 2009 7 13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達國家先後以現代機械替代手工勞作,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和發展農業,用現代經濟管理科學經營和管理農業,大大提高了農業的專業化 集約化和市場化水平,農業與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 三種主要發展模式 國外現代農業發展有三種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