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馴悍記》鑑賞

2022-10-30 04:06:06 字數 2936 閱讀 9004

課程名稱:《英國戲劇與莎士比亞》

班級:文學院2011級漢語言文學一班

學號:201110100061

姓名:林文

束縛中的解放,解放中的束縛

馴悍記》中的女性形象與意義

《馴悍記》(taming of the shrew)是莎翁最著名的喜劇,戲劇講訴的是大鬍子男人彼特魯喬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最後馴服了悍婦凱瑟麗娜的故事。這部喜劇探索了兩性關係以及愛情和金錢的價值等主題,熱鬧的故事情節背後,帶有濃厚的文藝復興時期關懷人的命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色彩。

在無盡的莎評中,有從各種角度來分析這部不朽的戲劇的精彩論斷,對錯與否都應該還原當時的社會環境,否則就會變成偏激的一家之言。本文在研讀原著和陸谷孫先生的《莎士比亞研究十講》的基礎上,從人物心理、女性主義、戲劇改編來分析《馴悍記》中的女性形象與意義。

一、束縛中的解放——凱瑟麗娜的「變形」

此劇塑造的女性形象非常成功。她們分別是悍婦姐姐凱瑟麗娜和淑女妹妹畢安卡,一剛一柔衝擊著讀者的感官。凱瑟麗娜一出場就情緒亢奮,像一堆乾柴,一點就著;又像一顆炸彈,隨時都可能**。

在家裡,惱怒了就撒起潑來又哭又鬧,不依不撓;在外面,對男人格外反感,稍有觸犯就怒目相向,反唇相譏。那鋒利的話語,那挑釁的眼神,那桀驁不馴的態度,令多少鬚眉逃避三舍。於是男士們群起而攻,說她是個「潑辣兇悍的女子」,一頭未被馴服的「野貓」,乙個凶神惡煞的「閻羅王」。

於是,她成為遠近聞名的「悍婦」。

凱瑟麗娜與莎翁筆下許多女角一樣沒有媽媽只有父親,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造成她兇悍到沒人敢娶的真正元凶是誰?而她又是怎樣從「悍婦」變形為「賢妻」?

她並不是一開始就有惡名的,出生與赫赫有名的富翁家庭,加上本人也長得相當漂亮,所以豆蔻年華的她也曾像所有妙齡少女一樣做著五彩繽紛的夢。但她從小嬌生慣養有過於自負和自尊,沒能適時的挑選到如意郎君,反而造成與男性的距離和隔閡。妹妹像棵帶露盛開的玫瑰引得男人們的蜂擁而至,如此巨大的求偶反差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和刺痛,也傷害了她的自尊心,更加劇了對男人的不滿。

家人將她作為妹妹擇婿附加的條件,讓她忍無可忍,於是她開始頂撞父親,對男人惡語相向,又遷怒於妹妹,甚至大打出手,終於她走上了與他們對立的道路。此時莎翁塑造的凱瑟麗娜心靈早已出現了扭曲和**,導致這樣的原因是愛情未遂,自尊受挫,心理失衡,對男人的不滿發展到與其對立的地步,從此陷入了強烈的愛欲與愛欲不能得到滿足的惡性迴圈怪圈。

莎翁筆下的女性基本上有兩類:第一類是像凱瑟麗娜一樣潑辣且有女權意識;第二類是像苔絲狄夢娜一樣帶有悲劇性的女性。前者的結局大多是大團圓或大多數為喜劇,凱瑟麗娜不是犧牲品,儘管男的怎麼折磨她,她都沒有像苔絲狄夢娜注定為悲劇獻身,這也符合莎士比亞時期的婚姻觀——第一,老婆是生孩子的工具;第二,老婆應該在家裡做苦工;第三,理想的女性是沒有人性的。

愛的滿足促使了凱瑟麗娜性格的轉變,但這只是促進因素之一,還有自尊心的滿足,對丈夫的恐懼,以及克制忍讓的隱性心理。彼特魯喬為此竭盡全力,目的在於娶乙個賢妻良母,兩人創造幸福美滿的生活。他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氣無疑是值得欽佩的,因此獲得廣大觀眾的原諒,而不是靠皮鞭和手段才當上「英雄」。

由此可見,愛情和自尊可以改變人的個性,追求自由、寧靜、美滿的家庭生活還是普通人的正常的需要。

從女權主義角度來看,戲劇最後的的台詞「你的丈夫即使你的主人,你的生命,你的監護人」總是被稱為是最大的敗筆,連蕭伯納也認為這是純粹的大男子主義。也常常劇評家看成莎翁「厭女意識」的有力佐證,但中世紀的「男尊女卑」到羅馬教會已變為「兩性和諧」不是奴隸關係。再看劇本中彼特魯喬如果不愛凱瑟麗娜就不會想出各種辦法來改變她,直接採用暴力方法豈不見效更快。

這是莎翁的用心之處——用盡所有辦法來使得凱瑟麗娜「變形」,讓讀者相信愛的力量讓她衝破家庭束縛獲得新生的自由。

二、解放中的束縛——畢安卡的「貓性」

畢安卡作為二女兒,受到父親的寵愛,與凱瑟麗娜孤獨境遇形成鮮明對比。在外表看來,她似乎很溫柔,實際上是殘忍的。她是一直平時蜷縮在角落的貓,一旦激怒了她,她就會張牙舞爪地撲過來。

所以,她需要很多寵愛來維持自己的存在感,聽從父親以姐姐先成婚的為條件的安排,她成了「溫順」的代名詞,深受男性的追捧。路森修也加入了愛慕者的行列開始了一系列的求愛攻勢。在「乖女兒」的光環下,畢安**過學習來充實自己獲得對社會的認可,而不是像強悍姐姐一樣受到不盡的**。

這也給她贏得了一張留在上流社會的門票,但依舊無法改變當時同為女人的命運——接受門當戶對的婚姻。如果路森修只是教書先生,那他們萌芽的愛情就會被扼殺,喜劇的效果就是皆大歡喜。路森修的真實身份給他們換來幸福的結合。

在父權下的個性解放卻又受到觀念的束縛。如果「馴悍」的物件是凱瑟麗娜,那它的是馴悍的結果就是溫順服人的畢安卡。

貓是多變的,會對主人察言觀色,時而撒嬌時而沉默,失去寵愛重視時甚至會用出走流浪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而畢安卡的「貓性」卻更為理智,收起自己的利爪換做對姐姐無理舉動的不視,對父親愛女心切的理解,對路森修的若即若離……如此有心計的女人依舊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連自己的想法都被剝奪,劇末凱瑟麗娜的指責字字見血。

莎翁塑造了畢安卡這個充滿矛盾的女性人物,安于現實又嚮往自由,在最後如願與自己心愛的男子成婚卻受不了他大男子主義的「無聊賭注」,只想為自己贏得一點點自尊而做出的「拒絕」都變成眾人飯桌上的談資。由此可見,莎翁還是存在厭女意識的,否則為什麼善良的畢安卡還是要姐姐的婚姻為前提,依靠家庭和路森修才能開始自己的生活?

三、解放vs束縛——《馴悍記》的獨到之美

不同於莎翁筆下的悲劇女性們,悍婦姐姐凱瑟麗娜和淑女妹妹畢安卡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結局」。悲劇中被奧賽羅誤殺的苔絲狄蒙娜,為羅密歐假死的茱麗葉換來的是有情人雙雙殉情而亡,將所有人們所期望的美好通通地毀滅,這是悲劇的成功之處。作為喜劇的《馴悍記》將原本不幸的姐妹二人擁有了幸福的結局,讓所有讀者相信愛的力量,這也是其深受歡迎的原因。

《馴悍記》的獨到之美就是以愛的名義,解放了束縛在中世紀封建社會裡的女性。悍婦姐姐凱瑟麗娜代表的是家庭壓力下被迫解放的女性,有一定地社會進步意義;淑女妹妹畢安卡代表的是被言說束縛下努力解放的女性,成為當時社會的婦女模範。無論是凱瑟麗娜還是畢安卡,作為女性在漫長的男性文學中(莎翁也不例外),都是被動賦予這樣或那樣的褒貶,像是藝人手中的皮影一樣。

女性的解放和束縛在特定環境中具有特殊價值。

《馴悍記》獨到之美,美在其中。

莎士比亞名言莎士比亞的名言名句

莎士比亞名言名言名句第一部分 莎士比亞名言中英文對照部分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a midsummer night s dream 1.1 真愛無坦途。仲夏夜之夢 真誠的愛情之路永不會是平坦的。things base and vile...

莎士比亞和愛默生語錄

愛默生語錄 關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愛默生說 人不是在自然裡,而是在自身中看到 切都是美好而有價值的。世界非常空虛,它卻從這種虛飾的外觀中得到好處,使靈魂驕傲地得意洋洋。愛默生讚美了人的偉大,他說 每個真正的人都是 個事業 乙個國家和 個時代 他們需要無限的空間 無數的人和無限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

莎士比亞說過的話

1 同一的太陽照著他的宮殿,也不曾避了我們的草屋。日光是一視同仁的。2 乙個人的經驗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歲月的磨鍊能夠使它成熟。3 虛偽的心不會有堅固的腿。4 不太熱烈的愛情才會維持久遠 5 因為她生得美麗,所以被男人追求 因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獲。6 愛的力量是和平,從不顧理性 成規和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