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學概論0312

2022-10-18 10:33:04 字數 5238 閱讀 5877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政治學的研究物件:

一、政治的含義:

政治學是研究人類社會政治現象的學科。

西方政治學奠基人亞里斯多德撰寫的名著《政治學》

「非馬」政治:

1、用道德的觀點解釋政治。我國古代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西方古代思想家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也把政治與理論混為一談。亞里斯多德認為,城邦代表著一種最高的「善」。

德國古典哲學代表人物康德、黑格爾也把國家和倫理是同一體。

2、政治是一種法律現象。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政治的主要現象——國家是法律的產物,因為國家是為了制定法律和執行法律而設定的。

3、將政治實為爭奪權力以及施展謀略和玩弄權術的活動。義大利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將政治和倫理分開,提出政治是君主奪取政權和維護其統治的權術活動的觀點,《君主論》。

4、將政治看作是「管理眾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動。孫中山「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

5、政治解釋為圍繞**制定和執行政策而進行的活動。

馬克思政治:

1、 政治的根源是經濟,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關係歸根到底是由經濟關係決定的。強調經濟對政治的決定作用,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根本特徵。

2、政治的實質是階級關係。政治考慮的是以階級為最終歸屬的群體性利益關係。主要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關係。

在人民掌握政權,消滅了階級剝削的社會主義社會,政治內容不再表現為階級鬥爭,而是如何在社會成員中進行公正的價值分配,努力營造社會和諧,推動社會主義政治自身的現代化和民主化,總的來說,就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文明的發展問題。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權利。國家是政治權力的最終載體。

4、政治活動是科學,是藝術。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研究。政治是統治階級如何利用政權擴大自己,如何爭取同盟者,如何打擊敵人的一種藝術。

根據馬克思,政治是階級社會中以經紀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政治權利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

二、政治的研究物件:

馬克思認為,政治活動的核心是國家政權。政治學應抓住最主要、最本質、最根本的東西,即國家政權問題作為基本的研究物件。

政治研究物件,應分為兩個層次。狹義上,政治以國家為研究物件。廣義的角度而言,政治學以公共權力為中心的政治關係、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為的內容和規律。

三、政治學研究的範圍

1)政治學基礎理論,,是政治學的基礎和核心。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學理論、當代政治思想史、當代政治學理論和政治哲學、政治學方**等。

2) 中國政治

3)比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國際政治

第二節政治學歷史發展:

一、中國古代政治學和西方政治學的歷史演變:

1、中國古代的政治學:

中國古代實行的是君主**的政體形式,主要闡述如何治理國家,如何治國平天下,雖也有君權神授來論證君主權力的合理性。

2、西方政治學的發展脈絡:

西方的政治學最早發端與古希臘社會,代表人物柏拉圖和拉裡士多德。亞里斯多德是西方社會第乙個試圖將政治問題和倫理問題加以區別的思想家。

《政治學》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被公認為是西方政治學的真正開山之作,他本人也成為西方政治學的奠基人。

中世紀是西歐社會的黑暗時代,神學政治論主要代表人物是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政教合一)。

15-16世紀,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提出政治關係的基礎是財產關係。

布丹《共和六論》,莫爾和康帕代表作《烏托邦》《太陽城》抨擊私有制度的罪惡和腐朽。

17-18世紀,是西方近代政治學的繁榮時代。

荷蘭的格勞秀斯(國際法)和斯賓諾莎,英國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國的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美國的傑弗遜、潘恩和漢密爾頓(共和黨、民主黨)等。

18-19世紀,是西方近代政治學的發展和變革階段。孔德、斯賓塞為代表的實證主義政治思想家。邊沁為代表的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家。

19世紀後期,資產階級政治學,已經完全從這些和倫理學中獨立出來。

第一階段從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為止

西方政治學以國家為研究物件。

第二個階段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

資產階級放棄資本主義的自由放任政策,「羅斯福新政」為其典型代表。

第三階段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以後。

西方政治學研究方向,從權力逐漸轉變為政策的制定過程。

行為主義方法是20世紀以來西方政治學的主要研究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特徵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影響人的政治行為和各種因素,並力圖從中找到人類政治行為的規律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形成和發展:

《共產黨宣言》是無產階級的第乙個政治綱領。

第一、它提出國家是階級組織的觀點。國家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表現。

第二、人類歷史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階級鬥爭的核心是政權問題。國家是實現政治權利的機器。

第三、《宣言》提出無產階級**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學說,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的核心之一,它表明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與資本主義政治學的根本區別。

第四、無產階級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來代替君主制,不是簡單的國家形式的改變,而是從根本上消滅私有制和剝削制,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第五、《宣言》系統的闡述了無產階級的政黨學說。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認為,政黨是階級的組織,是階級鬥爭的產物。各階級、各階層之間的政治鬥爭,最集中的表現就是政黨之間的鬥爭。

政黨要將階級意識上公升為國家意識,必須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制定的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才能完成,因此政黨的根本目的就是奪取國家政權。

《共產黨宣言》所闡述的上述基本原理,為馬克思政治學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正對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的理論起點—抽象人性論,在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利益關係的調整,就是人們的政治生活。

任何政治都以客觀的社會關係為基礎形成,其本質是對社會生活的全域性利益關係進行公共調控。人的政治主體性實現卻是漸進的、逐步展開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形成一種人對物的依賴。

資產階級革命所實現的政治解放,只是把人的政治主體性還給一部分人——資產階級而已。馬克思認為,人終於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第三節政治學的研究方法和意義

一、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具體的研究方法:1)歷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較研究法4)結構-功能研究法。

第二章國家與階級

第一節國家的起源

概括的說,第一,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級的產物。這是說明國家產生的時間問題。第二,國家的產生是生產的發展、私有制的出現、階級的形成、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這是說明國家產生的原因問題。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原始人民之間的聯絡,是以這種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氏族,是具有血緣親戚關係、同族內部禁止通婚的人們的集團。

以氏族為核心,原始公社制度有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幾種形式。第一,氏族內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規則。第二,氏族制度中的決策組織——議事會,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達意見的議事機構。

第三,氏族成員有互相幫助、互相保護的義務。

二、國家的產生及其與氏族的區別:

私有制和階級的形成,是氏族制度解體和國家產生的社會根源。

第一次社會分工是畜牧業和農業的分工。

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是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部落聯盟的出現。從社會分離出乙個不從事生產而只從事交換的階級——商人階級。

恩格斯關於國家產生的理論:第一,國家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表明國家產生的時間。第二,國家世界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第三,國家的作用是緩和衝突。

國家根本區別於氏族組織主要特徵:第一,國家是按地區劃分居民,氏族組織是以血緣關係劃分居民。第二,公共權力的設立。公共權力,是指軍隊、警察和物質的附屬物——監獄。

三、剝削階級思想家關於國家起源的理論

1、神權論

2、契約論,把國家的產生說成是人們相互之間或人們同統治者之間相互定理契約的結果,即國家是共同協議的產物。英國霍布斯、洛克。法國盧梭等。

第二節國家的本質與職能

一、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的定義:

國家的含義:「國家是維護乙個階級對另乙個階級的統治的機器。

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定義的具體含義:第一,國家是有階級社會的組織。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第二,國家是階級統治。國家是某個階級的政權,而不是超階級的組織。所謂的國家本質,就是指國家是哪個階級的政權,或稱為哪個階級的**,國家的本質是階級**。

**的實質是階級統治,而不是民主制或君主制等國家形式。第三,國家是機器。由許多部件所組成的互相聯絡的有機整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國家機構。

二、國家權力

國家權力是統治階級強迫被統治階級服從其意志的能力。公共權力本質上是一種異化的社會力量,因為它產生與社會,反過來又凌駕於社會,公共權力變成了支配公眾的權力。

國家權力特徵:第一,強制力的壟斷性。第二,普遍的約束力。第三,主權性。

國家主權,是統治階級**的全權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現。

三、國家的基本職能:

國家職能,內部職能的主要任務是實行社會控制,以求得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外部職能的主要任務書防禦外來侵略,保衛****。

依據國家內部職能可以劃分為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兩種。國家的政治職能即國家的階級統治職能,是國家運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強制力,控制被統治階級。國家的社會職能即統治階級運用國家權力執行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社會管理職能。

第三節國家的消亡

一、國家消亡的歷史必然性:

國家消亡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應有命題。國家消亡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果。國家的消亡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果。

二、國家消亡的條件和途徑:

這個條件就是消滅階級。

概括的來說,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完全消滅,是國家消亡的政治條件;舊的社會分工和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差別的消除,是國家消亡的社會條件;全體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國家消亡的精神條件;在全世界消滅一切的剝削制度,使全人類獲得解放,是國家消亡的國家條件;而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國家消亡的最根本條件。

第三章國家的歷史型別及更替

第一節國家的歷史型別

一、國家歷史型別的含義:

國家的歷史型別問題,就是國家的分類問題。

馬克思關於國家的歷史型別的理論,所謂的國家型別,是按國家本質對國家進行的歷史分類,是對各式各樣的國家的具體形態的共性進行的分析和概括。

馬克思認為,國家是階級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產物,是在社會經濟關係中佔主導地位的階級用以實現和維護自己的階級統治的工具。因此,國家的本質是由這種在社會經濟關係中佔主導地位的階級決定。

二、劃分國家歷史型別的基本標準:

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是從對國家的經濟基礎和階級性質的分析出發,指明了劃分國家歷史型別的實質,即社會經濟基礎和階級本質。

政治學書目

一 通識類 1.李強 自由主義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2.劉軍寧 保守主義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3.徐迅 民族主義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4.張靜 法團主義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5.俞可平 社群主義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政治學習總結

在學校的領導下,本學年我學習了 教師法 義務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等法律法規,並參加了學校的期末總結大會 年級期末成績分析會 物理學科教研會 班主任培訓會 青年教師培訓會等。通過政策法規的學習 教育,我對師德師風教育的重要意義有較明確的認識,對學校教師職業道德...

政治學習總結

思想決定人的行為,政治學習是端正思想 整肅風氣的重要手段,政治學習對於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 師德水平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政治理論水平的高低也直接關係到教室業務水平的高低,為此,學校本學期專門安排了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培訓,通過學習,我看到了自己薄弱環節,但更多的是各方面都得到了加強,現總結如下 一 法制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