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樹冠大小對間作小麥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2022-10-02 04:03:02 字數 1663 閱讀 8003

扁桃樹冠對間作小麥產量的影響

劉翠榮莎車縣園藝站,新疆莎車,844700

1.試驗目的

扁桃,是新疆特色林果樹種,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區莎車縣、英吉沙縣等地,目前主要以果糧、果棉間作模式栽培。成齡扁桃多為自然大冠型,隨著樹齡的增加,樹冠體積不斷增大,結果部位外移;同時導致間作區域光照條件日益惡化,間作物產量受到嚴重影響。為研究不同樹冠大小對小麥生長和產量影響,特開展本實驗研究。

2.實驗材料

試驗於在喀什地區莎車縣阿熱勒鄉十四村進行。以莎車本地品種晚豐(莎車18號)為材料,樹齡11年,株行距3m×7 m,南北行向。設定分層形(大冠形)和小冠形兩個樹形。

間作冬小麥品種為新冬20號,小麥沿樹行(樹行寬度1公尺)種植,行距20cm,播種密度525萬粒/hm2,整個生育期灌水5次。

3.實驗方法

3.1實驗設計

本實驗設分層形和小冠形兩個樹形處理,單株為小區,五次重複,重複行內連續排列,扁桃株行距3×7m,選擇樹行東西兩側各3m對應間作區域,並將其按照據樹幹距離與方向劃分為東側冠下區、西側冠下區(距樹幹0-1m),東側近冠區、西側近冠區(距樹幹1-2m),遠冠區(距樹幹2-3m)。

3.2果樹樹體結構及產量分布情況調查

分別對各處理5株供試樹的株高、幹高、冠幅(東西、南北兩個方向)、主枝數、枝量、產量及分布情況進行調查;並圓錐體體積公式計算樹冠體積。

3.3各間作區域小麥產量調查

小麥成熟期,在各間作區域內隨機選取0.5×0.5m區域的正方形區域,將其內小麥全部收割,帶回實驗室進行考種,對其有效株數、株高、主穗長度、穗粒數、千粒重等指標進行測定,以無果樹區域小麥為對照。

4.結果與分析

4.1不同樹形處理樹體結構間的差異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個樹形樹體結構間存在較大差異,大冠形樹冠體積大,樹高及東西、南北方向的冠幅分別為小冠形的1.78、1.67和2.

33倍;枝量達到小冠形處理的6.87倍。

表1不同樹形樹體結構間的差異

4.2不同樹形處理產量及分布間的差異

由表2中可以看出,大冠形單株負載量為1465.2個/株,是小冠形處理的1.82倍。

但由於其果實主要分布在光照條件較好的外圍區域,單位體積負載量顯著低於小冠形,僅為小冠形處理的33.2%。小冠形處理,果實分布均勻,單位體積負載量高,但由於其樹冠體積小,在6×7m栽培模式下,產量僅為210.

81 kg/ha,比主幹分層形處理低35.4%。

表2兩個樹形產量及分布之間的差異

4.3不同樹形處理對間作區域小麥產量的影響

由表3中可以看出,小冠形對間作區域小麥產量影響較小,各項指標均與對照接近,部分區域還略高於對照。大冠形樹形對間作區域小麥株高和產量構成指標影響較大,其中量處理除穗粒數不存在較大差異外,小冠形處理對應間作區域株高和單位面積有效穗數三個指標除遠冠區略低於大冠形處理外,其他四個區域均高於大冠形;小冠形處理千粒重和主穗長度兩個指標對應5個間作區域均高於大冠形處理。

表3.不同樹形處理各間作區域小麥產量指標之間的差異

5.實驗結果

綜合分析小冠形處理樹冠體積小,枝葉量不大,產量分布均勻,單位體積負載量高;間作區域小麥產量構成指標影響較小,部分區域還略高於對照。但由於其樹冠體積過小(不足大冠形的1/5)相同栽植密度下扁桃產量低於分層形處理。分析認為在不改變行距的情況下(目前所選用7m行距是根據農用機械耕作方便而設定),縮小小冠形株距加大種植密度,可以使小冠形畝產有效提高,是實現果糧雙贏解的一種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