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規範思考分析

2022-09-01 02:57:04 字數 3102 閱讀 2217

自2023年開始,建築結構設計方面的新規範全面頒布實施已有六年多時間。規範條文本身應當只是做一些原則性的規定,讓設計人員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經驗來掌握應用,但是規範中某些條文過於籠統,設計人員也難以把握。目前我國實行施工圖審查制度,由於設計人員與審查人員對規範一些不夠具體的條文規定的理解不同,常常會引起爭議,而且少數設計人員或審查人員不考慮工程的實際情況,機械地執行規範。

下面就高層建築設計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與同行們進行**。

關鍵詞:結構設計;短肢剪力牆;新規範;《高規》;設計建議1 關於高層建築高寬比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以下簡稱《高規》)對高層建築適用的最大高寬比有明確要求,但在計算高寬比時,對建築寬度的取法卻無明確規定,在第4.2.3條的條文說明中指出「一般場合,可按所考慮方向的最小投影寬度計算高寬比……對於不宜採用最小投影寬度計算高寬比的情況,應由設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計算方法」,對設計人員來說,難以確定何為合理的計算方法,而且這是乙個涉及建築是否為超限高層建築的敏感問題,應該有乙個較為明確的取法,以便設計及審查人員掌握。

2 關於剪力牆的高厚比

新的《抗震規範》及《高規》對剪力牆高厚比的要求較「89規範」更高。通常在底部加強區,由於底部層高相對較高,剪力牆的厚度往往由高厚比確定,而不是由承載力或結構剛度確定,按《高規》第7.2.

2條第4款的規定,當高厚比不滿足要求時,如剪力牆所承受的豎向力不大,驗算牆體穩定一般都能通過,因為剪力牆主要作為抗側力構件使用。在按《高規》附錄d計算牆體穩定時,規程列出了單片牆及t形、工字形剪力牆的計算方法,有些設計人員對在工程設計中常遇到的l形及i形剪力牆是否可按t形及工字形牆的公式進行計算拿不準。從原理分析,t形及工字形牆的穩定計算,考慮了一側牆肢對另一向牆肢的支承作用,所以l形及i形牆,只要牆肢具有一定的長度,其作用是和t型及工字形牆完全相同的。

但對於多長的牆肢才可視為有翼緣的問題,規程並沒有明確規定,參照約束邊緣構件的規定,翼牆長度小於其厚度3倍或端柱截面邊長小於牆厚2倍時,視為無翼牆或無端柱。當按層高計算牆體穩定時,視其為支承邊時,此規定可參考執行,但對較厚牆體,又不太合理,比如-300厚剪力牆,翼牆長度要大於900才可視為有支承,對一般層高而言,900牆肢在肢長方向有足夠的剛度,完全可視為另一向牆肢的支承,因此,如果規定按一定的層高與肢長比來確定是否可視為支承應該更為合理,而不是肢長與肢厚比。在計算剪力牆高厚比時,新規範對於層高的取值也不夠明確,對有地下室的結構,底層層高取為±0.

00地面到一層樓面間的高度,而對於無地下室的小高層建築,由於基礎有一定的埋深要求,如果計算高度取基礎至二層樓板面的高度,則計算高度一般達到3.0+0.6(高差)+1.

4(基頂埋深)=5.0m,如果底層為商場,則計算高度更大,這樣勢必會增加剪力牆的厚度,特別是對一字形牆,能否考慮首層剛性地面對牆體穩定的有利影響,譬如可否取到剛性地面以下500mm,這是乙個值得**的問題。

3 關於計算方法及引數取值

建築結構在進行內力和位移計算時,除了選擇合理的結構分析模型和適用的結構計算程式外,對計算方法、引數取值也要準確把握。計算程式中的各種引數在應用時只要理解程式說明,一般比較容易掌握,而計算方法的選擇,則要充分理解規範條文,並結合工程實際,靈活運用。《抗震規範》第5.

1.1條的第2、3款規定「有斜交抗側力構件的結構,當相交角度大於15°時,應分別計算各抗側力構件方向的水平**作用。質量和剛度分布明顯不對稱的結構,應計入雙向水平**作用下的扭轉影響。

」對第2款而言,按筆者理解,這類所謂的斜交抗側力構件,不應指個別構件,而是主要的抗側力構件,例如對於框架-剪力牆結構,其中有一兩榀框架是斜交的,而剪力牆均為正交,由於程式處理剪力牆時在某一定角度範圍外不再計入其在該方向的抗側剛度,此時如果按斜角度計算,會導致不合理的結果。而對第3款而言,係指質量和剛度分布明顯不對稱,而不是其中某一項不對稱,也就是說在結構的剛心和質心相距較大時,才進行雙向**作用計算,否則計算結果也會產生較大的差異。

《抗震規範》第5.2.3條規定,在計算水平**作用扭轉影響時,規則結構可不進行扭轉耦聯計算,對邊榀框架乘以**作用效應增大係數,對不規則結構則按扭轉耦聯振型分解法計算,設計人員往往對結構規則不規則難以準確界定,於是在計算時就乾脆都選擇耦聯計算。

對長寬比較大的結構,如果質心有一些偏移,耦聯計算時會產生「甩尾效應」,各榀框架內力會沿長向依次遞增或遞減,首尾相差可達一倍以上,所以採用耦聯計算也要根據結構特點,不能一概而論。

4 關於抗震構造措施

新的《高規》較「89規範」增加了有關短肢剪力牆的規定,但有些條文在設計應用時,尚不盡完善,且規程對短肢剪力牆的縱向鋼筋配筋率要求偏高。短肢剪力牆原來系用於高層點式筒體的結構,近年來大量應用於10~16層的小高層商住樓,對這種高度一般不超過50m的建築,是否應當採取如此嚴格的構造措施,是值得商榷的。

例如,《高規》第7.1.2條第2款規定「筒體和一般剪力牆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傾覆力矩不宜小於結構總底部**傾覆力矩的50%」,相比於框剪結構中的框架而言,短肢牆的抗側剛度要大的多,這樣勢必增加長牆的數量,進而增大**作用。

而有些地方在審查剪力牆結構時,對少數的短牆甚至對長牆中的短牆肢,也要求按短肢牆的規定來設計,應屬對規程的理解偏差。

關於短肢剪力牆抗震等級的規定不盡合理,《高規》第7.1.2條第3款規定「短肢剪力牆的抗震等級應比本規程表4.

8.2規定的抗震等級提高一級採用」,在短肢剪力牆結構中,既然規定了一般牆或筒體承受的傾覆力矩大於50%,則筒體或一般牆為主要抗側力構件,應提高筒體或一般牆的抗震等級才合理,就如框-剪結構中的剪力牆抗震等級高於或等於框架抗震等級。在約束邊緣構件設定上,對於設防烈度ⅶ度、高度小於80m的短肢剪力牆結構,根據《高規》要求,主要承擔**傾覆力矩的長牆的抗震等級為ⅲ級,無須設定約束邊緣構件,反而承擔傾覆力矩較少的短牆卻需要設定約束邊緣構件,這是不合理的,因為長牆承擔的傾覆力矩更大,邊緣構件由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應力也更大,更應設定約束邊緣構件。

《高規》第7.1.8條規定,當連梁跨高比不小於5時,宜按框架梁進行設計。

連梁主要承受水平荷載帶來的剪力和彎矩,容易出現剪下裂縫,其抗剪計算式與框架梁不一樣(見《高規》第7.2.24條),箍筋間距要求要嚴。

連梁抗震設計時,對配筋率沒有特殊要求,其最小配筋率同非抗震設計,最大配筋率則通過截面條件來控制。而框架樑則要滿足截面條件及配筋等多項構造要求。在設計此類連梁時應注意,在計算時要設為非連梁,否則程式對其剛度不乘考慮樓板作用的增大係數,還要按連梁折減。

對跨高比小於5,但對在較大集中荷載作用下(集中荷載對支座截面或節點邊緣所產生的剪力值佔總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況)的連梁,也應按框架梁進行抗剪承載力計算。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

摘要 目前,隨著高層建築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建築高度的不斷增加,建築型別與功能愈來愈複雜,結構體系的更加多樣化,高層建築結構設計也越來越成為結構工程師設計工作的主要重點和難點之所在。本文就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的原則 特點和高層建築的結構變形特點進行分析。關鍵詞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原則特點 1高層建築結構設計...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

第一章1 將10層及10層以上或高度超過28m的住宅建築結構和房屋高度大於24m的其他民用建築,稱為高層民用建築。2 高層建築的結構形式 按功能材料分 高層建築有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結構以及採用鋼和鋼筋混凝土材料的混合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材料 豐富 造價較低,可澆築成各種形狀,組成多種結構體系,且...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要點分析

摘要 最近幾年以來,伴隨著我國高層和超高層建築工程不斷增多的數量,一系列的弊端與問題在結構設計中不斷地湧現了,專業的設計人員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和總結經驗。本文主要對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要點進行了 關鍵詞 高層建築 結構設計 要點 引言現代建築的結構設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出現了高度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