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巖移觀測制度

2022-01-14 13:00:35 字數 2968 閱讀 4604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礦山在前期開採過程中形成大量的採空區,對地表構建築物構成一定危險。為搞好事前預防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礦山生產穩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定義

第二條巖移是指岩石由於天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其失去原始的平衡狀態,而產生新的移動。

第三條塌陷是指地表岩石或土層,由於地下礦物質被採空或溶洞的繼續發展或環境條件的改變而引起地表的下陷或塌落。

第三章巖移觀測站設定

第四條觀測線位置的確定:觀測線設定在礦區的主斷面上,且不受鄰近採區開採的影響。主斷面的位置,用本礦區現有的角度引數和已知的地質採礦條件以做圖的方法來確定。

主斷面與地表的交線就是觀測線的位置。

觀測線位置的確定,是在觀測站設計圖上進行的。

1、傾向觀測線的位置的確定

傾向觀測線的位置,在觀測站的平面圖和走向主斷面圖上來確定。在觀測站的平面圖上,做採區走向的中分線,此中分線即是傾向觀測線的位置。在平面圖上,按比例尺量取由中分線到採區的停採線和開切眼的水平距離d1和d2。

當最後確定的中分線的位置滿足條件時,此中分線即是傾向觀測線的位置。

2、確定走向觀測線的位置

走向觀測線的位置,可以根據平面圖和傾向主斷面圖來確定。在傾向主斷面圖上,由採區中點作一水平線,並按最大下沉角θ作一斜線,交地表於0點,此0點即是走向觀測線與傾向主斷面的交點。將此0點投影到平面圖的傾向觀測線上,並過此投影點作採區走向點平行線,此平行線即為走向觀測線的位置。

第五條觀測線長度及測點數目的確定:在觀測線的位置確定之後,即可確定它們的長度。觀測線的長度應保證觀測線的兩端稍微超過地表移動盆地邊緣一段距離,以便能較可靠地確定移動盆地邊界及有關引數。

觀測線的長度可以在觀測站設計圖上**求得。

1、傾向觀測線長度的確定

在傾向主斷面圖上,由採區上,下邊界點,分別按(γ-δγ)和(β-δβ)角向上作斜線,與基岩和鬆散層的介面相交,再由交點在鬆散層中按鬆散層移動角φ向上作斜線,分別交地表於b和a二點,線段ab即為傾向觀測線的長度。

2、走向觀測線長度的確定

礦山大多是水平連續開採,採區開切眼外側的前採區一般是已經採空,或正在開採。因此,前採區的開採影響已經波及,或即將波及到本採區將要採動的部分範圍。在此種條件下,走向觀測線只需在前採區開採影響範圍以外設定半條即可。

第六條觀測點點位的確定:觀測點均勻設定在觀測線的全長上。觀測線兩端向外還要設定控制點。

觀測線每一端一般應設定兩個控制點。如果觀測線是半條的或由於地形限制不能在觀測線兩端同時設定控制點時,應在可設定控制點的一端向外設定三個控制點。

觀測點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採區的平均開採深度確定。控制點與控制點之間,控制點與相鄰觀測點之間的距離可在50~100m範圍內選定。

第七條地表移動觀測站的標設:在工作面開始回採以前,或工作面雖然已經開始回採,但岩層的移動尚未波及到擬設站的地表時,將觀測站按照設計標設到實地上。在確定觀測站標設到具體時間時,應充分考慮到觀測站的標設,控制點和觀測點的固結,以及確定觀測點移動前的點位等工作所需要的時間。

1、標定的方法

觀測點的標定工作與其他工程的標定工作方法相同。即先根據設計解算出標定的資料,再到現場實地標設。

在給出傾向觀測線或走向觀測線方向的同時,便可根據點間距,依次標定出各觀測線上控制點和觀測點的點位。

第四章地表移動觀測站的觀測方法

第八條全面觀測:在採動前,觀測點埋設10-15天後,以一級導線測量精度對控制點,觀測點獨立觀測兩次,時間間隔不超過5-7天。兩次觀測的結果進行比較,如果同乙個觀測點的高程差不大於10mm,同乙個點間距之差不大於4mm,同乙個觀測點的支距差不大於30mm時,取兩次觀測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觀測點的原始資料。

第九條高程測量 :觀測站各觀測點的高程採用水準測量方法來確定。每條觀測線的水準測量,應先測定轉點(某乙個觀測點)的高差,再按順序依次測定中間點的高差,而後再一次測定轉點的高差,並將其兩次測定的高差進行比較,其差,三等水準不應大於2mm,四等水準不應大於3mm。

當地表破壞較大,或兩點間傾角超過200,不便於進行水準測量時,可以採用三角高程方法測定各觀測點的高程。

第十條點間距丈量: 控制點到觀測點及觀測點到觀測點的點間距,採用經過比長的鋼尺往返丈量。丈量時,對鋼尺施以標準拉力,並測記溫度。

每次丈量讀數三次,互差不超過2mm,符合要求後取平均值作為丈量結果。相鄰兩觀測點間的改正後的水平往返限差,點間距小於15m時為2mm,點間距大於15m時為30mm。

第十一條巡視測量:在工作面開始回採以後,在採區開切眼上方的走向觀測線上選擇幾個觀測點,每隔3—7天進行一次水準測量,當其中某一觀測點累計下沉量達到10mm時,即認為地表已開始移動,此時間作為地表移動開始的時間。

當地下工作面加回採結束後,在採區停採線上方走向觀測線上選擇幾個觀測點,每隔1~3個月進行一次水準測量,直到觀測點在6個月內累計下沉值小於30mm時,即認為地表移動結束,以最後一次觀測的時間作為地表移動穩定的時間。

第十二條加密水準測量:在地表移動的過程中,為了補充全面觀測次數的不足和研究觀測線上部分觀測點下沉的變化情況,適當增加若干次水準測量,按四等水準測量的要求進行,每隔1~3個月進行一次。

第十三條地表破壞的測定和編錄:在進行上述各項測量工作的同時,還必須及時測定地表出現的裂縫、塌陷坑和測區內各種建築物出現的破壞的形態、位置、時間以及在地表移動過程中它們的變化發展情況。

第五章地表移動觀測資料的分析

第十四條為了求得帶有普遍性的地表移動規律,就必須對大量的實地觀測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第十五條綜合分析的步驟和方法如下:

(1)收集和歸納資料 :為了進行地表移動觀測資料的綜合分析,應根據綜合分析的目的和要求,將大量的實地觀測資料收集和歸納起來。在收集過程中,要注意資料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地質採礦條件的數值,如礦層厚度、礦層傾角和採區尺寸等,應收集回採後的實測值。

(2)綜合分析的一般方法:在地表與岩層移動過程中,影響的因素很多,在綜合分析時,不可能同時考慮全部因素,只能考慮其中最重要的,或在某一特定條件下,與移動過程有關的其他主要影響因素。

第十六條綜合分析中得出的移動引數及數學表示式與實測結果進行比較,一般都存在偏差。 但只有觀測成果具有足夠的精度,才能保證綜合分析求得的移動引數及其函式式具有相應的可靠性。

西101地表巖移觀測工作總結

西101綜放工作面灰渣庫下綜放開採資料 甘肅靖遠煤電股份 大水頭煤礦 2013年10月26日 一 概況 1 地理位置 西一採區101工作面地面位於刀楞山以北,羅家川 總機廠以南,西部有靖遠電廠灰水壩,水體三面由地表出露的丘陵所圍,西翼為人工壩體。西101東部地表大部分為旱田沙地,地表之上大部分地區為...

21302地表巖移觀測站設計說明書

一 設定觀測站地區的地形地質概況 本觀測站位於21302工作面上方,對應地表高程 580 775公尺,蓋山厚度345 559公尺。工作面對應地表南部為小張嶺東部山梁,大部分為耕地,小張嶺南側有一50號飲用泉水,湧水量為0.020立方公尺 小時 北部為大張嶺及其南北兩側溝梁,對應地表以耕地為主,切眼以...

1301地表巖移觀測站設計說明書

一 設定觀測站地區的地形地質概況 本觀測站位於1301工作面上方,對應地表高程 1959 2000m,蓋山厚度150 300m。工作面對應地表南部為玉龍煤礦工業廣場 北部為荒山,對應地表以高中山及岩溶峰叢山地地貌為主,切眼以東主要為龍坪村耕地 在本工作面採動影響東部邊界以外 工作面所在地層及頂底板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