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橋街道社葉村三產安置房基坑監測方案

2022-09-09 19:54:07 字數 4132 閱讀 2282

婁橋街道社葉村三產安置房

地下室工程基坑

支護監測

方案杭州方匯建設工程檢測****

二○一一年七月四日

婁橋街道社葉村三產安置房地下室工程

基坑監測方案

編寫:審核:

批准:婁橋街道社葉村三產安置房地下室工程

基坑監測方案

目錄1監測方案編制依據4

2工程概況4

3地質概況5

4監測目的與內容5

5監測點布設方案6

6監測儀器8

7監測人員9

8監測儀器工作方法、監測裝置與技術要求9

8.1坑外深層土體側向位移觀測9

8.2支撐軸力監測點觀測10

8.3坑外土體沉降及水平位移觀測10

8.4圍護樁樁頂位移觀測11

8.5立柱沉降觀測11

9報警值與報警11

10監測頻率與週期12

11監測成果分析整理與提交13

12監測點保護措施及監測點補充說明14

13監測工期14

14基坑監測注意事項14

附1、監測點平面圖

婁橋街道社葉村三產安置房地下室工程

基坑監測方案

(1)溫州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本場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工程編號:08-035)

(2)溫州市民用建築規劃設計院提供的地下室結構的相關圖紙

(3)《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4)《建築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33/t1008-2000)

(5)《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497-2009)

(7)溫州市建設局(溫建建【2009】269號檔案)

(6)本工程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ⅱ級,重要性係數為1.0

1、本工程位於甌海區婁橋街道社葉村,東南側為本村所有空地,西南側為4層、5層磚混民房,西北側為園區東路。場地四周多為空地,離已有建築均較遠,北側有汙水管和電線桿離紅線較近,詳見總平面圖。

2、本工程±0.000相當於黃海高程5.600m,沿園區東路一側自然地坪為4.

700m,相對標高為-0.900m;其餘側自然地坪為4.200m,即相對標高為-1.

400m(根據專家論證會會議紀要意見卸土,詳見總平面圖)。

3、基礎形式為鑽孔灌注樁基礎。

4、設計開挖深度

本工程設一層地下室,底板標高-4.550m,板厚為400mm,墊層為150mm厚c15素混凝土找平層,150mm厚片石灌砂;基坑設計開挖深度:5.

250m和4.750m(承臺墊層底標高-6.15m);坑中坑設計開挖深度:

3.300m(承臺墊層底標高-8.55m)。

(一) 場地地基土地層結構

根據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基坑開挖深度影響範圍內的土層自地面往下分別為:

①雜填土:全場分布,層厚0.30~0.90m;

②粘土:全場分布,層厚1.00~1.30m;

③-1淤泥:全場分布,層厚12.10~13.10m。具體描述詳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見下表

注:c、φ為勘察報告提供的直剪固塊指標,(括號內為根據工程經驗後的折減值)

(二)地下水

場地表層地下水勘察期間測得潛水位高程為0.60-1.50m,水位受降雨、地表水等因素影響,詳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現階段地下工程很難單純從理論上全面**工程建設活動中發生的各種變化,有些情況隨著施工的進展和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通過現場監測,可以掌握基坑圍護結構和周邊環境的變化發展過程,及時預報預警,為挖土過程中的應急預案措施提供依據,避免各監護物件受到損害。

目的:通過設定深層土體位移(測斜)、基坑支撐軸力點、坑外土體沉降及水平位移、圍護樁樁頂位移監測、立柱沉降監測,建立乙個基本的基坑監測系統,定期觀測各監測點的變化,掌握各階段圍護結構和周邊土體的變形規律,為確保圍護體系自身的穩定和周邊道路、管網和構築物的安全使用,為資訊化設計、施工及時提供可靠的監測結果和分析意見及對策。

內容:根據本工程的具體情況,依據有關規範的規定和圍護設計方案對施工監測工作的要求,同時考慮到各有關部門的具體意見和現場布點後的觀測許可條件,本方案將對以下方面進行監測:

1. 坑外深層土體側向位移監測;

2. 支撐軸力觀測;

3. 坑外土體沉降及水平位移監測;

4. 圍護樁樁頂位移監測;

5. 立柱沉降監測;

上述五項內容綜合在一起,形成了乙個基本的監測系統,各監測資料之間可綜合分析比較,排除假象,真正發現基坑潛在的變形影響因素,做到資訊化施工和動態設計,確保在土方開挖和地下室結構施工期間人員生命與財產安全,並及時掌握基坑開挖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規律。

(一)基準點和工作基點

為了保證監測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方便工作的開展和有利於監測預報的及時,在基坑相對穩定並且觀測條件較好的區域設定工作基點,作為日常監測工作的起算基準,在土方開挖和基坑降水影響之外的區域設定原始基準點,作為檢驗和修正工作基點的原始依據。根據現場環境條件在基坑監測工作展開初期確定位置,並標示在監測點平面布置圖上。

1、選點

a.點位的基礎應堅實穩固,易於長期儲存,易於聯測並有利於安全作業。

2、埋設

點位埋設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點位的長期儲存和使用,應特別注意埋設點具體位置的確定。

(二)監測點的布設

根據有關規範及圍護設計方案的要求,結合本工程的自身特點及周圍環境的特徵,監測方案考慮在以下部位設定監測點(見監測點平面位置圖):

1、坑外深層土體側向位移監測孔的布設;

因基坑降水和坑內土方的開挖,原有土體內部的應力平衡狀態遭到破壞,引起土體側向位移。為了解坑外深層土體側向位移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掌握最終土體位移量的大小,用以判定圍護體系和周圍環境的穩定性,特設此項監測內容。

結合基坑周圍環境的具體情況和圍護設計單位的意見,設計布置土體位移監測孔12處,編號cx01~cx12。監測孔埋深取16m,監測孔布置在圍護體系外側2.0m左右,用預鑽孔方式埋設。

測斜管的材質採用柔性pvc塑料管,外徑70mm,內徑60mm,壁厚5mm,測斜管內徑上有二組互成90°的導向槽。埋設方法採用鑽孔成孔法埋設,鑽孔口徑為110mm,在塑料管與孔壁間用細砂充填固結,回填砂填料時,每填至3~5m時要進行一次注水,目的是使砂填料與孔壁結合的牢固。測斜管地表管口段採用澆注成墩台以保護管口和管口轉角的穩定性,墩台上應設定位移和沉降觀測標點。

在埋設時,注意內槽方向應垂直基坑方向後方能回填砂料或膨潤土球,以保證正確反應基坑土體向坑內變形位移的情況。待穩定一周後測定初始值。

2、支撐軸應力監測點布設;

為掌握內支撐中結構鋼筋及混凝土的受力大小及變化情況,預防受力不均或接近設計強度極限,選擇受力相對集中的部位,預先將混凝土應力計澆築在支撐的混凝土中。根據本基坑的特點和設計要求,應力測點分別安放在基坑支護體系受力較為集中的支撐梁上,上下兩道支撐共布置支撐軸力監測斷面5處,編號zl1~zl5,為安全起見和正確判定軸力大小,必要時乙個斷面左右兩側各埋設乙個軸力計,以確保存活並及時反映支撐的受力情況。

3、坑外土體沉降及水平位移監測點布設;

監測點埋設於邊坡頂,按規範間距要求布置,沉降、水平位移監測點,共計22個測點。測點編號為h01~h22。

在工程現場旁離基坑邊3倍開挖深度距離的穩定土體中布設三個基準點(測量控制點)進行互相校核。位移、沉降觀測點的施工方法,先人工打入ф10鋼筋,離地面50cm位置用混凝土固結,鋼筋端頭磨成半球狀。或者採用膨脹螺絲裝在坡頂混凝土上,位移、沉降做好後,必須嚴加保護,不得碰撞。

觀測點埋設時應注意觀測標與基坑壁的牢靠結合,使得觀測點的變化能真正反映基坑的變化特徵。

4、圍護樁樁頂位移監測點布設;

按設計圖紙要求布置在圍護樁頂水平位移測點21個。編號為dy1~dy21。

圍護樁頂水平位移監測點施工方法,冠梁澆築完成砼硬化即按設計圖紙要求在冠梁頂部用紅油漆標註監測點的位置。採用軸線投影法監測水平位移,在某條測線兩端遠處各選定乙個穩定基準點a、b,經緯儀架設於a點,定向b點,則a、b連線為一條基準線。

5、立柱沉降監測;

監測點埋設於支撐梁頂,按規範間距要求布置,沉降位移監測點,共計6個測點。測點編號為p1~p6。

現場監測: 沈碧君、尤新剛

為了及時掌握各監測點變化態勢,精確測定各點變形值,本次工程監測將針對不同的監測物件採用不同的監測儀器裝置和作業方法,同時兼顧監測工作開展的可行性,分別按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8.1坑外深層土體側向位移觀測

基坑開挖前,對預設的測斜孔進行2次初讀數,作為變形觀測的初始值,測點豎向間距為0.5m,根據測斜管與垂直線之間的傾角變化,求得各測點偏移值,測量誤差<±1mm。

關於北溫泉街道梅花村謝家灣社

附件3 房屋拆遷住房安置方案 經重慶市人民 渝府地 2007 353號文批覆,同意北碚區實施城市規劃建設徵收北溫泉街道梅花村謝家灣社全部集體土地,在徵收土地範圍內的房屋按規劃要求必須拆除。房屋拆除後,按以下途徑予以安置 一 在徵地批文下達之日前,持有農村房屋所有權證和集體土地使用權證或房地產權證的被...

馬橋街道先鋒村防臺工作總結匯報

今年第九號颱風 麥莎 過境後,給我街道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統計,全街道直接經濟損失4269.854萬元。雖然颱風給街道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然而在防颱 抗颱中,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表現出來的使命感 責任感和忘我精神,在搶險自救的過程中的頑強鬥志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特別是我街道先鋒村,村民人數多,村內企業...

陳江街道社溪村惠民三舉措促科學發展

作者 陳惠清 陳江街道辦事處 陳江街道社溪村是惠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點之一。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村 兩委會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提高村民收入 改善民生環境為己任,採取惠民三舉措,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一是發展經濟惠民生。陳江街道社溪村是廣東省生態示範村,以發展綠色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