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梁與基礎梁的區別及計算方法

2022-08-26 10:24:04 字數 3662 閱讀 9568

基礎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礎的豎向反力,是受力構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據豎向反力值確定.

基礎拉梁是調節基礎不均勻沉降及承受一層隔牆的荷載,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確定.

在計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慮為僅承受自重和底層牆體總量並且將之傳給兩邊基礎的兩邊鉸支(或者有時可以考慮是彈性支座)的單跨樑(即在兩邊基礎內鋼筋不連續而是達到錨固長度),它的計算同一般的上部結構兩邊鉸支梁;然而,拉梁在實際施工及使用中,由於其基底下層土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壓實土層,而且在協調制形的過程中會承受一定的兩邊基礎的變形差異帶來的影響,所以完全沒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說,拉梁計算應考慮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鋼筋以應付兩種可能性的發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鋼筋配置一致。

至於實際計算,1/15的長跨比在底層層高以及拉梁埋深總和較大的情況下,可能會小點。

拉梁是基礎之間的聯絡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計算方法依其作用而異

1.僅為加強基礎的整體性。調節各基礎間的不均勻沉降,消除或減輕框架結構對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結的連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礎梁的區別各柱軸力較大者的1/10,按受拉計算配筋,鋼筋通長,按受壓計算穩定;

此時基礎按偏心受壓基礎考慮。基礎上土質較好時,建議採用該方法

2.用拉梁平衡柱底彎矩。

按受彎構件計算,考慮到柱底彎矩的方向的反覆性,鋼筋通長。

此時基礎按中心受壓基礎考慮。

3.上兩相並兼承托首層牆體或其他豎向荷載。

將豎向荷載所產生的拉梁內力與上兩種結果之一組合進行計算。

4.構造措施

梁寬b=1/25~1/35l,樑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並滿足構造要求

001:拉梁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1、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基礎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約。

2、 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

如拉梁承托隔牆或其他豎向荷載,應將豎向荷載所產生的拉梁內力與上述兩種計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內力組合計算。 拉梁截面寬度大於等於1/25l~1/35l,高度大於等於1/15l~1/20l。如按0.

1n法計算,配筋應上下相同,且不少於615平方公釐。

補充基礎梁的有關內容:

(1)一般工程無特殊要求時,基礎梁頂標高取-0.050(與基礎短柱頂平);

(2)基礎梁地構造在圖紙中註明:先素土夯實,再鋪爐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礎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須明確,基礎梁支座若沒有完全落在基礎短柱上,即基礎樑端部懸空或區域性懸空時,應註明梁下以同標號同澆素砼填充,基礎短柱嚴禁出現外凸現象;

(4)基礎梁一般採用c20或c25等級的混凝土澆築;

(5)注意基礎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為6m時,樑高一般取500;

b.跨距為7.5m時,樑高一般取600或650;

梁配筋大小應根據其荷載計算確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

002:當基礎按軸心受力計算,上部結構傳來底彎距由基礎梁平衡時,基礎樑應設定在基礎頂面,當基礎樑僅起連線作用或作為首層牆體基礎時,可設定在-0.05標高處。

003:拉梁的設定情況:

1.有抗震設防,基礎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質分布不均勻

3.相鄰柱荷載相差懸殊

4.基礎埋深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彎矩,調節不均勻沉降等.

多層建築,基礎埋深較淺,宜設在基礎頂面;高層建築,宜具體情況而定

基礎拉梁與基礎梁-1

004:

1.我想基礎埋置很深時,可以在±0.000下50或60設基礎梁,這樣可以降低底層柱的計算高度;

2.如果基礎埋置不深,明知基礎梁拉在靠近±0.000處會造成短柱,那就設在基礎頂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處,那可以設基礎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3.何時設基礎梁,樓上說得很清楚,我想補充以上兩條,請各位大蝦指教;

005:

q:請問基礎梁配筋是按什麼算的?

比如開間6m的門式鋼架,柱下獨立基礎,基礎梁(我們說的地梁)高為 l/12~l/10取,配筋怎麼算?

a:如果上面沒有牆體荷載的話,一般取較大柱底軸力的1/10,按軸心受拉構件計算一下就行了。

基礎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彎矩,協調**時各基礎的變形,使基礎能共同協調工作,所以我認為基礎梁最好設在基礎頂面處。只有當基礎埋深很深時,才在接近室內地面處再設一道梁,以減小首層柱的計算高度。

「 若基礎埋深較淺時,基礎梁設在某個靠近正負零的標高處,基礎樑到基礎頂之間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這種說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謂要避免短柱的出現,是為了防止**時短柱吸收過大的**力,並發生脆性破壞。

而基礎樑到基礎頂之間的短柱由於在地面下所以並不受**力的直接影響,這樣做也沒什麼。但我會優先選擇把基礎梁設在基礎頂面處。

單獨計算,承受底層牆荷載,按連續梁計算!

這兩種地梁在pkpm裡的建模方法,應當是不一樣的。

1:基礎拉梁即地基梁,應在jccad裡按地基梁輸入計算出圖。

2:設在0.00處的地梁,是上部結構的一部分,應在pmcad裡乙個標準層建模。

用 tat或sta計算出圖。由於沒有樓板,板厚和荷載都賦0。樓板應定義為彈性板。

地下室層數應賦1。還要注意短柱問題。

連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礎梁的區別

1 連梁和框架梁:

連梁是指兩端與剪力牆相連且跨高比小於5的梁(具體條文詳見「高規」第7.1.8條);框架梁是指兩端與框架柱相連的梁,或者兩端與剪力牆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梁。

兩者相同之處在於:一方面從概念設計的角度來說,在抗震時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連梁上出現塑性鉸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牆上,即所謂「強柱弱梁」或「強牆弱連梁」;另一方面從構造的角度來說,兩者都必須滿足抗震的構造要求,具體說來框架梁和連梁的縱向鋼筋(包括梁底和梁頂的鋼筋)在錨入支座時都必須滿足抗震的錨固長度的要求,對應於相同的抗震等級框架梁和連梁箍筋的直徑和加密區間距的要求是一樣的。

兩者不相同之處在於,在抗震設計時,允許連梁的剛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讓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剛度只允許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許其退出工作,所以規範規定次梁是不宜搭在連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說來連梁的跨高比較小(小於5),以傳遞剪力為主,所以規範對連梁在構造上作了一些與框架梁不同的規定,一是要求連梁的箍筋是全長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為加密區和非加密區,二是對連梁的腰筋作了明確的規定即「牆體水平分布鋼筋應作為連梁的腰筋在連梁範圍內拉通連續配置;當連梁截面高度大於700mm時,其兩側面沿樑高範圍設定的縱向構造鋼筋(腰筋)的直徑不應小於10mm,間距不應大於200mm;對跨高比不大於2.5的連梁,梁兩側的縱向構造鋼筋(腰筋)的面積配筋率不應小於0.

3%」且將其納入了強條的規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滿足「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鋼筋及架立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1%,且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且不是強條的規定。

在施工圖審查的過程中發現設計人常犯的錯誤有:一是把兩端與剪力牆相連且跨高比小於5的梁編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區和非加密區,或把跨高比不小於5的梁編成了連梁;二是在連梁的配筋表中不區分連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籠統的在說明中交待一句「連梁腰筋同剪力牆的水平鋼筋」,這時如果連梁中有梁高大於700mm或跨高比不大於2.5而剪力牆牆身配筋率小於0.

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徑不大於8mm時,容易違反「高規」第7.2.26條的規定,而且該條還是強條,這應引起設計人經的注意。

拉梁與基礎梁的區別以及相應的計算方法

rss 列印複製鏈結 大中小 基礎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礎的豎向反力,是受力構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據豎向反力值確定.基礎拉梁是調節基礎不均勻沉降及承受一層隔牆的荷載,其尺寸按跨度的1 15確定.在計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慮為僅承受自重和底層牆體總量並且將之傳給兩邊基礎的兩邊鉸支 或者有時可以考慮是彈性支座 的...

拉梁與基礎梁的區別以及相應的計算方法

拉梁與基礎梁的區別以及相應的計算方法.txt 你不用一上線看見莪 就急著隱身,放心。莪不會去纏你。說好的不離不棄現在反而自己卻做不到拉梁與基礎梁的區別以及相應的計算方法.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開了,還是深愛著。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著自己鬧。你用隱身來躲避我丶我用隱身來成全你!待到一日權在手,殺盡天...

基礎拉梁與基礎梁總結

001 拉梁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1 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 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基礎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約。2 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 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