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考前突擊版期末考試複習

2022-06-03 10:42:05 字數 5034 閱讀 2267

政經考前突擊版

第一章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物件

l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物件是人類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發展的規律性。

l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生產,就是勞動者按照預期目的,運用勞動資料加工於勞動物件,使它適合人們需要的過程,如把鐵礦石冶煉成鋼鐵。)

l 勞動過程的簡單三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物件和勞動資料。

l 勞動就是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使用勞動工具所進行的有目的的生產活動,它是生產的最基本的要素。

l 勞動資料即人們來把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傳導到勞動物件上去的一切物質資料。(勞動資料報括生產工具、建築物、道路、管、桶等,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

l 勞動物件即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把自己的勞動加於其上的一切東西。(一類是自然生成物,另一類是經過人們加工的勞動產品,通常我們稱其為原料,如棉花。)

l 生產資料是勞動資料和勞動物件的總稱。生產資料是人們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客觀條件,人的勞動則是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主觀條件。

l 生產方式包括兩個方面: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l 生產力是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運用生產工具加於勞動物件進行生產時所形成的物質力量。生產力包含兩個因素,即勞動者和生產工具。

l 生產關係就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相互結成的關係。

這個關係分為四個方面或四個環節即:生產、分配 、交換、消費 。

第二章商品和貨幣

l 商品二重性與勞動二重性

(1)商品是用來進行交換的勞動產品,它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

使用價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屬性,體現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

價值是指凝結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交換價值是其表現形式),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

(2)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是指有用勞動,即各種具體形式的勞動。它反映人和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永久條件。各種各樣的具體勞動構成社會分工。

抽象勞動是指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它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是商品的價值實體。

(3)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它們既不是兩次勞動,也不是兩種勞動。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決定的。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l 使用價值構成了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

l 商品價值量的確定,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

(1)商品價值量的確定。

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不是個別勞動時間來決定的。個別勞動時間,是個別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所需要的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時間之間的差異對商品生產者至關重要,具體來說:

第一,當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等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時,通過商品交換,他的勞動可以全部得到補償。

第二,當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時,他按照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商品,就會少賺錢甚至虧本,使其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甚至破產。

第三,當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時,他按照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商品,他花費的勞動不僅能得到全部補償,而且還能得到乙個額外的收入,由此使其在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因此,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差異直接決定商品生產者的利益、地位、命運。

(2)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

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力),是指勞動的生產能力和效率。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隨著整個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的,當勞動生產率提高時,在同樣的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就多,但總價值量是不變的,而耗費在單個商品上的勞動量就會減少,因而價值量就會變小;反之,則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就整個行業來說)。

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而單個企業卻還要極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其原因在於,在同乙個行業內,個別企業首先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可以使他生產單個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是,他在**商品時,仍然是按照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商品價值去**,從而使他可以獲得乙個額外的收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獲得額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產者極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

l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正比,而與生產這一商品的勞動生產力(即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l 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中,已發展為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l 商品交換在它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採取了以下幾種不同的價值形式:

①  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②  擴大的價值形式

③  一般價值形式

④  貨幣價值形式

l 貨幣的本質是固定地起一般等價物作用的商品。

l 貨幣的職能:價值尺度(貨幣充當價值尺度可以是觀念上的)、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l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

l 貨幣流通規律

(1)貨幣流通規律是決定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總量,二是商品的**水平,三是貨幣的流通速度。 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需要的貨幣量,等於全部待售商品的**總額除以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數),這就是貨幣流通規律。

這一公式表明: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3)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就會發生紙幣貶值、物價**的現象。根據貨幣流通規律,商品的**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成正比。

因此,通貨膨脹發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貨幣的**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膨脹發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現了使**有意或被迫增加貨幣**量的因素。

通貨緊縮是指貨幣**量少於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引起紙幣公升值、物價普遍**的現象。通貨緊縮產生的原因是複雜的:首先,為抑制通貨膨脹,**實行緊縮政策,緊縮銀根,如果措施不當,會導致通貨緊縮;其次,消費者和生產者由於預期和信心方面的原因,普遍惜購惜投,導致消費和投資需求不足。

l 價值規律

(1)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就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的決定),商品的交換比例以商品的價值量為基礎(價值的實現)。價值規律是價值決定規律和價值實現規律的統一。

(3)**圍繞價值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4)價值規律的作用有: (調節、刺激、優勝劣汰)

第一,價值規律作用於部門之間,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部門的分配。

第二,價值規律作用於各生產部門內部,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促進社會生產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展開激烈的競爭,促使商品生產者向兩極分化,形成優勝劣汰的局面。

l 社會生產要素,或者說社會資源的合理而有效地配置有兩種形式:市場方式和計畫方式。

l 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商品經濟。

第三章資本和剩餘價值

各種字元含義:c不變資本v可變資本m剩餘價值g貨幣w商品

l 資本就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資本的本質是體現在物上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即資本家剝削工人的關係。

l 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貨幣--商品(w-g-w)

l 資本流通公式:貨幣--商品--貨幣(g-w-g') 資本流通最根本的特點,實現價值增殖,價值增值一定發生在商品的使用價值上

此公式概括了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和借貸資本運動,所以是資本的總公式(知道一下)

l 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l 勞動力價值就是維持勞動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l 勞動力商品的消費過程就是勞動,它不僅能創造價值,而且能創造出比價值更大的價值。

l 資本主義生產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l 剩餘價值就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

l 不變資本是轉變為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

l 可變資本是轉變為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

l 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是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

l 剩餘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就是剩餘價值率。

l 增加剩餘價值生產的方法

增加剩餘價值生產的方法有兩種: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1)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由剩餘勞動時間的延長引起的。絕對剩餘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工作日延長,從而剩餘勞動時間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2)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是由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引起的,而必要勞動時間縮短的條件是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條件下,由於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餘勞動時間相應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3)此外,個別企業可以採用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來獲取超額剩餘價值。超額剩餘價值,是個別資本家由於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使自己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餘價值。追求超額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各個企業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動力。

(相對剩餘價值是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的結果。超額剩餘價值是個別資本家獲得的,相對剩餘價值是資本家普遍獲得的)。

l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相互關係 【聯絡】 首先,無論是絕對剩餘價值生產還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都延長了工人的剩餘勞動時間,增加了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剩餘價值量;其次,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餘價值的起點。【區別】 兩種方法的物質技術基礎不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上起著不同的作用。這兩種方法並不是截然分開的。

在資本主義的生產實踐中,這兩種方法是相互結合、互為補充的。(問答題)

考研政治經濟學考試重點四

15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概念 形式 實質?答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產階級國家同私人壟斷資本相結合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都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是農業資本家獲得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部分剩餘價值 即超額利潤 資,體現大土地所有者和農業資本家瓜分剩餘價值 共同剝削農業雇傭工人的關係。16...

大一新生政治經濟學考前絕對實用

出發點物件任務 商品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而生產的勞動產品。商品生產 商品流通 三次社會大分工 農業和畜牧業 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 商人的出現 前提條件 社會分工 決定性條件 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 物質基礎 社會化生產 交換價值 一種使用價值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係或比例 使用價值 構成社會財...

《政治經濟學 專科必修 》2019期末試題及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 在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選擇乙個正確答案,將其標號填入括號中。每小題2分,共20分 1 超額利潤是 a 商品的價值高於生產成本的差額 b 個別生產 低於社會生產 的差額 c 平均利潤高於剩餘價值的差額 d 個別生產 高於社會生產 的差額 2 資本主義銀行壟斷的形成,使銀行具有了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