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第13章力和機械知識點歸納

2022-06-09 16:00:06 字數 4805 閱讀 9228

第十三章《力和機械》知識點歸納

第一節彈力彈簧測力計

一、彈力

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1、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彈性。(如輕壓直尺它發生形變,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把橡皮筋拉長,鬆手後,橡皮筋又恢復原狀;壓縮彈簧,鬆手後,彈簧也能恢復原狀等等)

2、物體形變後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塑性。(如橡皮泥用力捏後鬆手它不能恢復原狀;麵糰用力握後鬆手它也不能恢復原狀)

3、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如書放於桌面,書和桌子都發生了彈性形變,只不過這種形變數很小,我們不易觀察,那麼書和桌子之間就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彈力,我們平常稱它們為壓力和支援力。)我們平時說的壓力、支援力、拉力、彈力、張力等等都是由於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這些力實質上都是彈力。

4、彈力產生於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並以物體產生彈性形變為先決條件,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是不會發生彈力作用的。

二、彈簧測力計

1、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

彈簧測力計只有在彈性形變範圍內,它的伸長量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出彈性形變範圍,它就要損壞。

2、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觀察:指標是否指零刻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注意

①不要超過它的量程。

②拉動時要避免與外殼摩擦,以免影響測量的準確程度(盡量保證彈簧測力計內彈簧伸長的方向與所測得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即可避免上述摩擦)。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板表面垂直。

第二節重力

一、重力的概念

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大到天體之間,小到灰塵之間,以及地球與它附近的物體之間都存在萬有引力。萬有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正是萬有引力把地球和其他行星束縛在太陽系中,圍繞太陽運轉。

我們把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符號為g,單位為n。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通常叫做重量。

2、由於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體的同時,其他物體對地球也有吸引作用,而重力特指地球對其他物體的吸引力。

3、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體。

4、我們身邊的物體,質量比太陽、行星、月球小得多,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非常小,小到我們不能察覺,比起地球對它的重力來說,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二、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

(1)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其關係為或,g=9.8n/kg。

(2)重力的大小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

注意:(或)中的g為重力與質量的比例常數,數值為9.8n/kg,意思是在地面附近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在粗略計算時g可取10n/kg。

利用計算時,要注意式中各量的單位,m的單位是kg,g的單位是n/kg,g的單位是n。

2、重力的方向

由於重力作用的效果是將物體拉向地面,因此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這一特性,可以製成重垂線來檢查牆壁是否豎直,也可以在水平儀上懸掛乙個重垂線,檢查物體表面是否水平。

3、重力的作用點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重心的位置

物體的重心位置與物體的形狀、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對於材料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例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棒的中點,均勻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2)重力與質量的區別和聯絡

重力雖與質量有關,但它與質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它們的區別是本質上的,絕不可混為乙談,它們的聯絡則僅在數值上。下面的**有較為全面的歸納。

第三節摩擦力

一、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2、產生的條件:(1)兩個物體要相互接觸;(2)兩物體要發生相對運動;(3)兩物體之間要有正壓力。

3、作用效果: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4、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5、施力物體:是相互接觸的物體。

6、摩擦的種類: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等。

(1)滑動摩擦是指乙個物體在另乙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是指乙個物體在另乙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

(2)滾動摩擦是比較複雜的物理現象,不能稱作滾動摩擦力。

(3)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4)還有一種摩擦叫靜摩擦。兩個相互接觸哦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對運動趨勢而又保持相對靜止時,在接觸面間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如推桌子卻沒推動,這時在桌子與地面間就產生了靜摩擦,它阻礙了桌子與地面間的相對運動趨勢,其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由於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所以靜摩擦力總與外力平衡,當外力逐漸增大時(但物體仍沒有運動起來),靜摩擦力也隨之增大。

當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物體運動起來後,在接觸面間產生的就不再是靜摩擦力。

二、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

1、跟壓力大小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注意:這裡採用的研究方法叫控制變數法。這種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經常採用。

本實驗的測量原理是:二力平衡條件。如圖所示,

物體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

運動,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即f′=f,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可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三、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使接觸面粗糙、增大壓力。例如在汽車輪胎上刻上花紋,以防打滑;啤酒瓶頸握在手中時,如果要下滑,我們只有握得更緊就不會再滑。

這兩種方法前者就是使接觸面粗糙,後者則是增大壓力。

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得光滑些;用滾動代替滑動;使相互接觸的表面分開(如加潤滑油和用壓縮空氣或電磁場使摩擦面脫離接觸)。

第四節槓桿

一、槓桿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槓桿。

(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有一定長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變形的物體。

(2)槓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狀的。

2、槓桿的七要素

(1)支點:槓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用字母「o」表示。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間,在槓桿轉動時,支點是相對固定的。

(2)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

(4)動力作用點:動力在槓桿上的作用點。

(5)阻力作用點:阻力在槓桿上的作用點。

(6)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用「l1」表示。

(7)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用「l2 」表示。

注意:無論動力還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槓桿上的力,但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況下,把人施加給槓桿的力或使槓桿按照人的意願轉動的力叫做動力,而把阻礙槓桿按照需要方向轉動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點到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的,其力臂為零,對槓桿的轉動不起作用。

3、槓桿示意圖的畫法:(1)根據題意先確定

支點o;(2)確定動力和阻力並用虛線將其作用線

延長;(3)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並用l1和

l2分別表示動力臂和阻力臂。如圖所示,以翹棒為例。

第一步:先確定支點,即槓桿繞著哪一點轉動,用字母「o」表示。如圖甲所示。

第二步:確定動力和阻力。人的願望是將石頭翹起,則人應向下用力,畫出此力即為動力用「f1」表示。

這個力f1作用效果是使槓桿逆時針轉動。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與動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槓桿應朝著順時針方向轉動,則阻力是石頭施加給槓桿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如圖乙所示。

第三步: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將力的作用線正向或反向延長,由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並標明相應的「l1」「l2」, 「l1」「l2」分別表示動力臂和阻力臂,如圖丙所示。

二、槓桿的平衡條件

1、槓桿的平衡:當槓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時,我們就說槓桿平衡了。

2、槓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首先調節槓桿兩端的螺母,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當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臂l1和l2恰好重合,這樣就可以由槓桿上的刻度直接讀出力臂食物大小了,而圖甲槓桿在傾斜位置平衡,讀力臂的數值就沒有乙方便。由此,只有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我們才能夠直接從槓桿上讀出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實驗要求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實驗過程中絕不能再調節螺母。因為實驗過程中再調節平衡螺母,就會破壞原有的平衡。

3、槓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槓桿如果在相等時間內能轉過相等的角度,即勻速轉動時,也叫做槓桿的平衡,這屬於「動平衡」。而槓桿靜止不動的平衡則屬於「靜平衡」。

三、槓桿的應用

1、省力槓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則平衡時f1<f2,這種槓桿使用時可省力(即用較小的動力就可以克服較大的阻力),但卻費了距離(即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大於阻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並且比不使用槓桿,力直接作用在物體上移動的距離大)。

2、費力槓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則平衡時f1>f2,這種槓桿叫做費力槓桿。使用費力槓桿時雖然費了力(動力大於阻力),但卻省距離(可使動力作用點比阻力作用點少移動距離)。

3、等臂槓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則平衡時f1=f2,這種槓桿叫做等臂槓桿。使用這種槓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即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槓桿時不存在的。

第五節其他簡單機械

一、滑輪

1、滑輪定義:周邊有槽,中心有一轉動的輪子叫滑輪。如右圖所示。因為滑輪可以連續旋轉,因此可看作是能夠連續旋轉的槓桿,仍可以用槓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

根據使用情況不同,滑輪可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

2、定滑輪

(1)定義:工作時,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如下左圖所示。

初三物理運動和力知識點複習

第十二章運動和力 一 運動的描述 1 機械運動 定義 在物理學裡,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的普遍現象 2 參照物 定義 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作為參照物的物體均視為靜止的。判斷方法 看是否與參照物的位置發生變化。兩物體同速 同向,則兩物體相對靜止 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初三物理 運動和力 知識點複習

第十二章運動和力 一 運動的描述 1 機械運動 定義 在物理學裡,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的普遍現象 2 參照物 定義 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作為參照物的物體均視為靜止的。判斷方法 看是否與參照物的位置發生變化。兩物體同速 同向,則兩物體相對靜止 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8章 運動和力

注意 在判斷物體受平衡力時,要注意先判斷物體在什麼方向 水平方向還是豎直方向 處於平衡狀態,然後才能判斷物體在什麼方向受到平衡力。當物體處於非平衡狀態 加速或減速運動 方向改變 時,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5 物體保持平衡狀態的條件 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