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量不足如何通過雅思寫作難關

2022-06-14 04:12:03 字數 1543 閱讀 4321

提到雅思寫作,不少考生的第一反應就是詞彙量,認為詞彙量越大,雅思寫作的分數自然就會越高。這種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常說,詞彙就像搭建房屋的磚塊,磚塊數量越多,房屋就能搭得越高越大,反之估計就只能砌一面牆而已。於是很多考生都會買本詞彙書,視之為救命稻草,夜以繼日地狂背,以期在最短時間內迅速增大詞彙量。

積累詞彙,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從a到z一味地背誦詞彙,那就是一種浪費時間,消耗精力而且收效頗微的方法了,其原因在於:一、大多數人都會半途而廢,背了後面忘了前面,所以往往詞彙書的前面部分會被翻得比較舊,而後面部分幾乎「人跡罕至」;二、通過背詞彙書所積累的單詞,往往只停留在認知或眼熟的程度,想要在寫作中,特別是雅思考場寫作中想到並且正確運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那麼,在詞彙量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攻克雅思寫作難關呢?無憂雅思網推薦八字原則:有的放矢,標本兼治。

一方面,通過對雅思寫作的了解和官方范文的研讀,不難發現,雅思寫作可能涉及到的詞彙並非漫無邊際,而是圍繞教育、社會、環境等大眾話題展開的,在語言表達方面,強調用詞的準確和多變,而不是考查用詞的專業和難度,因此考生在備考的時候,可以按照相關話題進行詞彙的梳理,既可以是別人已經整理好的,也可以是自己從閱讀各類話題范文中摘錄出來的。這些詞彙跟雅思寫作緊密相關,有話題語境為背景,又加以合理歸類,所以遺忘率會較低而利用率則較高。而對於話題中的少數專業詞彙,建議視時間和能力,量力而行,可以明確,沒有專業詞彙,雅思寫作照樣可以拿七分。

考試吧另一方面,雅思寫作和其他考場作文一樣,受考查形式的制約,其評判本身是存在一定侷限性的。換句話說,考官並不了解考生真實的寫作能力,或者具體到詞彙量的大小,他只能根據這幾百個單詞的文章來進行判斷,所以從應試的角度來說,詞彙量相對有限的考生只要使文章中詞彙「顯得比較豐富」就可以了。做到這點,主要有兩個方法:

第一、同義轉換。設想碰到乙個懂中文的外國人,他在和你交談的過程中涉及到錢的話題,他不光會說中文的人民幣、鈔票,還會說大團結、老人頭,甚至連孔方兄都知道,你會覺得他的中文詞彙量小麼?同樣的,一篇雅思作文中,如果你在表達「重要」這個出現頻率極高的意思的時候,除了important以外,還可以把crucial, critical, vital, indispensable等詞信手拈來的話,有什麼理由讓考官覺得你的詞彙量不足呢,當然,或許你也就只積累了幾個寫作中高頻出現的詞彙而已,但效果已經達到了,不是麼?

第二、詞彙活用。閱讀一些雅思官方范文,可以看到,很多詞不難,但是用得很恰當,自己以前沒有這樣用過,這就是范文的高明之處了。詞彙量一方面是指認知詞彙的廣度,但另一方面就是掌握詞彙的深度了。

很多詞彙,我們認識,但不一定完全會用,比如benefit這個詞,它既可以做名詞,表示利益,好處,也可以做動詞,及物時表示使……受益,不及物時表示從……中受益,還可以衍生出beneficial有益處的和beneficiary受益人。因此如果要表達某事物帶來好處這個意思,光用benefit這個詞的不同用法,就可以有五種以上的表達方式,更不用提句型的變化和同義詞的替換了。況且,把已經認知的詞進行用法上的拓展,遠比記憶乙個新詞要省時省力,而需要做的僅僅只是平時碰到的時候,記上一筆。

總之,對於雅思寫作也好,詞彙量不足也好,考生還是需要扎扎實實地提高實力的,但與此同時,要有針對性、有策略地進行準備,特別是在備考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更要科學高效地「磨刀」,做個聰明的「砍柴工」

雅思寫作詞彙量不夠怎麼辦

通過對雅思寫作了解官方范文,不難發現,雅思寫作是圍繞教育 社會 環境等大眾話題展開的。這些詞彙跟雅思寫作緊密相關,有話題語境為背景,又加以合理歸類,所以遺忘率會較低而利用率則較高。而對於話題中的少數專業詞彙,建議視時間和能力,量力而行,可以明確,沒有專業詞彙,雅思寫作照樣可以拿七分。雅思寫作詞彙還是...

如果詞彙量有限,雅思口語如何考

3000詞彙當然除了基本的在國內小學,初中學習的詞彙外,還主要包含兩個方面 1 口語常用表達 比如說for what is worth totally pretty much等 2 專業的話題詞彙。首先,第一類的詞彙可以簡單的稱之為萬能詞彙,具有以下特點 1 在外國人的對話裡會經常的用到。這些詞彙可...

雅思寫作詞彙量少該怎麼辦

我們小的時候語文課上都背 解詞 就是通過最簡單的話說明白成語 生詞等的含義。比如,杯水車薪 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中文詞語解釋的方法多達十數種,上網一搜都可以找到。拿這些方法運用英文難詞解釋也同樣適用。比如,很多學生經常會問我這個詞,特別是在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中,說 個人的努力只是杯水車薪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