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層施工方案

2021-12-20 23:57:10 字數 5199 閱讀 6029

一、工程概況:

銀座公寓工程結構設計裝置層為轉換層,標高為±0.00m~6.6m,層高6.6m; 轉換層以上為剪力牆結構體系。

二、轉換層結構配置主要特點:

1、節點處鋼筋較密,其中柱、框支梁及其它梁鋼筋同時穿插,大截面鋼筋匯於一處.

2、轉換梁受力主筋均為二級鋼。

三、施工方案的選擇:

根據以往高層建築轉換層施工經驗,本工程考慮以荷載傳遞法施工方案:即採取以已施工的下部結構為主承力構件,完成轉換層施工。其主要原理為:

1、在一層框架梁上沿梁長方向間距500mm、沿梁寬間距300~375mm設可調撐桿(視梁寬而定),頂緊轉換梁底模板支撐橫桿,將轉換梁主要施工載荷直接傳至已施工結構梁上,以一層框架梁做為主承載構件。

2、牆、柱、梁、板砼澆注一次完成。

四、內架支撐方案:

本工程轉換梁模板採用木模板體系,鋼管及頂撐支承;木方小楞橫向布置,間距為150mm;鋼管沿梁縱向布置@500,橫向視轉換梁梁寬和樑高而定,這樣節省鋼管,避免短鋼管浪費;樑側模採用對拉螺栓加固,沿梁高共設3~5道對拉螺栓(梁高大於1.6公尺時,五道;1.2~1.

6公尺,四道),從梁底150mm起布置1道,底下3道間距為300mm,上面2道間距為400mm,縱向間距為500mm。

轉換梁底頂撐的間距為:當梁寬600mm時,三排頂撐;梁寬900時,四排頂撐,沿梁長方向為500mm 。大橫桿的步距不大於1000mm。

板立桿間距為1000mm。在靠近桿頂和杆腳處,各用水平連桿雙向拉固。縱向剪刀撐設定在梁兩側的立桿垂直面上,全面設定,不得跳躍設定。

橫向設定剪刀撐@2500mm,立桿下採用木方墊板。梁下排架與樓層滿堂腳手架連為一體,以增加排架的空間剛度。整個支撐架按滿堂紅腳手架的要求搭設,梁下承力小橫桿應採用雙扣件與立桿扣牢。

轉換梁在施工過程中,所有荷載均由已施工的框架梁承載,並當框支梁下無相對應的框架梁時可將立桿直接架設在樓板上.

五、轉換層施工技術措施:

1、施工工藝流程:

綁紮柱、核心筒牆鋼筋→搭設轉換層轉換梁負筋支架→轉換梁負筋綁紮定位,錨入柱牆中→支設柱、牆模板及預埋鐵件→支設轉換梁底模及轉換層頂板模→綁紮轉換梁梁鋼筋→綁紮頂板鋼筋→綁紮上部結構剪力牆及暗柱插筋→支設轉換樑側模及轉換柱、核心筒牆部分模板→澆築砼。

2、轉換梁鋼筋工程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1)、鋼筋綁紮順序

a、牆柱鋼筋:

外露鋼筋調整→鋼筋上附著物清除→牆、柱根部清掃→箍筋布置→就位綁紮→綁紮砼墊塊→驗收。

b、梁板鋼筋:

模板清掃、刷隔離劑→梁、柱交叉處柱箍筋就位→主梁鋼筋綁紮→次梁筋綁紮→板下層筋→馬凳、水電管預埋→板上層筋→驗收。

2)、鋼筋位置準確保證:

按梁、板、柱等預製相應厚度的砼墊塊。牆、柱插筋按軸線定位。用輔加鋼筋加固,保證其穩定、不易傾斜、不移位。

牆、柱墊塊要用22#鋼絲交叉綁紮牢固,間距正確,墊塊的強度要保證。澆築混凝土時,必須要有專職人員看守成品鋼筋,測量工配合隨時驗收軸線位置,隨時修復正位。梁的二排鋼筋一定要綁紮到位,可以加短鋼筋作墊塊,並且要多綁紮點,保證綁紮牢固。

3)、鋼筋連線及錨固:

a、本工程鋼筋連線方式如下:

根據設計要求,受力主筋要優先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線。焊接採用電渣壓力焊(豎向受力鋼筋),機械連線採用鋼筋冷擠壓連線。鋼筋的接頭的數量、位置必須符合設計圖紙及有關規範要求。

b、對鋼筋綁紮接頭作如下規定:

①接頭不能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梁、板底筋接頭應留在距支座處1/3跨內,麵筋留在跨中1/3範圍內。

②搭接長度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③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紮接頭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④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綁絲紮牢。每個搭接接頭至少有三道綁絲。

⑤各受力鋼筋綁紮接頭應相互錯開,任一綁紮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1.3倍區段範圍內,有綁紮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在受拉區不得超過25%,在受壓區不得超過50%。

c、對鋼筋焊接接頭作下列規定:

①設定在同一構件內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

②焊接接頭距鋼筋彎折處,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③任一焊接接頭中心至長度為鋼筋直徑d的35倍且不小於500mm的區段內,同一鋼筋不得有兩個接頭;在該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在①受拉區不宜超過50%。

④採用普通焊接連線時,ⅰ級鋼筋採用e43系列焊條,ⅱ級鋼筋採用e50系列焊條。

d、對鋼筋機械接頭作下列規定:

①受力鋼筋採用a極接頭,同一截面的接頭百分率不大於50%。

②鋼筋彎折點與接頭端頭距離不宜小於200mm。

③不同直徑鋼筋連線時,一次連線鋼筋直徑規格不宜超過二級。

e、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嚴格按設計圖紙和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204─92)執行,接頭套筒處保護層不得小於15mm。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牆為15mm;梁、柱為25mm;樓板、樓梯板為15mm;以上部位的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均不小於受力鋼筋的直徑。

f、搭接接頭範圍內(lle)在綁紮時至少要有三道雙股綁絲。

j、牆柱梁板鋼筋的錨固及節點構造均應滿足設計及有關規範要求;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e、la(mm)如下表:

鋼筋型別 c20 c25 c30

la lae la lae la lae

ⅰ級鋼筋 30d 35d 25d 30d 20d 25d

ⅱ級鋼筋 d≤25 40d 45d 35d 40d 30d 35d

d>25 45d 50d 40d 45d 35d 40d

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lie、li

鋼筋型別 c20 c25 >=c30

li lie li lie li lie

ⅰ級鋼筋 36d 41d 30d 35d 24d 29d

ⅱ級鋼筋 d≤25 48d 53d 42d 47d 36d 41d

d>25 54d48d42d --

注:當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其lie和li值按較小的直徑計算。

4)、鋼筋綁紮:

a、同層構件先綁紮牆柱筋,後綁紮梁板鋼筋,一般梁主筋錨入牆柱內時,牆柱主筋在梁主筋外側,所以遇到梁寬與牆暗柱厚相同的聯絡梁錨入暗柱時,需要把暗柱箍筋寬度適當加大5mm,以保證連梁的截面寬度。當牆柱主筋與梁板筋發生衝突時,一定要保證柱主筋位置。雙向板的底筋,短向筋放在下層,長向筋放在短向筋上。

b、梁、柱牆板筋的接頭位置、錨固長度、接駁長度要滿足設計和規範要求。鋼筋綁紮時要仔細,綁絲選用22#鋼絲,每個交叉點均應綁紮,不得有落扣現象;搭接接頭範圍內在綁紮時至少要有三道雙股綁絲。鋼筋綁紮做為乙個關鍵工序要由質量檢查人員實施施工全過程的監督監控。

c、樑和柱的箍筋,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定,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定。

d、主次梁在交叉處鋼筋的綁紮:主梁的縱向受力鋼筋在同一高度遇有墊梁圈樑時,必須支撐在墊梁或圈樑受力鋼筋之上,主筋兩端的擱置長度應保持均勻一致;次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支撐在主梁的縱向受力筋之上;主梁與次梁的上部縱向鋼筋相遇時,次梁鋼筋應放在主梁鋼筋之上。

e、板和牆的鋼筋網,除靠近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紮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間隔交錯紮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產生位置偏移;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全部紮牢。

f、牆柱鋼筋位置以及間距必須準確,如果位置出現偏移,偏移較小可以按1:6調整;偏移較大,需要加筋處理。

g、板底筋採取在模板上劃線的辦法來控制間距,板麵採用馬凳來控制板厚,馬凳設定間距為@1000×1000mm。 φ14 網片間距詳設計施工圖

h、梁鋼筋、樓板底筋、牆柱鋼筋保護層厚度採用與混凝土同配比(但去掉粗骨料)的砂漿墊塊來保證,牆柱保護層墊塊上帶綁絲,綁到主筋上。鋼筋綁紮完畢後注意成品保護,不得汙染,並避免被重物砸彎。

為保證豎向構件受力主筋的位置以及牆柱模板的支設方便,在牆柱鋼筋施工完後,要進行鋼筋的二次調整。

j、主梁鋼筋如採取在模外綁紮時,一般先在樓板模板上綁紮,然後用人力(或吊車)抬(吊)入模內,其方法次序是:將主梁須穿次梁的部位稍抬高→在次梁梁口擱兩根橫桿→將次梁的長鋼筋鋪在橫桿上,按箍筋間距劃線→套箍筋並按線擺開→抽換橫桿,將下部縱向鋼筋落入箍筋內→再按架立鋼筋、彎起鋼筋、受拉鋼筋的順序與箍筋綁紮→將骨架稍抬起抽出橫桿→使梁骨架落入模內

3、轉換梁模板工程主要技術措施:

本工程中轉換層結構的自重及施工荷載較大,必須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模板支撐方案,以保證支撐系統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

1)、工藝流程:

放線滿堂架柱模梁模頂板

a、 柱模

彈柱位置線焊下口定位筋安裝柱模板安拉桿及加固辦理預檢

b、 梁模

彈出梁軸線及水平線並符核搭設梁模支架安裝梁底楞安裝梁底模綁紮鋼筋安裝樑側模

安裝上下鎖口楞,斜撐楞和對拉螺栓複核梁模尺寸位置加固後驗收

c、 板模

搭設支架鋪木楞及鋼管楞調整標高及起拱

鋪設模板檢查模板上皮標高,平整度辦理預檢

2)、測量放線

a.根據圖紙在砼底板彈出各軸線,並根據軸線位置推算出牆柱位置。

b.根據牆厚、柱截面尺寸彈出牆、柱外側邊的位置給支設模板提供依據。

c. 測出結構標高50線,便於支設梁、板模板。

3)、搭設腳手架

本工程轉換層的梁,板為超厚,超高鋼筋混凝土結構,所以在支設轉換層模板時,要對模板的支撐體系進行設計,演算。轉換層的支撐如下:

根據以往高層建築轉換層施工經驗,本工程考慮以荷載傳遞法施工方案:即採取以已施工的下部結構為主承力構件,完成轉換層施工。

4)、內架支撐技術方案:

本工程轉換梁模板採用木模板體系,鋼管及頂撐支承;木方小楞橫向布置,間距為150mm;鋼管沿梁縱向布置@500,橫向視轉換梁梁寬和樑高而定,這樣節省鋼管,避免短鋼管浪費;樑側模採用對拉螺栓加固,沿梁高共設3~5道對拉螺栓(梁高大於1.6公尺時,五道;1.2~1.

6公尺,四道),從梁底150mm起布置1道,底下3道間距為300mm,上面2道間距為400mm,縱向間距為500mm。

轉換梁底頂撐的間距為:當梁寬600mm時,三排頂撐;梁寬800mm或900mm時,四排頂撐,沿梁長方向為500mm 。大橫桿的步距不大於1000mm。

板立桿間距為1000mm。在靠近桿頂和杆腳處,各用水平連桿雙向拉固。縱向剪刀撐設定在梁兩側的立桿垂直面上,全面設定,不得跳躍設定。

橫向設定剪刀撐@2500mm,立桿下採用木方墊板。梁下排架與樓層滿堂腳手架連為一體,以增加排架的空間剛度。整個支撐架按滿堂紅腳手架的要求搭設,梁下承力小橫桿應採用雙扣件與立桿扣牢。

轉換層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況 本工程地下兩層,裙樓四層,地下室二層高3.85m,地下一層層高4.75m,裙樓一層為4.8m,二層 三層層高為4.5m,轉換層設在四層,轉換層梁板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牆柱c45,梁板c40,轉換層層高為5.17公尺,除地下二層外,層高均大於1.5m,屬於高支模。轉換梁截面寬度尺寸 25...

轉換層施工方案

一 工程簡介 本工程轉換層設在第一層,即 0.45m標高處,轉換層以上尚有11 1層,由於上部荷載大,因此,轉換層梁的截面相對比較大,且規格以較多 見附表 在設計支撐腳手架時,根據不同規格的截面尺寸分類進行設計和計算,支撐腳手架的材料採用組合鋼管架,鋼管規格為 48 3,經初步計算,排距為800,行...

轉換層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況 本工程轉換層為梁式轉換層 轉換層設定在二層結構,板麵標高12.80m 11.10m 12.00m 12.10m,梁截面從200 400mm到1100 1400mm多種規格,板厚180mm。二 施工部署 鋼筋工程採用機械加工,人工綁紮 砼採用商品幫浦送砼,機械振搗 模板工程採用散拼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