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會考複習提綱

2022-10-04 14:18:11 字數 3252 閱讀 6713

[, , ]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2)太陽系

①組成:中心天體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等

②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徵:同向性、共面性、共圓性。

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可分為:水金地火(類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遠日行星)

2、地球——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從地球的外觀、所處的位置、運動特徵而言,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存在高階生命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

外部條件:穩定的太陽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處於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中

內部條件:日地距離適中(1.5億千公尺)——適宜的溫度;地球體積質量適中——形成大氣層;有液態水

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與地球

(1)太陽輻射是指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能量**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2)影響因素:緯度、天氣、海拔

(3)對地球的影響:

①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太陽。

②它是維持地表的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③是人類生活所用的主要能源,目前人類多使用的能源大部分直接或間接**於太陽。

2、太陽活動與地球

三、地球運動

1、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基本特徵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週期為乙個太陽日(24h)。晨線和昏線的判讀。

(2)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東早西遲。

(3)地轉偏向: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3、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係: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約為23.5。如果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擴大,溫帶縮小。如果黃赤交角變小,溫帶擴大,熱帶、寒帶縮小。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如圖)

4、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半球,晝短於夜,緯度越高,晝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現象。

② 某地全年的情況:夏至日晝最長,冬至日晝最短。

③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④ 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 日出、日落時(晨昏線上)時太陽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為正午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②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

③ 夏至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

④ 某地全年的情況:北回歸線以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大值,12月22日出現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小值,12月22日出現最大值;回歸線之間地區,最大值出現在直射點經過該緯度的時候(即太陽直射),最小值出現在冬至日。

(3)季節的形成和劃分

(4)五帶的形成和劃分

四、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1、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波

2、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介面——不連續面;**波分類及特點

3.內部圈層:

①地殼:是從地面到莫霍面的部分;平均厚度17千公尺,大陸約33千公尺,海拔越高,地殼越厚

②地幔:從莫霍面到古登堡面的部分。地幔上部有軟流層,被認為是岩漿的發源地。

岩石圈:是指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合在一起。

③地核:分為核心(固態)和外核(液態)兩部分

一、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迴圈

岩漿巖:有侵入巖和噴出巖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巖:花崗岩;噴出巖:玄武岩

1.三大岩石沉積岩: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頁岩,砂岩,礫岩等)

變質岩: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地殼物質的迴圈(如右圖)

二、地質作用

三、內力作用與地貌

1 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1 全球岩石圈分為六大板塊,每個大板塊又可劃分為若干小板塊。

2 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並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

3 板塊相對移動而發生的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2 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3、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⑴、褶皺:岩層受擠壓彎曲變形,分背斜、向斜兩種形式(圖

一、二)

⑵、斷層:岩體發生破裂,並且沿斷裂面兩側岩塊有明顯的錯動、位移。

⑶、研究地質構造的意義

四、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一、大氣垂直分層

二、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於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塵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強。例多雲的白天溫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等。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①地面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增溫,產生地面長波輻射②大氣中的co2和水汽強烈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而增溫③大氣逆輻射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三、全球大氣環流

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地面間冷熱不均是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水平氣壓差是大氣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

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大氣的水平運動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高空風: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風向近地面風:受摩擦力影響,風向斜穿等壓線,指向低氣壓。

風力(風速):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風(力)速越大

3、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全球有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說,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4、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由於海陸間熱力性質的差異,破壞了氣壓帶風帶的連續分布,使得北半球氣壓帶呈斷塊狀分布:7月前後,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亞洲低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壓);1月前後,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亞洲高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壓)。

四、季風環流(亞洲東部和南部最典型)

五、常見的天氣系統

1、鋒面系統—冷鋒和暖鋒

2、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系統與天氣(以北半球為例)

地理會考複習提綱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複習提綱 第一部分地球及其陸地和海洋 一 地球和地球儀 1 我國古代有 天圓地方 的說法。2 地球的形狀 橢球體。證據 1 遠處看船,先看到桅杆 2.月食 3.麥哲倫環球航行 從西班牙出發,回到西班牙 4.地球的衛星 5.站的越高,看得越遠 3 地球大小 平均半徑為6371km ...

初中地理會考複習提綱彙總

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綱要 一 地球 1 地球是個球體 平均半徑 6371千公尺 赤道周長 4萬千公尺 地球表面積 5.1億平方千公尺。2 緯線 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經線 連線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是等長的。3 緯度和經度 緯度的變化規...

高二地理會考複習的反思

上學期我擔任高二地理教學。會考成績已經公布 所有學生都過關。優秀率 及格率都達到學校要求,對此我心裡甚是欣慰。回想會考複習,自我總結 我一貫秉承認真備課 上課 聽課 評課,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並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