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故事才女聯句羞學究

2022-01-03 18:37:21 字數 1143 閱讀 7661

趣味語文

1023 0745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老秀才屢試不第,只得在家辦個私塾,當了教書先生。他總覺自己才華橫溢,滿腹經倫,經常咬文嚼字,吟詩作賦。有人送了他個綽號——「老學究」。

有年暮春,乙個兒童來拜師就學。老學究想試試他的功底,隨口出了個上聯:

四野綠陰迎夏至;

學生一聽,傻了眼:這個上聯景致、節氣同時出現,不太好對,便搖了搖腦袋,沒言語。老學究暗道:「此徒雖不伶俐,好在誠實老實,孺子可教,先收下吧!」

誰知,第二天一清早,學生風風火火地跑來找老學究,迫不及待地對了下聯:

一庭紅雨送春歸。

「哎呀,好!」老學究禁不住大吃一驚,這下聯和上聯可謂對仗貼切。「一庭」對「四野」,「紅雨」對「綠陰」,「送春歸」對「迎夏至」,真是珠聯壁合!

可轉念一琢磨,這學生昨日還很愚鈍,今朝怎麼變聰明啦!不對,一定是別人幫他對的。仔細一問,學生照直說了:

「是我姐姐對的。」

「什麼,你姐姐?令姊芳齡幾許?」老學究欣喜若狂,死皮賴臉地問。

「年方二八。」學生毫不介意。

「啊!好,好!正是及笄之年。」老學究好不得意。

傍晚散學,老學究特意把學生叫過來,滿臉堆笑地說:「愛徒,爾姊乃當世罕見才女,為師再出一聯,請她一對。」說罷,嬉皮笑臉地吟了上聯:

好書勤誦讀;

第二天一早,老學究早候在門外,等那學生來到,忙問:「可有下聯?」學生隨口回答說:

佳句費推敲。

「啊,又是乙個絕妙佳句,難得,難得!」老學究簡直其懵了,手舞足蹈地讚不絕口,他真想會一會這位才女。於是到了晚上放學的時候,又把那學生叫來,別出心裁地出了一上聯:

有約桃花塢;

吟罷,再三叮囑學生,要他姐姐來對,千萬不要忘了。翌日,下聯對了回來,也是五個字:

無心坐杏壇。

這下可把老學究樂壞了。哈哈,看來無心坐杏壇,是有意赴桃花塢啦!索性停了一天課,要前去拜會學生的姐姐。鄰居小秀才見了,卻「哼哼」冷笑起來。

這一笑不要緊,把老學究鬧了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忙問是怎麼回事。小秀才酸溜溜地作了回答:「老先生,您的上聯雲『有約桃花塢』,想前去會面,欲交桃花運。

哈哈,不巧啦!這位千金回說『無心坐杏壇』。你有約,人家無心。

這杏壇不就是孔夫子講學的地方嗎?毫無疑問,是看不上你這個儒生。哈哈哈!

」老學究如夢方醒,在小秀才的笑聲中,羞得滿面通紅,抬不起頭來。

對聯的趣味故事

十程敏政人稱神童,宰相李賢欲招為婿,指著席上果品出對曰 因荷 何 而得藕 偶 程對道 有杏 幸 不須梅 媒 李賢大喜,乃將女兒配之。十一戴大賓五歲時,應童子試。諸生見其年少,笑問 欲為何官?戴答道 閣老 眾人戲之曰 未老思閣老。戴大聲答道 無才做秀才。眾皆大笑。十二楊慎,安用修,號公升庵,生於明代弘...

民間趣味對聯故事集錦

前言對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了。對聯是由侓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侓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對聯雅稱 楹聯 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

古代名人的對聯故事

唐伯虎的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農夫車水。祝出對曰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唐對道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祝唐之對實屬巧妙,傳誦一時。另有 笑笑錄 雲,唐伯虎為一商人寫對聯,曰 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源。其人嫌該聯表達的意思還不明顯,不太滿意。唐伯虎給他另寫了一副,曰 門前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