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過體 總覺得這樣才算真的愛過

2022-10-18 12:00:19 字數 1794 閱讀 7098

王珞丹發微博引發「愛過體」,雖然被有些網友想歪了,但還是感動了很多人,成為了2023年收關的微博正能量 。那麼到底怎麼樣才算真的愛過?

12月27日,演員王珞丹微博發布一張****,腿上膝蓋處淤青一片,配文「總覺得這樣才算真的愛過」,被迅速**數萬,引發網友各種聯想和調侃。王珞丹迅速回應說「為新角色練舞,估計到新戲殺青,真愛一直都在,瘀青有增無減」。網友們紛紛用愛過體造句並上圖,彰顯誰人沒有辛酸淚?

如有網友把自己所有複習材料拍照上傳,足足有幾大捆,配上文字「總覺得這樣才算真的愛過」。還有人說:「熬夜作圖好傷啊!

不過發現同志們都奮鬥到凌晨3、4點。 好吧, 心裡平衡一點勒…目前還有4頁,繼續努力! 總覺得這樣才算真的愛過。

」雖然被有些網友想歪了,但王璐丹的「愛過體」還是感動了很多人,成為了2023年收關的微博正能量 。

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弗洛姆曾說:愛是一種主動性。意義**的鼻祖弗蘭克(v.e.frankl)說:

愛是一種優雅,我們不能指望它給我們帶來利益。他們都在強調愛是乙個主動的產出的過程。人以愛的姿態投入生活,並不指向結果,而是看重自己拼搏過、堅持過,哪怕是傷痛,都是愛的勳章。

淤青、熬夜、成綑的複習材料…願意承擔這些,只因為它們見證了我們真的愛過。

找尋生活的意義

弗蘭克是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極少數幾個倖存者之一,在納粹集中營3年的經歷讓其進一步發現生命意義的重要性。他闡述意義**第一本書的手稿在集中營裡被毀,那時支撐他活下來的理由是他要把那本書再次寫出來。在《活出意義來》這本書中,弗蘭克提到在集中營內,人們可以親眼看到,那些知道還有一件任務等待他去完成的人,最容易活下去。

他了解自己」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

意義**強調追尋生命意義的企圖是乙個人最基本的動機,而心理健康是奠基於某種程度的緊張:人」已經達成」與」還應該完成」二者之間的緊張,或者是:人」是什麼」與」應該成為什麼」之間的緊張。

人真正在乎的並非「不緊張」,而是為了某一值得的目標而奮鬥掙扎;人所需要的不是不惜任何代價地解除緊張,而是喚醒那等待他去實現的潛在意義。

就像「愛過體」強調的,儘管可能承受著種種痛,但我們仍覺得這樣才算愛過,只因為我們想踐行生命的意義,願意為生活的理想「赴湯蹈火」。

那如何找尋生活的意義?弗蘭克曾說,有意義的生活是活出來的,活出生命的本質來就是莊嚴。他提出了三種探求生活意義的途徑。

(1)創造、工作。這是功績或成就之路。

(2)體認價值。第二種途徑是經由體驗某種事物,如工作的本質或文化;或經由體驗某個人,如愛情,來發現生命的意義。

(3)受苦。意義**學的基本信條之一即是:人主要的關心並不在於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要了解生命中的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人在某些情況下,寧願受苦,只要他確定自己的苦難具有意義即可。

痛苦是人性的偉業

在描述倖存者怎麼對待集中營中的痛苦時弗蘭克闡釋說:一旦看透了痛苦的奧秘,我們就不願再以忽視、幻想或矯情的樂觀態度來減輕或緩和集中營內種種折磨所帶來的痛苦,反而把痛苦看作是值得承擔的負荷。我們不再退縮,只因為我們已了解痛苦暗含成就的機運。

很多時候我們厭惡「痛苦」,以為「快樂」最重要。而弗蘭克團隊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幸福感比愉悅感更能預示生活的滿意度,他們發現那些追求帶來幸福感的目標和行為的人,要比那些追求愉悅感的人,生活滿意度更高。那些追求自己快樂愉悅的人,在臨終的時候可能並不像那些畢生造福於他人的人,更快樂更幸福。

可見,情緒上的愉悅並不足以成為我們全部生活的航標,幸福感超越了快樂,還包含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對痛苦的擔當。

「你攜帶著痛苦,就像在錢包裡放一張**;尊重你的不適如同聆聽你的親人;擁抱你的過去就像水杯那樣用玻璃環抱了水,放棄與痛苦作戰就如士兵放下**回歸故里。 這是一種輕柔的,充滿愛的姿態。 」

也許,唯有這樣,我們才算真的愛過。

女朋友總覺得我不愛她,該如何挽回

女朋友總覺得我不愛她,該如何挽回?一般情侶之間在一起久了,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自己有時候異常苦惱,對這些問題的 匪夷所思,不得其解。但感情的長久是要靠兩人用心去經營,一旦有問題出現就要立即解決,拖的時間長了,只會讓對方心生隔閡,嚴重者還會選擇分手。面對屢屢情況的出現,要一一採取對策,如 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