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在印度洋上的博弈

2022-11-28 17:54:08 字數 1495 閱讀 5095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對緬甸給予了大量軍事援助。中國在緬甸沿海和可可(coco)島建立了海軍設施、雷達和資訊情報站,這些軍事設施距離印度的安達曼島最近僅18公里。將來,緬甸的軍事設施可以為中國海軍遠航補充燃料或作為前出印度洋的前進基地。

同時也應看到,印度自上世紀90年代對緬甸的外交政策毫無疑問也取得了成功。除了從緬甸那裡得到了友善的保證,印緬兩國的雙邊防務關係也取得了令人不可想象的發展。最具象徵意義的事件是。

緬甸海軍在2023年赴印度布萊爾港參加了mi-lan-2006演習,緬甸甚至允許印度海軍**參觀了可疑地點。但是,緬甸軍隊對中國的軍事援助設施同樣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就在2023年6月,中國海軍人員對可可島上的軍事設施進行了公升級。

從某種意義上講,緬甸對中國的軍事依賴正是對印度的威脅。

2023年4月,印度和緬甸簽訂了加叻丹河運輸合同,其中內容包括印度公升級緬甸實兌港的設施,在緬甸的達威建設深水港。雖然這些舉措設想主要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但這也可以被看作是新德里試圖監視中國在緬甸沿海活動的舉措。

但是,由於中國的壓力,緬甸最終沒有允許印度成為實兌港的單獨承建方和使用方。

2023年,印度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布萊爾港成立了海軍司令部。這是印度針對中國在該地區存在所做出的反應。印度的舉動引起了中國**對其海上能源安全的焦慮。

特別是2023年,印度海軍與印尼海軍開展聯合巡邏,其巡邏航線從印度大尼科巴島至印尼蘇門達臘島之間的海上航線,正是中國海上航線最薄弱的地方。2023年,印度開始與泰國在安達曼海開展類似的聯合巡邏活動。雖然巡邏活動被稱為主要針對海盜活動,但也有很強的針對中國的意味。

中國長期追求在印度洋的存在,以便部署力量,保護自身商業和能源運輸艦隊。這一點通過投入鉅額資金、公開紀念鄭和這個歷史人物得以體現。鄭和是15世紀明代的探險家和艦隊司令,他的艦隊往返於中國、東印度、錫蘭、波斯灣和非洲好望角之間。

中國對這位印度洋探險家及其生平事蹟的反覆強調,實際上是想顯示這些海域曾經始終處在中國的影響範圍之內。在中國彰顯自身影響的同時,印度也刻意強化自己在從中東到東南亞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向西,伊朗成為印度對抗巴基斯坦的戰略性後方基地,幾百年來印度始終與波斯灣和阿拉伯沿岸國家有著緊密的經濟和文化聯絡。

往東,印度希望建設一條連線東西方向的公路和能源管道,這樣就可以對以前英印帝國治下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構成的地域實行軟實力控制。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更是印度洋世紀。防務分析家托馬斯.巴內特表示:

「沒有哪乙個大洋比印度洋更需要戰略上的穩定,可以說,這裡是七片海域中最有可能走向核**化的地方。在擁有核**的大國中,在這片海域駐紮海軍的有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 有分析指出,在美國看來,印度洋是控制國際海上能源運輸線的重要區域,絕不會允許自己的地盤被別人染指。

美軍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建有軍事基地,可部署**轟炸機、核潛艇和航母,對印度洋的控制能力要遠遠強於印度海軍。考慮到中印兩國的競爭甚至潛在的敵對關係,中國在印度洋肯定會面臨印度海軍甚至美國的阻礙。實際上,中國僅僅是希望保護國際海上能源運輸線的安全,不會像西方渲染的那樣千里迢迢派艦艇到印度洋與印度較勁,但是為了制衡美國,擴充海軍軍力,印度又不得不拿中國當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