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件設計規範相關知識

2022-07-09 18:24:04 字數 2163 閱讀 3510

一、壁厚

壓鑄件的壁厚對鑄件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以鋁合金為例,薄壁比厚壁具有更高的強度和良好的緻密性。因此,在保證鑄件有足夠的強度和剛性的條件下,應盡可能減少其壁厚,並保持壁厚均勻一致。

鑄件壁太薄時,使金屬熔接不好,影響鑄件的強度,同時給成型帶來困難;壁厚過大或嚴重不均勻則易產生縮癟及裂紋。隨著壁厚的增加,鑄件內部氣孔、縮松等缺陷也隨之增多,同樣降低鑄件的強度。

壓鑄件的壁厚一般以2.5~4mm為宜,壁厚超過6mm的零件不宜採用壓鑄。推薦採用的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見表1。

表1 壓鑄件的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

二、鑄造圓角和脫模斜度

1)鑄造圓角

壓鑄件各部分相交應有圓角(分型面處除外),使金屬填充時流動平穩,氣體容易排出,並可避免因銳角而產生裂紋。對於需要進行電鍍和塗飾的壓鑄件,圓角可以均勻鍍層,防止尖角處塗料堆積。

壓鑄件的圓角半徑r一般不宜小於1mm,最小圓角半徑為0.5 mm,見表2。鑄造圓角半徑的計算見表3。

表2 壓鑄件的最小圓角半徑(mm)

我司現採用的圓角一般取r1.5。

表3 鑄造圓角半徑的計算(mm)

說明:①、對鋅合金鑄件,k=1/4;對鋁、鎂、合金鑄件, k=1/2。

②、計算後的最小圓角應符合表2的要求。

2)脫模斜度

設計壓鑄件時,就應在結構上留有結構斜度,無結構斜度時,在需要之處,必須有脫模的工藝斜度。斜度的方向,必須與鑄件的脫模方向一致。推薦的脫模斜度見表4。

表4 脫模斜度

說明:①、由此斜度而引起的鑄件尺寸偏差,不計入尺寸公差值內。

②、表中數值僅適用型腔深度或型芯高度≤50mm,表面粗糙度在ra0.1,大端與小端尺寸的單面差的最小值為0.03mm。

當深度或高度>50mm,或表面粗糙度超過ra0.1時,則脫模斜度可適當增加。

我司現採用的脫模斜度一般取1.5°。

一般採用的加強筋的尺寸按圖1選取:

t1=2 t /3~t;t2=3 t /4~t;

r≥t/2~t;

h≤5t; r≤0.5mm

(t—壓鑄件壁厚,最大不超過6~8mm)。

四、鑄孔和孔到邊緣的最小距離

1)鑄孔

壓鑄件的孔徑和孔深,對要求不高的孔可以直接壓出,按表5。

表5 最小孔徑和最大孔深

說明:①、表內深度係指固定型芯而言,,對於活動的單個型芯其深度還可以適當增加。

②、對於較大的孔徑,精度要求不高時,孔的深度亦可超出上述範圍。

對於壓鑄件自攻螺釘用的底孔,推薦採用的底孔直徑見表6。

表6 自攻螺釘用底孔直徑(mm)

我司現較為常用的自攻螺釘規格為m4與m5,其採用的底孔直徑如下表:

2) 鑄孔到邊緣的最小距離為了保證鑄件有良好的成型條件,鑄孔到鑄件邊緣應保持一定的壁厚,見圖2。

b≥(1/4~1/3)t

當t<4.5時,b≥1.5mm

五、壓鑄件上的長方形孔和槽

壓鑄件上的長方形孔和槽的設計推薦按表7 採用。

表7 長方形孔和槽(mm)

說明:寬度b在具有鑄造斜度時,表內值為小端部位值。

六、壓鑄件內的嵌件

壓鑄件內採用嵌件的目的:

①改善和提高鑄件上區域性的工藝效能,如強度、硬度、耐磨性等;

②鑄件的某些部分過於複雜,如孔深、內側凹等無法脫出型芯而採用嵌件;

③可以將幾個部件鑄成一體。

設計帶嵌件的壓鑄件的注意事項:

① 嵌件與壓鑄件的連線必須牢固,要求在嵌件上開槽、凸起、滾花等;

② 嵌件必須避免有尖角,以利安放並防止鑄件應力集中;

③ 必須考慮嵌件在模具上定位的穩固性,滿足模具內配合要求;

④ 外包嵌件的金屬層不應小於1.5~2mm;

⑤ 鑄件上的嵌件數量不宜太多;

⑥ 鑄件和嵌件之間如有嚴重的電化腐蝕作用,則嵌件表面需要鍍層保護;

⑦ 有嵌件的鑄件應避免熱處理,以免因兩種金屬的相變而引起體積變化,使嵌件鬆動。

七、壓鑄件的加工餘量

壓鑄件由於尺寸精度或形位公差達不到產品圖紙要求時,應首先考慮採用精整加工方法,如校正、拉光、擠壓、整形等。必須採用機加工時應考慮選用較小的加工餘量,並盡量以不受分型面及活動成型影響的表面為毛坯基準面。

推薦採用的機加工餘量及其偏差值見表8。鉸孔餘量見表9。

表8 推薦機加工餘量及其偏差(mm)

表9 推薦鉸孔加工餘量(mm)

我司現採用的機加工餘量一般取0.3~0.5mm。

壓鑄件設計規範

一 壁厚 壓鑄件的壁厚對鑄件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以鋁合金為例,3.02.54.0 2.54.0 2.52.5 2.0 500 2.52.0 3.01.8 3.01.8 2.21.5 100 500 2.01.5 2.51.2 2.51.2 1.81.0 25 100 1.50.8 2.00.8 2.0...

自行車坡相關設計規範

相關規範如下 辦公建築設計規範 4.4.5 非機動車庫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淨高不得低於2.00m 2 每輛停放面積宜為1.50 1.80m2 3 300輛以上的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庫,出入口不應少於2個,出入口的寬度不應小於2.50m 4 應設定推行斜坡,斜坡寬度不應小於0.30m,坡度不宜大於1 5,...

自行車坡相關設計規範

相關規範如下 辦公建築設計規範 4.4.5 非機動車庫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淨高不得低於2.00m 2 每輛停放面積宜為1.50 1.80m2 3 300輛以上的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庫,出入口不應少於2個,出入口的寬度不應小於2.50m 4 應設定推行斜坡,斜坡寬度不應小於0.30m,坡度不宜大於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