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情況調研報告

2022-03-28 02:37:37 字數 3884 閱讀 4656

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豐樂鄉已經實施多年,為進一步了解全鄉保護性耕作的經濟效益,近日,豐樂鄉農機站技術人員深入湧泉村六組保護性耕作示範點,採取現場看、實地談的形式,就實施保護性耕作同農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從而進一步摸清了全縣保護性耕作發展的基本情況,找出了制約因素,研究分析了相應的解決對策,現將調研況報告如下:

(一)保護性耕作推廣情況。定陶縣耕地面積76萬畝,玉公尺、小麥是兩大主要糧食作物。 2023年經過全縣農機推廣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完成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21萬畝,比2023年增加11萬畝,全縣共投入各類保護性耕作機具4624臺(套),比2023年增加403臺(套),其中小麥免耕播種機457臺,新增9臺。

完成玉公尺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65.5萬畝;完成機械深松面積16萬畝;玉公尺貼茬機械化播種面積61.2萬畝。

(二)保護性耕作增收環保效果顯著。

1、節本增效明顯。實施保護性耕作,能夠保持土壤水分、實現土壤良性迴圈、培肥地力,減少了作業成本,實現了增產增收。2023年,經對杜堂鎮農機科技示範園測試,與傳統播種對比:

①小麥:傳統耕作畝產498.6公斤,實施保護性耕作地塊畝產550.

7公斤, 增產52.1公斤,增產幅度10.7%。

②玉公尺:傳統耕作畝產487.2公斤,保護性耕作地塊畝產543.

8公斤,增產56.6公斤,增產幅度10.4%。

據調查,機械深松,由於打破了犁底層,增加了土壤的蓄水量,可延長作物抗旱期10-15天,產量較傳統耕作模式增產15%-20%,是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深受農民歡迎。化學除草技術的實施,提高作業效率,使人工間苗除草的效率從1.5畝/人/天提高到4.

5畝/人/天,提高效率3倍以上,把農民從傳統農業中解脫出來,從事

二、三產業,增加非農收入。加快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有利於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穩步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大規模作業,耕播收作業效率可提高近一倍,能夠降低機械作業成本。

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採用集中採購,降低了成本,示範園區普遍推廣精量播種機,可大量節省種子化肥,還有節水節電的實際效果。現在,農民對保護性耕作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認識顯著提高,特別是經濟效益方面,保護性耕作較傳統耕作增產6%—10%,畝均增收40—60元,畝均節約作業成本及種子化肥費用30—50元,畝增收節支70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2、實施保護性耕作,減少了水蝕和水分的蒸發,抗旱保墒效果較好,增加土壤含水量,    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保護性耕作將大量的根茬粉碎還田,增加了土壤肥力。經定陶縣農業局2023年春季化驗,實施保護性耕作後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由2023年的9.

31克/千克提高到9.49克/千克,年均提高0.06‰。

傳統耕作地塊由2023年的9.29克/千克下降到9.20克/千克,年均下降0.

03‰。

3、抗倒伏,減少病害。由於保護性耕作通風透光好,根苗粗壯有力,有很強的抗倒伏能力。

4、隨著保護性耕作技術試驗、示範、推廣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民對保護性耕作的認識也逐步提高。從疑慮到認可,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實施,特別是深松技術和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抗旱效果,又能培肥地力,深受農民的認可與歡迎。

二、推廣工作中的具體做法

(一)培樹典型、總結經驗,加強宣傳培訓工作。定陶縣農機局始終把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宣傳培訓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先在農機科技示範區中建立標準模式田和對比田,抓住典型地塊、典型模式,採取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有計畫、有針對性地對農民和技術人員開展保護性耕作培訓,並通過定陶報紙、定陶電視、農機科技下鄉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宣傳保護性耕作的綜合效果和長遠效益。2023年以來,舉辦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班20次,機具演示會8次,參加人數1600餘人次,印發宣傳資料3.

3萬份,培訓技術員117人,農民2100人。

(二)通過政策推動,促進保護性耕作機具的推廣。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為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提供了機具保證。通過優先補貼保護性耕作機具等措施,提高保護性耕作機具裝備水平。

(三)通過實踐總結出「三位一體」推廣模式。即農機合作社、農機科技示範園和保護性耕作技術三者的有機結合。是以農機科技示範園建設為平台,以農機合作社為載體,通過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促進規範化、標準化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

農機合作社,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合作社更新和新購大中型動力機械、精量播種機、深松機、玉公尺聯合收穫機等配套機具。由合作社進行土地規模化統一經營,把農民從傳統農業中解脫出來,從事

二、三產業,增加非農收入。

農機科技示範園,相對地塊比較集中,便於土地和機械化作業的整合與整合,實施規模化聯合作業。可效地推動保護性耕作的市場化推廣。實現農機農藝結合,有利於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由於採用訂單作業、土地託管、農活託管等,保護性耕作等新技術得以順利應用,可有效的解決機具作業效率低、作業標準不統

一、地塊過小、農機大戶收入低下等制約因素,機械化大生產與小規模經營的矛盾得以解決。通過農機科技示範園建設,土地實現規模化經營,去除影響新技術推廣應用的各種外界阻力,為順利推行保護性耕技術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者的有機結合實現科技、土地和機械化作業的整合與整合,有效地推動保護性耕作的市場化推廣,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增加農機合作社和農民收入,推動定陶縣農機化事業又快又好發展。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種植模式及機具方面。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農業機械是關鍵。目前農村土地大多數還是以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為主,與大型保護性耕作種植機械的推廣使用存在矛盾。

農戶土地規模小,地塊零散、作物品種及收穫時間不同,造成機械作業效率低,影響機手收入,從保護性耕作中獲得效益小,無法形成規模優勢,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和使用。

(二)農民認識程度。要改變農民幾千年來的傳統耕作方式,(比如土地翻耕,有利於滅草、殺蟲、保地溫等優勢)使基層幹部和農民完全接受保護性耕作技術,還需要下大力氣開展宣傳培訓工作,從而逐步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信心。由於此項技術與農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必須要讓農民獲取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有利於本項技術的推廣工作。

(三)專案連續性。傳統觀念和耕作習慣影響了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的推廣,農民對實施保護性耕作的意義、好處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農民在沒有看到明顯效果的情況下,要改變傳統的耕作習慣需要乙個較長的過程。農民對新型耕作方式的的認識需要乙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農業生產所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多,實施保護性耕作短期內看不出明顯的經濟效益,需要做長期投入,建立長效機制來保證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全面推廣,在國家專案資金支援過後,要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並穩步發展,需**財政繼續加大對保護性耕作專案的資金支援力度,專案資金中應適當提高宣傳普及和技術培訓的投入比例。

同時在制定農機購機補貼政策時,適當提高保護性耕作配套機具的補貼比例。

四、建議

1、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培訓。要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傳普及活動,開辦不同形式的培訓班,組織縣鄉農機技術人員開展進村入戶培訓工程,培訓的主要內容為推廣保護性耕作的意義、重要性、農藝措施、田間管理、增產機理、農機具操作與維修。

2、加強農機農藝的結合,多部門協作。農機農藝技術結合,有效解決玉公尺、小麥秸稈全量還田的作物出苗既高產穩產問題;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農田水封利用率,節約灌溉用水;利用機械化免耕技術,實現省工、省力、省時和節約費用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是乙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機、農藝等多部門和農作物栽培、土肥、種子、植保等多個技術領域,關係到農作物整個生長週期各個環節。

要組織農機和農藝專家從品種、栽培制度、植保、田間管理、茬口對接等各個環節深入開展合作,不斷完善技術模式。

3、建立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的長效機制。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長效機制建設關鍵有兩大方面:一是讓農戶看的見實惠,覺得沒有風險或風險小,他才會自覺採用新技術。

二是保證機手的效益,由於目前保護性耕作地塊不連片,作業費時,加之目前免耕播種機效能不完善,很難保證機手利益。因此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進一步加強農機合作社建設,加快土地流轉,整合土地資源,培育和壯大保護性耕作作業市場,同時,進一步組織好小麥跨區作業和玉公尺跨區作業,提高機械利用率。

4、多渠道爭取資金投入。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鼓勵支援農民購買免耕播種機等保護性耕作機械。積極爭取農業扶貧開發、高產優質糧田建設和財政支農等專案資金,為推進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發展提供物資支撐和資金保障。

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要點 試行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對農田實行免耕 少耕,盡可能減少土壤耕作,並用作物秸稈 殘茬覆蓋地表,減少土壤風蝕 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目前主要應用於乾旱 半乾旱地區農作物生產及牧草的種植。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必須堅持因地制宜,注重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

大連抗旱保護性耕作技術總結

近年來,大連市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面積不斷擴大。去冬今春共深松整地約2.2萬畝,春季免耕播種2.5餘萬畝。入夏後,天氣持續晴熱少雨乾旱,尤其在春玉公尺即將大部進入拔節生長的關鍵期,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在此惡劣條件下,大連市玉公尺機械化深松整地與免耕播種技術對抗旱保墒發揮出巨大作用。近日,市農...

長春市玉公尺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規範

長春市玉公尺保護性耕作機械化作業技術規則 保護性耕作就是對農田實行免耕 少耕,盡可能減少土壤耕作,並用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或秋季保留玉公尺茬固土,減少土壤風蝕 水蝕,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壤肥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是保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根據長春市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的意見,確保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