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有什麼區別

2022-09-19 00:51:04 字數 4988 閱讀 6668

什麼是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稅務會計?

稅務會計是以納稅人為會計主體,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依據稅收法規,運用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對稅務資金運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核算與籌畫,目的在於使納稅人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及時、準確地繳納稅金並向稅務部門提供稅務資訊的會計學科,其會計主體是負有納稅義務的獨立納稅人,包括法人和非法人。

稅務會計分類

由於稅金可分為所得稅、流轉稅、財產稅、行為稅等,稅務會計也可相應地分為所得稅、流轉稅、行為稅等,稅務會計也可相應地分為所得稅會計、流轉稅會計和財產稅會計等分支。

稅務會計基本特徵

1、稅務會計的特點包括法律性、廣泛性、統一性、獨立性。法律性表現為稅務會計要嚴格按照稅收法規和會計法規的規定核算和監督稅款的形成、繳納等行為;廣泛性表現為稅務會計適用於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統一性表現為不同的納稅人所執行的稅務會計是相同的;獨立性表現為其會計處理方法與財務會計有著不同,例如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視同銷售收入的認定等等。

2、稅務會計的目標,即納稅人通過稅務會計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要求:企業經營者,要求得到準確、及時的納稅資訊以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並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企業資產所有者和債權人要求得到稅務資金運轉的資訊,以最大限度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稅務管理部門要求了解納稅人的稅收計繳情況,以進行監督調控,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

3、稅務會計的任務。稅務會計的任務是雙方面的,既要以稅法為標準,促使納稅人認真履行納稅義務,又要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保護納稅人的合法利益。具體包括:

按照國家稅法規定核算納稅人各稅種的稅款;正確編制、報送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表;進行納稅人稅務活動的分析,保證正確執行稅法,維護企業的利益。

4、稅務會計的作用。有利於納稅人貫徹稅法,保證財政收人,發揮稅法作用;督促納稅人認真履行義務;促進企業正確處理分配關係;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等等。

5、稅務會計的核算物件包括營業收入、經營成本費用、營業利潤、應稅所得、稅款申報與繳納等等。

6、稅務會計的原則。依法原則,即依照稅法進行會計處理;確保稅收收入原則,即以保證國家稅款收人為第一要務;稅法中的程式規定優於實體問題的原則,納稅人的納稅義務是實體問題,履行納稅義務的手段為程式規定,稅務會計中應遵循程式規定優於實體問題原則,例如繳納稅款時有疑問,應先完稅,再進行申訴;接受稅務機關的審計監督原則,稅務機關有權監督檢查納稅人的稅務會計核算,納稅人有義務接受監督。

7、稅務會計操作程式。通過財務會計現有的會計科目,對企業所涉及到的各個稅種進行反映和監督,正確計算企業應交的各種稅金,其核算的數額通過財務會計的科目,最終反映到財務報表和各稅種的申報表中;設定「稅務調整」賬目調整應稅所得,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不同的核算內容計入該賬目,該賬目只是作為備查賬目,不必登入在財務會計賬簿中,在納稅時統一調整。

稅務會計的基本前提

稅務會計以財務會計為基礎,財務會計中的基本前提有些也適用於稅務會計,如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等。但由於稅務會計有自己的特點,其基本前提也應有其特殊性。

1、納稅主體。納稅主體與財務會計的會計主體有密切聯絡,但不一定等同。會計主體是財務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會計處理的資料和提供的財務資訊,被嚴格限制在乙個特定的、獨立的或相對獨立的經營單位之內,典型的會計主體是企業。

納稅主體必須是能夠獨立承擔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在某些垂直領導的行業,如鐵路、銀行,由鐵道部、各總行集中納稅,其基層單位是會計主體,但不是納稅主體。又如,對稿酬徵納個人所得稅時,其納稅人(即稿酬收入者)並非會計主體,而作為扣繳義務人的出版社或雜誌社則成為這一納稅事項的會計主體。

納稅主體作為代扣(或代收、付)代繳義務人時,納稅人與負稅人是分開的。作為稅務會計的一項基本前提,應側重從會計主體的角度來理解和應用納稅主體。

2、持續經營。持續經營的前提意味著該企業個體將繼續存在足夠長的時間以實現其現在的承諾,如預期所得稅在將來要繼續繳納。這是所得稅稅款遞延、虧損前溯或後轉以及暫時性差異能夠存在並且能夠使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跨期攤配的基礎所在。

以折舊為例,它意味著在缺乏相反證據的時候,人們總是假定該企業將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為轉回暫時性的納稅利益而經營並獲得收益。

3、貨幣時間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投入周轉使用的資金價值將會發生增值,這種增值的能力或數額,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這一基本前提已經成為稅收立法、稅收徵管的基點,因此,各個稅種都明確規定了納稅義務的確認原則、納稅期限、繳庫期等。

它深刻地揭示了納稅人進行稅務籌畫的目標之一——納稅最遲,也說明了所得稅會計中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納稅調整的必要性。

4、納稅會計期間。納稅會計期間亦稱納稅年度,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選定的納稅年度,我國的納稅會計期間是指自公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納稅會計期間不等同於納稅期限,如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納稅期限是日或月。

如果納稅人在乙個納稅年度的中間開業,或者由於改組、合併、破產關閉等原因,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限不足12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限為乙個納稅年度。納稅人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乙個納稅年度。各國納稅年度規定的具體起止時間有所不同,一般有日曆年度、非日曆年度、財政年度和營業年度。

納稅人可在稅法規定的範圍內選擇、確定,但必須符合稅法規定的採用和改變納稅年度的辦法,並且遵循稅法中所作出的關於對不同企業組織形式、企業型別的各種限制性規定。

5、年度會計核算。年度會計核算是稅務會計中最基本的前提,即稅制是建立在年度會計核算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某一特定業務的基礎上。課稅只針對某一特定納稅期間裡發生的全部事項的淨結果,而不考慮當期事項在後續年度中的可能結果如何,後續事項將在其發生的年度內考慮。

比如在「所得稅跨期攤配」中應用遞延法時,由於強調原始遞延稅款差異對稅額的影響而不強調轉回差異對稅額的影響,因此,它與未來稅率沒有關聯性。當暫時性差異以後轉回時,按暫時性差異產生時遞延的同一數額調整所得稅費用,從而使稅務會計資料具有更多的可審核性,以揭示稅款分配的影響額。

稅務會計的基本職能

對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申報、繳納進行反映和監督。稅務會計要對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及其繳納情況進行記錄、計算、彙總,並編制出納稅申報表;稅務會計要對納稅人納稅義務及其繳納情況,進行控制、檢查,並對違法委為加以糾正和制裁。這種反映和監督,只能在作為納稅人的企業單位裡進行,並由納稅人的會計人員去實施。

稅務會計的內容

主要包括經營收入的確認、成本費用的計算、經營成果的確定、稅額的計算、稅款解繳、罰金繳納和稅收減免等業務的會計處理。經營收入是企業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取得的各種收入,成本費用是企業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取得經營收入而發生的耗費,兩者的差額即為經營成果。稅務會計在收入確認與成本費用的計算上與財務會計有所不同(見「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

稅務會計的一般原則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密切相關,財務會計中的核算原則,大部分或墓本上也都適用於稅務會計。但又因稅務會計與稅法的特定聯絡,稅收理論和立法中的實際支付能力原則、公平稅負原則、程式優先於實體原則等,也會非常明顯地影響稅務會計。稅務會計上的特定原則可以歸納如下:

1、修正的應計制原則。收付實現制(亦稱現金制)突出地反映了稅務會計的重要原則——現金流動原則。該原則是確保納稅人有能力支付應納稅款而使**獲取財政收入的基礎。

但由於現金制不符合財務會計準則的規定,一般只適用於個人和不從事商品購銷業務的中小企業的納稅申報。目前,大多數國家的稅務當局都接受應計制原則。當它被用於稅務會計時,與財務會計的應計制存在某些差異:

第一,必須考慮支付能力原則,使得納稅人在最有能力支付時支付稅款;第二,確定性的需要,使得收入和費用的實際實現具有確定性;第三,保護**財政稅收收入。例如,在收入的確認上,應計制的稅務會計由於在一定程度上被支付能力原則所覆蓋而包含著一定的收付實現制的方法,而在費用的扣除上,財務會計採用穩健性原則列入的某些估計、預計費用,在稅務會計中是不能夠被接受的,後者強調「該經濟行為已經發生」的限制條件,從而起到保護**稅收收入的目的。在美國稅制中,有一條著名的定律,即克拉尼斯基定律。

其墓本含義是:如果納稅人的財務會計方法致使收益立即得到確認,而費用永遠得不到確認,稅務當局可能會因所得稅目的允許採用這種會計方法;如果納稅人的財務會計方法致使收益永遠得不到確認,而費用立即得到確認,稅務當局可能會因所得稅目的不允許採用這種會計方法。由此可見,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原則。

2、與財務會計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原則。由於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密切關係,稅務會計一般應遵循各項財務會計準則。只有當某一事項按會計準則、制度在財務會計報告日確認以後,才能確認該事項按稅法規定確認的應納稅款;依據會計準則、制度在財務會計報告日尚未確認的事項可能影響到當日已確認的其他事項的最終應納稅款,但只有在根據會計準則、制度確認導致徵稅效應的事項之後,才能確認這些徵稅效應,這就是「與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的原則。

具體包含:

(1)對於已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全部事項的當期或遞延稅款,應確認為當期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資產;

(2)根據現行稅法的規定計量某一事項的當期或遞延應納稅款,以確定當期或未來年份應付或應退還的所得稅金額;

(3)為確認和計量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資產,不預期未來年份賺取的收益或發生的費用的應納稅款或已頒布稅法或稅率變更的未來執**況。

3、劃分營業收益與資本收益原則。這兩種收益具有不同的**和擔負著不同的納稅責任,在稅務會計中應嚴格區分。營業收益是指企業通過其經常性的主要經營活動而獲得的收入,其內容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兩個部分,其稅額的課徵標準一般按正常稅率計徵。

資本收益是指在**或交換稅法規定的資本資產時所得的利益(如投資收益、**或交換有價**的收益等),一般包括納稅人除應收款項、存貨、經營中使用的地產和應折舊資產、某些**債券,以及除文學和其他藝術作品的版權以外的資產。資本收益的課稅標準具有許多不同於營業收益的特殊規定。因此,為了正確地計算所得稅負債和所得稅費用,就應該有劃分兩種收益的原則和具體的劃分標準。

這一原則在美、英等國的所得稅會計中有非常詳盡的規定,我國在這方面有待明確。

4、配比原則。配比原則是財務會計的一般規範。將其應用於所得稅會計,便成為支援「所得稅跨期攤配」的重要指導思想。

將所得稅視為一種費用的觀點意味著,如果所得稅符合確認與計量這兩個標準,則應計會計對於費用就是適宜的。應用應計會計和與之相聯絡的配比原則,就意味著要根據該會計期間內為會計目的所報告的收入和費用來確定所得稅費用,而不考慮為納稅目的所確認的收入和費用的時間性。也就是說,所得稅費用與導致納稅義務的稅前會計收益相配比(在同期報告),而不管稅款支付的時間性。

這樣,由於所得稅費用隨同相關的會計收益在同一期間確認,從配比原則的兩個特徵——時間一致性和因果性來看,所得稅的跨期攤配方法也符合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原則。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首先表現為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定義與職能不同。財務會計是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係的投資人 債權人和 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資訊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比較綜合,注重財務對整個企業利潤的影響。稅...

工業會計與商業會計有什麼區別

1 部分會計科目不同。如工業會計使用的科目而商業會計沒有的科目 產成品 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輔助生產 半成品等科目 2 成本核算方法不同。工業企業注重的是生產過程,也即是生產成本的控制核算 而對於商業企業主要是流通環節,主要針對入庫 出庫 期末進銷差價的核算問題。商業會計與工業會計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成...

會計實務 出納和會計有什麼區別

出納和會計有什麼區別?出納和會計是財務崗位中比較突出的兩個角色,雖然屬性相同,但是性質卻大不一樣。那麼,出納和會計有什麼區別?下面就有為大家介紹。出納,顧名思義,出即支出,納即收入。在財務管理工作 納工作是管理貨幣資金 票據 有價 進出的一項工作。而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採用專門方法,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