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結構中的構造柱技術的幾個要點

2022-09-11 22:00:17 字數 3392 閱讀 8567

構造柱的作用

(1)它可以加強縱橫牆間的連線。

(2)它可以提高磚砌體的抗剪能力,雖然提高的比例不很大,試驗表明:能提高磚體的抗剪承載力約為10~30%(提高幅度與牆體的高寬比,豎向壓力應力,開洞情況等因素有關)能約束牆體的開裂,對限其裂縫開展,起一定作用。

(3)它與圈樑共同作用,加大了建築物的整體度,類似框架結構,可稱為「弱框架」,對牆體起了約束作用,牆體的四周處於雙向双壓狀態使牆體橫向變形減少,改善牆體受壓的穩定性能從而提高牆體的承載力。

構造柱的質量通病與成因

2.1 箍筋、拉結筋設定不符合規範規定。

牆與構造柱應沿牆高每500mm設定2根水平拉結筋,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小於1公尺;在構造柱與圈樑相交的節點處應適當加密柱的箍筋,加密範圍在圈樑上下不應小於六分之一層高或450mm,箍筋間距不宜大於100mm;構造柱的豎向鋼筋可採用綁紮接頭,其綁紮接頭長度一般為35d,在綁紮段內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100mm。上述幾點除牆體拉結筋間距尚能注意保證外,其它如箍筋加密等幾乎引不起重視,究其原因是施工管理水平低、技術素質差。

2.2 樓層間構造柱軸線錯位。

在澆築構造柱混凝土時不認真調整鋼筋骨架,在本層砌築完畢而進行下層砌築前的放線時,便發現下層構築柱垂直度超標,而在本層又沒有及時調整,便造成了上下層不貫通,軸線位移現象。

2.3 構造柱爛根。

因構造柱的施工過程是,砌築完一層磚牆後,往預留的構造柱模板內澆築混凝土。由於模板經歷了一層的砌築時間,其根部普遍夾有砂漿、磚渣等雜物,砌築完牆體後,在構造柱馬牙槎模板內形成柱坑,雜物也很難清理乾淨,澆築混凝土後便在此形成爛根。

2.4 構造柱斷條。

由於構造柱內的箍筋、牆體拉結筋、圈樑鋼筋等交織在一起,而且鋼筋排放、綁紮不規則,在圈樑和構造柱同時澆築的過程中,一定會阻礙混凝土的下落;在砌體施工時有時不小心在柱腔內掉進磚渣,阻礙混凝土的充填;施工圈樑和構造柱時,所採用的碎石又往往都是級配不符合要求的,也會使構造柱成斷條現象。另外,整根柱子一次澆築,如果振動棒下不去,振搗不密實,也會形成斷條現象。

2.5 混凝土存在的問題

2.5.1混凝土接槎不好。

混凝土澆築前不清理模板內的木屑、碎磚、落地灰等雜物,也不用水沖洗,使前後兩次澆築的混凝土不能緊密結合,構造柱的整體性不能保證。

2.5.2 漏筋和麻麵。

支模板前,鋼筋骨架上沒有綁紮混凝土保護層墊塊,致使鋼筋保護層厚度不足,同時,有的鋼筋位置不准,造成漏筋現象;混凝土澆築前,模板和馬牙槎磚牆沒有做充分濕潤,混凝土中的部分水份,被磚牆和模板吸走,就會使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麵和酥鬆現象。

2.5.3 「跑漿」。

一方面馬牙槎兩側的磚牆表面不平整,模板與磚牆之間縫隙大,另一方面,模板拼縫不嚴密,形成跑漿。

2.5.4 孔洞和斷層。

有的澆築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動器,盲目採用搖晃鋼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搗,造成嚴重質量問題,一是混凝土普遍不密實,馬牙槎內混凝土不到位,磚牆與馬牙槎結合不緊密,拆模後,孔洞和斷層現象多;二是鋼筋骨架普遍出現散架和位移。

磚混結構房屋中構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磚混結構中,構造柱不但能夠提高牆體的抗震能力,而且構造柱與圈樑聯結在一起,形成對砌體的約束,這對於限制牆體裂縫,維持豎向承載力,提高結構的抗震效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結構設計中,構造柱經常被作為承重柱使用,這種做法將引起以下幾個問題。

構造柱作為承重柱使用後,使得構造柱提前受力,這不但會降低構造柱對牆體的拉結和約束作用,而且結構一旦遭遇**作用時,在構造柱位置必然形成應力集中,首先破壞。這樣構造柱不但起不到其應有的作用,反而成為房屋結構中的乙個薄弱的部位。

構造柱一般生根於地圈樑中,沒有另設基礎,構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後,柱底基礎的抗衝切、抗彎強度及區域性承壓強度必然不能滿足要求。柱底基礎一旦發生沖切或區域性承壓將出現裂縫。建議承重大樑下的柱子應按承重柱設計。

若梁上荷載和跨度都比較小時,構造柱也可布置於梁下,但此時必須按不考慮構造柱作用來驗算牆體的區域性承壓和抗彎強度。經驗算合格,方可在梁下布置構造柱。

承重構造柱的受力分析

支承橫樑的構造柱,如果荷載較小,按砌體強度考慮就能夠滿足強度要求時,可以視為一般構造柱。其截面及配筋可以按照《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的有關規定設定即可。但是當支承橫樑的構造柱承受的荷載較大,按砌體強度考慮不能夠滿足強度要求時,此時的構造柱應按照承重構造柱進行設計。

由於構造柱與牆體連線處留有馬牙槎,考慮到構造柱與牆體的拉結作用,橫樑上的荷載有一部分要擴散到牆體,由牆體來承擔。但在實際設計時,由於牆體所承受的這部分荷載較小,為了計算方便,假設橫樑上的荷載全部由構造柱來承擔,同時假設橫(縱)向水平**力全部由橫(縱)牆承受,這樣構造柱的傳力路線就簡單明確了。

保證構造柱的技術和質量

首先要提高施工單位對增設混凝土構造柱必要性的認識。根據工程的不同施工條件和設計要求,有針對性地制訂保證構造柱施工質量的技術措施,並嚴格執行。

(1)對於嵌在牆體中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一般是先砌縱橫牆,在牆體砌完後形成「柱腔」,即預留構造柱的位置。構造柱隨著牆體和圈樑的分層砌築和澆注,進行分柱段施工。為了,保證構造柱的中心線在同一條重直線上,必須使預留的「柱腔位置準確。

因而砌築時要經常檢查構造柱鋼筋骨架的垂直度,鋼筋骨架吊直校正後立即用牆體拉結筋固定其位置。然後在澆搗混凝土前將構造柱中心線引向圈樑模板或」柱腔「上口上,使鋼筋骨架中心與柱中心線對齊。這樣才能保證構造柱的正確位置。

(2)設計為馬牙搓的構造柱,從每層柱腳開始,砌築時必須嚴格執行先退後前的原則,阻保證柱腳為大斷面。每一馬牙搓的齒高一般約為30cm(5層磚高),齒深不小於6cm.當齒深為12cm時,其上口採用一層進6cm、再一層進12cm的方法,使馬牙搓

上口死角的混凝土能保證澆搗密實。

(3)鋼筋骨架應隨分柱段施工面分段梆扎,綁紮點要牢固可靠,避免錯位和滑移。豎向搭接頭長度z一般為35d.構造柱箍筋應在圈樑上下均不小於1/6層高或45cm高度內,箍筋間距不大於10cm.

對於沿牆體每隔500mm設定一道2根06拉結筋的要求,必須嚴格要求砌築者隨砌隨放,並保證放入固定在密實的砂漿水平灰縫中。

(4)嚴格執行配合比攪拌工藝要求。粗骨料位徑宜用2cm下,坍落度宜控制在5-7cm.分段澆注時要按規定留置相應試塊。

(5)構造柱混凝土通常是分段澆灌的,一般每層作為乙個施工段,柱段的施工高度不宜大於2m.每層柱的底部預留清掃口,便在澆灌前清掃柱模板內的砂漿、木屑、磚碴等雜物。新的混凝土柱段澆搗前,對銜接處的舊混凝土面需剷除鬆動石子,並用水沖洗。

再用構造柱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灰砂量配置鹹水泥砂漿,鋪在舊混凝土面上,厚度為1~2cm,保證新舊混凝土結合有可靠的質量。

(6)構造拄振搗操作要設專人負責。澆注過程中設人對澆注柱段進行觀察,以免出現漏漿、過振、中間受阻混凝土澆注不到位等現象。澆搗柱混凝土時,宜用插入式振搗棒分層振實。

振搗棒隨振隨撥,分層振搗厚度不超過300mm_為宜。振搗時嚴禁振動磚牆、鋼筋,以免造成牆體鬆動、拉結筋脫開或鋼筋骨架變位。澆注前必須澆水漓溼磚砌體和木模板,並封閉清掃口。

構造柱與圈樑相交處必須同時澆搗。

結語總之,只有認真、正確對待構造柱的施工質量,嚴格按技術措施施工,才能提高和改善砌體結構抗震效能,使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構造柱在房屋結構中的作用

現行建築設計規範,施工質量驗收規範,對建築物中布置構造柱的部位 間距都有嚴格的規定,應布置在震害較重,連線構造比較薄弱和易於應力集中的部位 外牆四角,錯層部位橫牆與外縱牆交接處,大房間內外牆交接處,較大洞口兩側。並貫穿各層樓面 屋面與各層圈樑 大樑處相連。通過圈樑或大樑構成乙個空間整體,對提高建築物...

優化技術在房屋結構設計中的運用

摘要 房屋結構設計主要目的是要保證所建造的結構安全適用,能夠在規定的年限內滿足各種預期功能的要求,同時做到最大的經濟合理性。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建築的成本不斷攀公升,同時人們對於居住條件及生活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房屋建設中,大力運用結構設計優化的方法能夠實現資源最大化,使建築的美觀適用,滿...

試析結構設計優化技術在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作者 孫水崇劉太寶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第36期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居住條件及生活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結構設計優化技術的應用就是在滿足建築結構長遠效益的前提下,儘量減少建築結構的近期投資並提高建築結構的可靠度和合理性,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本文對結構設計優化技術在房屋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