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儲藏馬鈴薯

2022-05-20 16:51:03 字數 826 閱讀 8339

作者:陳北方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23年第01期

[摘要] 近年來,科學技術在農業種植中不斷應用,不但促進了農業的增產增收,還在農產品的貯藏、運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主要介紹了馬鈴薯的科學儲藏。

[關鍵詞] 馬鈴薯儲藏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1-0077-02

一、儲藏前的準備事項

1.儲藏庫房的建設

應建設具有通風、調溫、調濕等裝置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現代化儲藏庫。庫房分成左右兩部分,中間為走廊,庫門和走廊寬度為2-4公尺,能通車,庫門與走廊相通。設雙重庫門,以起到緩衝作用,防止寒風直接吹入庫內引起庫溫激變。

2.預藏

剛收穫的塊莖尚處於後熟階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熱量,不能立即人庫,而應放在15— 20℃、氧氣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條件下,經5-7天,塊莖保護部位形成木栓保護層,以阻止氧氣進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曬,以免薯皮變綠、茄素增加,影響品質。土豆適宜的貯藏溫度為3-5℃,相對濕度90%-95%,4℃是大部分品種的最適貯藏溫度,此時塊莖不易發芽或發芽很少,也不易皺縮。

另外,土豆收穫後有明顯的生理休眠期,為2—3個月。土豆貯藏前要嚴格挑選,去除病、爛、受傷及有麻斑和受潮的不良薯塊。收穫前一周要停止澆水,以減少含水量,促使薯皮老化。

以利於及早進入休眠和減少病害。採收後在較高的溫濕條件下(10—15℃,相對濕度95%)進行愈傷處理,以便恢復收穫時的機械損傷,然後即可貯藏。

3.藥物處理

為了防止儲藏期病菌侵入,可將百菌清或農用鏈黴素均勻噴灑於塊莖表面並晾乾。另外,在收穫前10天割秧曬地,以免病菌侵染塊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