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冬曙010784125論機械製造中的商業因素

2022-11-29 18:00:03 字數 2659 閱讀 4151

二戰以後,以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很長時期內主要依靠其發達的機械製造業,得益於技術創新和通過電子資訊產業對傳統機械製造業的改造,目前機械製造業在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仍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德國五大類工業之一的機械工業,其產值在全球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市場占有率,同時也主導著歐洲市場,機械工業產品約有三分之二銷往海外,出口的增長成為帶動整個德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日本在搭上第一次產業結構調整和公升級的快車後,機械製造業創造的價值更是與日俱增,並成為泡沫經濟破滅後支撐經濟的重要力量。

在高技術領域競爭日趨激烈,和發達國家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的提高,以及新興市場化國家機械產品競爭力逐漸增強後,跨國公司為了保持在此領域的競爭力,必然把產品製造的低端部分轉移出去,或僅僅從品牌、技術、設計等方面進行控制。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迅速成長的潛在市場,以其投資環境的日趨改善、技術吸收能力的多層次性,勞動力、土地等比較優勢理所當然成為跨國公司產業轉移的重要目標。

我國機械製造業正在面對龐大的內需市場和更為開放的國際市場,正在成為全球的機械製造基地。依靠資源消耗、低勞動力成本的機械製造業是難於維持可持續發展。因此缺乏自主創新技術與品牌的機械製造企業,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的競爭環境,才有可能使我國從機械製造大國逐步發展成為製造強國。

我們就拿美國來說吧,美國製造業對中國怨氣重重,有時甚至達到了憤怒的程度。這一狀況一直未改變。很多人認為令美國製造業聞中國而坐立難安的原因是中國搶走了他們的製造業生意,但實際原因並非這麼簡單。

該問題複雜性的**,在於人們對「business/業務」一詞的理解各有不同。

我們常見的情況是,經濟實體仍留在美國,利潤仍流向美國,所有權和高層管理人員也保留在美國。只是製造環節和勞動力崗位流入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低成本地區。

很快地,我們便開始聽到並撰寫有關美國製造企業設法抵制「中國低價」的報道。他們亮出的王牌通常就是自動化裝置。這聽起來很有道理,不是嗎?

如果中國的優勢在於低成本勞動力,那麼美國企業只要把生產中的勞動力成分最小化就能重新獲得競爭優勢。高度自動化的美國國內生產還能帶來其他好處:諸如提高品質和一致性,降低運費,縮短交貨期等。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仍然是令美國製造業頭痛的「頑疾」,且競爭力日益增強。我們有時候會看到有關美國企業把生產從中國遷回本國的報道。但其數量仍很有限,不足以構成明顯的趨勢,更別提贏得勝利了。

這時候,才認識到自己原先的想法太天真了。自動機械不僅能超越和取代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同時也能取代美國的勞動力。如果美國製造業的最高使命是保持就業,那麼自動機械並非終極的解決辦法,該行業對自動化的接受也還是有所保留的。

與此同時,最大的競爭者中國卻在快速採取行動,提公升生產中的自動化程度,以應對勞動力成本**的壓力和提高產品質量。具體而言:

一是快速方面,國際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個性化,龍頭企業紛紛實行「零庫存管理」以降低庫存風險,而這些庫存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向配套廠家轉嫁。這也就對製造企業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條件:訂單交貨期更短,數量更少,品種更多。

市場對製造業提出了新產品推出速度和訂單交貨速度「更快」的嚴峻挑戰。

二是高品質方面,許多機械製造企業紛紛致力於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對品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常常形式多於實質,尤其在許多細節方面做得不夠科學合理。如面對產品**不斷下降的壓力,製造企業往往採取盡可能降低產品製造成本,這往往帶來產品質量的下降,增加產品的維修和服務成本,隨著客戶對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則影響客戶滿意度。

三是成本控制方面,我國機械製造業依靠低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成為製造大國,但這種優勢屬於相對優勢和短期優勢,因此,如何通過成本控制和提高生產效率建立機械製造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就成了製造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四是優質服務方面,大多數機械製造企業領導的觀念還停留在重銷售產品,輕銷售服務,這就像不進行診斷就亂吃藥一樣,是十分可怕的。因此必須通過市場調查,根據市場需要決策新產品研製與開發,通過售後技術培訓、維修服務來診斷產品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改進。通過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以增強企業的誠信度。

隨著國內大多數機械製造行業產品供大於需,我國機械製造企業已逐步過渡到以銷定產的銷售模式,通過滿足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而獲得利益。然而,現階段我國不少機械製造企業追求的目標只是自身利潤最大化,這種短期目標容易導致企業戰略和行為的「短視」,而幫助客戶實現價值最大化是現代企業的追求目標。製造企業應將企業、**商和使用者作為利益的共同體,通過高效有序的資訊化管理方法和先進的資訊科技,吸引、獲得、留住和發展有價值的客戶,並與其保持終身的互動協作關係,了解並有計畫地滿足其需求,最終實現企業與客戶雙贏。

只有機械製造業資訊化工程中價值鏈的每個要素都能夠贏利,整個價值鏈才能夠持續發展。因此,我國的機械製造業應該形成互利的良性競爭環境,共同維繫整個機械製造業的健康發展,實現多贏的良好局面

針對我國機械製造業面前的現狀,為縮小與工業先進國家的差距,我國機械製造業制定了一些發展戰略:

(1) 以競爭促發展對於企業,要以市場為導向,開發產品、開拓市場、滿足需求、取得效益;對於**,要按照價值規律、供求關係和競爭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依賴經濟、法律、資訊等手段引導發展方向,培育市場,創造有序的競爭環境。

(2)依賴科技進步正確處理引導技術與自主創新的關係,加強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積極採用適用的先進技術,實施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全面結合的技術創新體制。

(3)經濟規模扶植大企業走高起點、專業化、大批量的道路,發展專業化的小巨人。

(4)內外結合促進國內外產品互通有無,以及在技術、管理和資金上的合作,促進行業內外的結合

我想通過實行這些戰略,我國的機械製造業將得到長足的發展,使我國從機械製造大國逐步發展成為製造強國

伍冬曙010784125

工業工程07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