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001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

2022-07-19 16:00:03 字數 3823 閱讀 8828

恩施州譚家灣煤礦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

編號:2012-05號

工作面名稱:118001回採工作面

編制人:胡江楓

施工負責人:章先壽

總工程師:曾鬆平

主管礦長:雷正春

批准日期: 年月日

執行日期: 年月日

118001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會審意見表

會審時間: 年月日

118001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貫徹記錄

目錄第一章概況 5

第一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係 5

第二節煤層 5

第三節煤層頂、底板 6

第四節地質構造 6

第五節水文地質 7

第六節影響回採的其他因素 8

第七節儲量及服務年限 8

第二章採煤方法 9

第一節巷道布置 9

第二節採煤工藝 9

第三節裝置配置 11

第三章頂板控制 12

第一節支護設計 12

第二節工作面頂板控制 12

第三節運輸順槽、回風順槽及兩端頂板控制 13

第四章生產系統 13

第一節運輸 13

第二節 「一通三防」與安全監控 13

第三節防治水 18

第四節排水 20

第五節供電 20

第六節通訊照明 20

第五章勞動組織及主要技術指標 21

第一節勞動組織 21

第二節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22

第六章煤質管理 23

第一節描述煤質指標 23

第二節提高煤質的措施 23

第七章安全技術管理 23

第八章各種安全制度 31

第九章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 33

第十章收尾安全技術措施(待編) 35

第十一章安全技術補充措施(待編) 35

第一章概況

本作業規程依據礦井設計和《煤礦安全規程》進行編制。

第一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係

一、採煤工作面井下位置及開採範圍

118001回採工作面位於ⅰ採區東翼,平均走向長90m,平均傾斜長100m,面積9000m2,標高+800~+810m,該工作面東側至礦井邊界;西側為ⅰ級運輸上山和回風上山;北鄰+800回風巷區段實體煤;南鄰+810區段實體煤。

二、地面相對位置

118001回採工作面對應地面為荒山乾溝,地勢相對較平緩,無水體和建構築物。西側距居住房最近直線距離為542 m;地面標高+900m~+920m,工作面至地表平均垂直高度為100 m。

三、回採對地面的影響

118001回採工作面從地形圖上觀察及實地勘查,地表多為黃土覆蓋,無村莊、河流、高壓線、建築物、公路、鐵路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因此,該工作面回採對地面影響不大。

四、描述工作面相鄰的採動情況及影響範圍

在工作面北側為+800回風巷區段實體煤,西側為採區運輸、回風上山,工作面除北面和西面有主要巷道以外均無其它採動情況。所以對該工作面影響不大。

工作面平面布置圖附後。

第二節煤層

一、煤層厚度

經井下(採煤巷道)揭露,該工作面煤層最大厚度0.7公尺,最小厚度0.6公尺,平均厚度0.65公尺。

二、煤層產狀

該區域煤層賦存較穩定,走向74°(254°),傾向344°,傾角4~6°,屬近水平煤層。

三、煤層穩定性、結構(夾矸、層理、節理、硬度f)等情況以及對回採影響:

煤層呈層狀,水平層理,有顯著連續性,變化不大,屬較穩定煤層,夾矸0.2~0.4m,節理發育,硬度f=0.7~1.5,對開採無太大影響。

四、煤種、煤質描述:

煤層屬中高灰中高硫高發熱量無煙煤,全區穩定可採,該工作面煤層以光亮煤為主,由混合亮煤組成。煤的化學成份為:

煤質特徵表

第三節煤層頂、底板

一、煤層頂板

經井上(地面)井下(採煤坑道)實地調查: 煤層上部為塊煤,下部為碎煤,前者約佔80%,後者約佔20%,含矸均率23.86%。

煤層伴有厚度為0.08~0.22m的偽頂,為灰黑色炭質泥岩,隨採隨落;直接頂板為淺灰色中厚層微晶白雲岩夾深灰色生物屑白雲質泥岩、薄層狀矽質巖,厚度20~40m。

二、煤層底板

直接底板為黑色炭質泥岩,厚度0.10~0.23m。老底板為薄層泥質微晶白雲岩,含燧石結核生物屑微晶灰岩。

第四節地質構造

礦區位於三叉溪背斜北翼,近東西展布,為一向北北西波狀平緩傾斜的單斜構造,傾向為310~350°,傾角一般為3~14°之間,地表產狀零亂,傾角較大,一般為8~9°,深部產狀較穩定,傾角較小,一般為7~8°左右。礦區外緣出露良好的大隆組矽質巖段及吳家坪組灰岩段,其露頭均較完整,未發現明顯的斷層構造形跡。但在大冶組灰岩段中發現幾處(如稻池、杉樹塘、董家包等地)褶皺及斷裂現象,斷層走向以北西西為主,北東向次之,斷面傾角49~78°,由於覆蓋,斷層的延伸長度、斷距及斷層性質不詳。

根據鑽孔剖面反映,大冶組地層岩石呈角礫狀,較為破碎。斷層影響深度約70m,區域性影響到大隆組灰泥岩段,深度約100m,對礦層未產生破壞影響,說明斷層構造主要屬表層垮塌或推覆構造。其形成機制可能為大冶組灰岩在重力作用下,沿下部軟弱層灰泥岩段的層面滑動擠壓作用。

褶皺構造亦不發育。地表主要表現為大冶組灰岩的不規則揉皺,揉皺的寬度及長度均較小,數公尺及數十公尺不等,深部主要表現為煤系地層區域性性波狀起伏褶皺,主要分布在後塘、龍洞灣、向家灣~牛路口等地,軸向為北北東或北東,起伏高差10~30m,寬度700~1000m,長度800~1500m。兩翼岩層傾角6~11°,對煤層影響不大。

綜上所述,礦區構造較為簡單,但地表構造較為複雜,總體構造複雜程度為簡單~中等。

118001回採工作面由於地層沿走向,傾向具舒緩波狀,起伏變化屬於幅度不大的寬緩褶皺發育,所以地層對煤層影響不大。

第五節水文地質

礦區地勢呈南高北低,南北中脊線高,北東、北西兩側低的斜坡地貌。地表無較大水體,礦層位於當地基準侵蝕面以上。大氣降水可順坡向自然向下排洩,下滲不多,故地形有利於排水。

礦區出露地層為三疊系下統大冶組(t1d),二疊系上統大隆組(p2d),吳家坪組(p2w),下統茅口組(p1m)。上述各地層中均有碎屑岩類隔水層阻隔,在無斷裂構造破壞的作用下,相互間不會發生水利聯絡。因此,採掘井巷內發生較大規模的充水情況的可能性不大。

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據實地調查,井下除區域性地段略顯潮濕外,一般都比較乾燥,但在靠近採空區附近,由於採空區的不均勻沉陷,破壞了頂板的完整性,頂幫滴水現象常見,一般3~24滴/分,屬弱滴水帶。在節理裂隙發育,且上覆岩層厚度變薄的地段,地表水可直接沿頂板裂隙進入巷道與頂幫水一道成為井巷水主要補給**,水量一般隨降水幅度而變化。

礦井正常湧水量一般為8.0m3/h,湧水量的變化與大氣降雨密切相關,最大湧水量可達15.0m3/h,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型別,因此,還是要對該區域加強探放水工作。

第六節影響回採的其他因素

一、瓦斯:

2023年度湖北省煤礦瓦斯等級鑑定中心對該礦進行了瓦斯等級鑑定工作,瓦斯絕對湧出量為0.14m3/min,相對湧出量為8.4m3/t,本礦為低瓦斯礦井。

但是在區域性地質構造複雜地段及(回採工作面)瓦斯聚積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所以必須確保採掘工作面通風系統完好,通風量滿足要求,同時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和有關規定,預防瓦斯**事故的發生,防止積聚引起的不良事故發生。

二、煤塵**性和煤層自然發火傾向性

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2023年12月鑑定報告,礦井開採的煤層無煤塵**性危險;煤層自燃傾向性為三類,不易自燃。

三、地溫

據該礦井下調查,未發現地溫異常現象,本井田應屬地溫正常區。

四、地質部門對工作面回採時的建議

1、煤層開採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努力提高回採率,充分利用有限的煤炭資源。

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

目錄礦審批意見3 作業規程學習和考試記錄5 作業規程複查記錄6 第一章概況7 第一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係 7 第二節煤層8 第三節煤層頂底板9 第四節地質構造9 第五節水文地質11 第六節影響回採的其它因素13 第七節儲量及服務年限13 第二章採煤方法14 第一節巷道布置14 第二節採煤工藝17 ...

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

目錄第一章概況3 第一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係3 第二節煤層3 第三節煤層頂底板4 第四節地質構造5 第五節水文地質5 第六節影響回採的其他因素7 第七節儲量及服務年限7 第二章採煤方法8 第一節巷道布置8 第二節採煤工藝9 第三節裝置配置13 第三章頂板控制15 第一節支護設計15 第二節工作面頂...

煤礦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

沐川縣宇業煤礦 礦井名稱 沐川縣宇業煤礦 工作面名稱 2607機道對拉採煤工作面 礦長 朱曉東 總工程師 王強 安全副礦長 王萬雲 生產副礦長 林鳳軍 生技科 王強 編制人 朱兵 批准日期 2013年5月15日 執行日期 2013年6月1日 會審意見 一 存在主要問題 二 處理意見 會審單位及人員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