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村環境汙染防治規劃

2022-06-15 18:36:04 字數 4005 閱讀 7775

(2009—2023年)

安徽省環境保護廳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〇一〇年七月

目錄一、我省農村地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

(一)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問題突出 1

(二)農村生活汙染依然嚴重 1

(三)農業生產環節環境汙染突出 2

(四)農村地區工業企業汙染嚴重 2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2

(一)指導思想 2

(二)基本原則 3

(三)規劃目標 4

三、主要任務 5

(一)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5

(二)推進生活汙染治理,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6

(三)加強工業汙染防治,引導農村工業集中發展 8

(四)加強農業生產汙染防治,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汙染 9

(五)開展土壤汙染治理,保障農產品安全 11

(六)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營造和諧人居 12

四、保障措施 13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機制 13

(二)保障資金投入,發揮市場機制 14

(三)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成果推廣 14

(四)完善相關法規,提供政策支援 15

(五)健全監管體系,提高監控能力 15

(六)開展宣傳培訓,鼓勵公眾參與 16

五、建立重點工程專案庫 17

農村環境保護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事關全省人民的福祉,事關我省的可持續發展。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我省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切實改善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環境,根據環保部印發的《全國農村環境汙染防治規劃綱要(2007—2023年)》,並結合我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實際,編制《安徽省農村環境汙染防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為2009—2023年,規劃基準年為2023年,規劃時段共分為近期和遠期兩個時段,其中近期為2023年,遠期為2023年。

農村飲用水基礎狀況和汙染狀況不清,農村居民飲用水環境安全隱患較多,部分農村人口飲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突出表現在:部分鄉鎮集中飲用水源地存在砂廠、碼頭、網箱養殖等設施;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存在生活汙染源;飲用水源地環境監管不到位,沒有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

全省農村地區每年大約產生1800萬噸生活垃圾和5億多噸生活汙水。目前,全省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汙水的處理率仍然較低,均只有10%左右。全省農村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較低,村莊總體布局較為混亂,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環境髒、亂、差現象較為突出。

農用化學品的不適當投入使土壤和水體環境汙染日益突出。根據第一次全省農業汙染源普查結果,全省種植業農藥使用量(折純)達1.5萬噸,化肥使用總量(折純)達310萬噸,化肥通過地表徑流及地下淋溶流失的總氮量達9.

4萬噸。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不僅造成有效利用率偏低,汙染土壤、水體,而且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

全省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較低。全省秸稈年產生量約4900萬噸,綜合利用率僅為53%;全省地膜年使用量約1.5萬噸,年殘留率高達20%;全省畜禽養殖業汙染物年產生cod約172萬噸、總氮約7.

2萬噸、總磷約2.3萬噸,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一般只有30%左右;全省水產養殖汙染物年產生cod約1.7萬噸、總氮約3200噸、總磷約610噸,汙染物處理率低於20%,全省多數大中型水面,因發展水產養殖業,水環境汙染日趨嚴重,生態功能逐漸衰退。

分散在農村地區的工業企業大多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管理粗放,汙染治理設施不配套或執行不規範,環境汙染點多、汙染面廣;部分工業企業汙染源與農田、農村居民點交織在一起,極易引發區域性農村環境汙染問題,造成環境糾紛。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堅持以農村環境汙染防治為中心任務,「不欠新賬、快還舊賬」。以淮河、巢湖流域、城鄉結合部和重點鄉鎮為防治重點,加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汙染治理力度,重點解決影響群眾健康和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等突出環境問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村生活方式的轉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區分農村汙染型別和特點,重點建立環境汙染預防機制,通過源頭控制、過程管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行環境汙染綜合治理。

2.統籌規劃,突出重點。農村環境問題成因複雜,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必須進行近遠期、城鄉間的統籌規劃,優先解決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內影響面大、矛盾突出的環境問題,分步實施,逐步推進。

3.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實際,按照各地自然生態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採取不同的農村環境汙染防治對策和措施。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區域特點的治理技術,不斷提高治理成效。

4.示範引導,整體推進。選取省內典型地區,開展汙染防治試點、示範,以點帶面,輻射周邊,為全省其他同類地區開展農村環境汙染防治工作提供經驗和借鑑。

5.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加強農村環保適用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以技術創新促進農村環境汙染問題的解決。積極創新農村環境管理政策,優化整合各類資金,建立**、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

6.**主導,公眾參與。發揮各級**的主導作用,落實**保護農村環境的責任。維護農民環境權益,加強農民環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及社會力量參與、支援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1.近期目標

到2023年,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能力明顯加強,農村生活汙水、垃圾處理率顯著提高,農業面源汙染和畜禽養殖汙染初步得到有效控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逐步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有所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增強。

到2023年,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力爭完成以下目標:

—鄉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45%;

—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0%;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5%;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

到2023年,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以外的其它地區力爭完成以下目標:

—鄉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30%;

—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40%;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40%;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

2.遠期目標

到2023年,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體系,公眾環保意識全面提高,農村地區環境汙染得到有效治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到2023年,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力爭完成以下目標:

—鄉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90%;

—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

到2023年,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以外的其它地區力爭完成以下目標:

—鄉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60%;

—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

1.開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工作。在完成全省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工作的基礎上,爭取到2023年,全省60%以上的鄉鎮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設立;到2023年以前,全省所有的鄉鎮均建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並逐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2.加強農村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管。堅決依法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所有排汙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水源保護區。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專案,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汙染物的建設專案;已建成的,要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制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汙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切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加強農村地下水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定保護規劃,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

3.大力推進農村飲用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先急後緩、先重後輕、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優先解決農村飲水的氟超標、血吸蟲疫區以及礦物質嚴重超標等原生汙染較為嚴重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加快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規劃和建設,加大區域水網建設力度,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逐步實施區域供水和集中供水。

到2023年,全面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到2023年,進一步鞏固完善農村飲用水工程體系,提公升農村居民飲用水標準,全省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100%。

農村環境汙染問題原因分析

面對農村環境難題,長沙市開始在中國率先啟動 農村環境整治工程 逐步建立 主導 村民自治 城鄉統籌 科學發展 的農村汙染治理新模式。不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村環境治理將很難成功。長沙市環保局局長黎建說,這項改革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建立乙個環保村規民約 乙個村級環保促進會 乙個環保宣傳欄 乙個環...

農村環境汙染情況調查研究

作者 孫賽男何靜偉鄭鴻娟沈玉傑張萌 經營管理者 中旬刊 2016年第12期摘要 近幾年來,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熱點問題,然而我國城市環境問題已經得到共同的關注並在日益改善,農村環境的汙染治理體系明顯滯後。本文先明確農村環境汙染情況研究的現實意義,然後在對農村環境的相關概念進行相關闡述的基礎上,將遼寧...

關於對農村環境汙染狀況調查及對策分析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汙染問題日趨突出。而在我們安溪縣一直以茶產業為支柱,農村環境汙染就主要表現為農藥汙染 化肥汙染和生活汙染,其中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們縣農村環境日益惡化的最主要原因。由於我國農村汙染治理體系尚未建立,環境汙染不僅將小汙變大汙,而且已經小汙成大害,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