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高良鄉窩德村的嶄新變化

2022-10-15 04:30:02 字數 2059 閱讀 7950

【解說】這裡是師宗縣高良壯、苗、瑤族鄉的窩德村,乙個從前貧窮落後的小山村,這幾年卻快速的富裕了起來。宜人的鄉村小景,古樸的山村民居,別具一格的農家小院,勾勒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景象。

出片名:

山村新顏

--記師宗縣高良鄉窩德村的嶄新變化

【解說】距離高良鄉**21公里的窩德村,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森林資源。清澈的窩德河水,緩緩地從村子流過,就在窩德村的青山綠水之間,有上萬畝的速生杉木林。窩德村從80年代開始就大力發展速生杉木林生產,村里至今仍然有儲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新的經濟林區與原始森林交相輝映。

【解說】靠著速生杉木林的發展,窩德村群眾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變化,202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000多元, 500多戶人家共2289人,全都摘掉了貧窮的帽子。凡是再次來到窩德村的人都為這裡的變化所嘆服。一座座連綿的大山,一片片蔥綠的經濟林和原始森林,吃著農家飯,住著農家小院,讓人心裡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寧靜和安適。

【解說】";想致富沒門路,想發展少技術。" 這是過去窩德村人的一種無奈。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涼和貧瘠,村民只能靠種玉公尺和外出打工來維持生計。

儘管村民們每天都在辛勤地勞作,但辛勤的勞作並沒有換來好的經濟效益,生活也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火紅。

【解說】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森林資源,付出這麼多的辛勞,為什麼還走不出貧窮?是缺文化、少科技、生產方式落後還是資訊不靈、沒有市場需求?種植常規農作物沒有讓窩德村擺脫貧窮,卻帶來了多年的陣痛。

而陣痛的同時也使窩德村人深深的認識到: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必須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必須依託市場,依靠科技,才有發展前途!

【解說】在農村要發展經濟,農民最苦惱的就是資訊不靈的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2023年,師宗縣根據**、省、市的有關要求,建立了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中心,為教育農村黨員幹部、提高農民素質提供了寬闊的平台。資訊化為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步伐起到了催化的作用,窩德村也從中受益非淺。

同時,窩德村還邀請縣農業局、林業局的技術人員進行了專門培訓,通過各種教學資源和培訓,村民們站得高了,也看得遠了,他們可以隨時學習有關的種植技術、隨時了解林業有關的政策、法規,市場**。

【解說】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村民們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拓寬市場銷路,擴充套件致富門路。

現在 "農民致富路上走,發展林業好潮流。" 變成了窩德村人的真實寫照。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窩德村全村人均有林面積達到了畝,在窩德村的帶動下,周邊村寨的農民也掀起了種植速生杉木林的熱潮,共發展各種經濟林木萬多畝,高良鄉也因此有了"綠色銀行"的美譽。

【窩德村村民田志明同期聲】我家栽了畝杉樹,今年有方的採伐指標,可以賣得兩三萬塊錢,我們村多的賣得五六萬都有。

【窩德村村民王樹興同期聲】今年杉樹收入有多少?四五萬總會有的。

【解說】如今,富裕起來的窩德村民正認真籌畫建設新村。上級黨委**也因勢利導,根據窩德村獨有的自然環境,支援和指導他們建設生態文明村,村黨總支從夯實基礎入手,先後投入30多萬元,完成了設里至窩德27公里路基改擴建工程,窩德村"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方案出台後,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要求"的原則,對村內的道路、綠化、種植、養殖、環境衛生等都作了統一規劃,通過招投標後,統一開工建設。

【窩德村黨總支書記蘇啟林同期聲】搞新農村建設,村里群眾的積極性非常高,不論劃到哪家的地,群眾也很支援,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村的新農村建設的速度也很快。

【窩德村村民餘富林同期聲】這樣把我們村到處都整得乾乾淨淨,生產生活也很方便,同這種做法,我們大家都很樂意。

【解說】經過短短的一年多時間,窩德村的面貌有了嶄新的變化。一幢幢新樓房拔地而起,一棟棟具有山區特色的農家小院成了這裡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風景線;電單車、農用三輪車、電視機、電風扇、手機等現代家電進入平常百姓家。目前,窩德村黨總支正積極引導村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畜牧養殖和其他經濟作物種植,村民們家家有專案、天天有收入,窩德村人再次笑開了顏。

【窩德村村民巴麗菊同期聲】現在我家除了發展速生杉木林外,每年養豬也有3000多塊錢的收入。

【解說】窩德村在發展林業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在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中也總結出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如今,窩德村人均有林面積達15畝,年生產木材2000多方,可實現經濟收入800多萬元。通過發展速生杉木林加上畜牧養殖和生薑種植,窩德村平均每戶年收入在1.

5萬元左右,有15戶年收入超過5萬元。窩德村人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紅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