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導論1 3章總結

2021-10-28 11:07:16 字數 4733 閱讀 7880

開發軟體的基本過程:

否修改是否修改是否修改是修改是生命週期方法:

生命週期法採用介於形式語言和自然語言之間的描述方式,通過一套分層的資料流程圖,附以資料字典、**明等工具來描述系統。

生命週期法的基本思想

為保證系統開發的順利進行,生命週期法強調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面向使用者的觀點

資訊系統的目的是為管理人員提供管理和決策資訊,能否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是系統成敗的重要標誌。實踐證明,使用者的參與,尤其是領導的介入,是系統成功的關鍵。在整個研製過程中,系統研製人員應該始終與使用者保持聯絡,從調查研究入手,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和業務活動,不斷地讓使用者了解工作進展情況,校準工作方向。

(二)嚴格區分工作階段

生命週期法強調按時間順序、工作內容,將系統開發劃分為幾個工作階段,如系統規劃階段、系統分析階段、系統設計階段、系統實施階段以及系統執行與維護階段等等,各個階段的任務是明確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對於複雜的系統,要強調和加強前期工作,強調分析設計的深入細緻,以避免後期返工,造成投資耗費和負社會效益。

(三)自頂向下地完成系統的研製工作

在系統分析階段,從全域性出發,對企業進行周密的調查分析,自上而下,從粗到精,由表及裡,逐層、逐級進行業務過程分解,最後進行逆向綜合和抽象,完成新系統模型的構造。在系統設計階段,用劃分子系統的方法,把系統逐層分解到詳細模組,完成設計方案。在實施階段,從實現系統的框架開始,自上而下實現系統功能。

程式設計過程中同樣採用結構化設計的方法,自頂向下,逐步求精。

(四)充分考慮變化的情況

組織的經營環境在變化,使用者的資訊需求也在變化,他們對資訊系統的要求會自然越來越高。生命週期法充分考慮了這種變化,在系統設計中,把系統的可變更性放在了首位,運用模組結構方式來組織系統,使系統的靈活性和可變更性得以充分體現。

(五)工作成果文件化、標準化

系統開發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參加人員多,經歷時間長。生命週期法用文件的標準化保證開發工作的連續性,在每個開發階段,都要用文字、圖表表達該階段的成果,資料格式標準化、格式化。這些文件資料在開發過程中是開發人員和使用者交流思想的工具和媒介,在開發完成後,成為系統維護的依據。

因此,要求文件資料簡潔明確,無二義性,既便於研製人員閱讀,又便於使用者理解。

生命週期法的特點

生命週期法很適合於開發大型的事務處理系統、大型的管理資訊系統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複雜應用系統。也是軟體的社會化大生產的有效方法。

生命週期法具有以下特點:

1、強調計畫性,排除不確定性。生命週期法通常假定系統的應用需求是預先描述清楚的,排除所有的不確定性因素。

2、強調分工,嚴格區分系統開發的各個階段中的任務和要求,目的明確,任務清楚。

3.強調標準化和規範化,排除個性化和自由發揮。規範、齊全的文件,嚴格的審定記錄和有序的過程排程。

生命週期法的缺點

生命週期法是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工程化方法,它也有不足和侷限性。

(一)系統需求的不確定性:

1.在系統開發的起始階段,使用者對系統的目的和功能不了解,他們無法準確地描述自己對資訊的需求。

2.系統分析人員和使用者無法**組織和系統的未來,按照目前狀況描述的系統需求,可靠性可能很差。

3.使用者和系統分析人員對資訊需求的理解上會有偏差和錯誤,造成資訊需求的描述不準確。

4、組織管理體制的變更,導致資訊需求和工作過程發生變化。

(二)開發周期長

乙個規模較大的系統,其開發過程往往需要一至三年,這樣一方面使使用者在較長時間內不能得到乙個可實際執行的物理系統,使使用者有可望而不可及的焦慮;另一方面也難以適應環境變化,因為在開發過程中,資訊需求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系統尚未開發出來可能就已經過期了。

(三)文件化工作複雜:

生命週期法在開發的各個階段中文件很多,工作煩瑣,管理費用很高。

(三)缺乏靈活性:

開發中途修改方案的困難很大,涉及到的問題很複雜。

*資料流程圖的畫法

一般地說,畫dfd應遵循「由外向內,自頂向下」原則進行。由外向內是指:先標定系統範圍。

這個範圍就是輸入輸出之間的部分,該部分的細節暫不考慮。有時最外部難以表示出來全部資料流,但這不要緊,因為無法表示的內部資料流隨著設計過程的深入,逐步會分解、畫出並填補上去。描述系統內部資料流,一般從輸入端開始向輸出端推進,每當經過使資料流的組成或數值發生變化的地方,就用乙個「加工」將其連線起來,這個「加工」正是實現這一資料變化的。

注意,不要把相互無關的資料畫成乙個資料流,也不要把作為乙個處理單位的資料畫成兩個資料流;如果牽涉到檔案,則應表示出「檔案」與「加工」的關係(讀或寫)。

畫資料流程圖時注意以下兩點:

1、應該遵照業務處理過程(即前邊的結果),將系統調查的資料和整理資料結合起來,在繪製的過程中不斷地與相應的調查記錄、資料記錄對照,以便能及時發現諸如資料不匹配,流通渠道不暢,處理過程不合理之類的問題。

2、由於實際資料處理過程常常比較繁雜,故應該按照系統的觀點,自頂向下地分層展開繪製,即先將比較繁雜的處理過程(不管有多大)當成乙個整體處理塊來看待(俗稱「黑匣子」 );然後繪出周圍實體與這個整體塊的資料聯絡過程;然後再進一步將這個塊展開,如果內部還涉及到若干個比較複雜的資料處理部分的話,又將這些部分分別視為幾個小「黑匣子」 ,同樣,先不管其內部,只分析它們之間的資料聯絡。這樣反覆下去,依此類推,直至最終搞清了所有問題為止,也有人將這個過程比喻為使黑匣子逐漸變「灰」,直到「半透明」和「完全透明」的分析過程。

3、資料流程圖舉例

我們在前邊示例中,調查分析該企業財務科資料流程、業務流程及其組織結構圖,然後根據其組織結構圖(圖3.9)從上至下展開, 畫出各自的資料流程圖。如圖3.

14,然後將3.14分解細化為圖3.15。

在圖3.15的基礎上,畫出第一層對應的資料流程圖,如圖3.16(a)-(d)。

圖3.15的每個處理對應圖3.16中的乙個資料流程圖。

圖3.13 結構化分析方法的示意圖

考勤表成本報表

工時 成本分析表

車間經費

領料單領料單彙總

燃料彙總表扎差表

水電氣彙總表

圖3.14 會計核算頂層圖

成本分析表

燃料彙總表成本計算表

成本報表

水電氣彙總表

工資表車間經費材料分配表考勤表

工時領料單彙總扎差表

領料單圖3.15 會計核算零層圖

結構化分析示例 4.一層圖(1)

材料分配表

領料單彙總

材料消耗彙總表

領料單產品明細目錄

扎差表部門資料

圖3.16(a)材料核算

結構化分析示例 4.一層圖(2)

工資計算表

考勤表考核彙總表

工時工資檔案

考核標準

圖3.16(b)工資核算

結構化分析示例 4.一層圖(3)

燃料彙總表

工時比例標準

水電氣彙總表

車間經費

成本計算表

成本彙總表

材料分配表

工資表企業管理費

產品明細檔案其它計算標準

3.16(c)成本核算

結構化分析示例 4.一層圖(4)

成本歷史檔案

成本分析表

成本計算表成本報表

財務標準檔案

3.16(d)綜合分析

*畫資料流程圖的注意事項

1.資料守恆

資料守恆是指輸入資料與輸出資料匹配。資料不守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個處理過程用以產生輸出的資料,沒有輸入給這個處理過程,這肯定是遺漏了某些資料流。

另一種是某些輸入在處理過程中沒有被使用。

2.父子平衡

逐步擴充套件資料流程圖,是對上層圖(父圖)中某些處理框加以分解,下層圖(子圖)是上層圖中某個處理框的「放大」。父圖中某一處理框的輸入,輸出資料流必須出現在相應的子圖中,否則就會出現父圖與子圖的不平衡,父圖與子圖的關係,類似於全國地圖與各省地圖的關係。在全國地圖上標出的主要的鐵路、河流,在各省地圖上則標得更詳細,除了有全國地圖上與該省相關的鐵路、河流之外,還有一些次要的鐵路、公路、河流等,如在上圖3.

15零層圖中的材料核算共有三個入口,表現在圖3.16(a)只有三個入口,上下表示是一致的。

3.均勻分解

如果在一張資料流程圖中,某些處理已是基本加工,而另一些卻還要進一步分解三四層,這樣的分解就不均勻。不均勻的分解不易被理解,因為其中某些部分描述的是細節,而其他部分描述的是較高層的功能。遇到這種情況,應重新考慮分解,努力避免特別不均勻的分解。

4.適當命名

資料流程圖中各種成分的命名與易解性有直接關係,所以應注意命名適當。特別是處理框的命名應能準確地表達其功能,理想的命名由乙個具體的動詞加乙個具體的名詞組成,在下層尤其應該如此,例如「工資計算」、「材料分配」等。

畫出資料流程圖,要驗證其正確性。對乙個大型系統不可能一開始就十全十美的,要經過逐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改進過程。

(四)彙總資料流程圖

通過對資料流程分析,揭示出現行系統具有四個主要處理:成本核算、材料核算、工資核算和綜合分析。我們從上至下對資料流程圖進行彙總,確定該系統的邏輯模型如圖3.17。

在資料流程圖中顯示出系統當前使用的資料儲存有:部門資料、考核標準、產品明細表、工時比例標準、工資檔案、其它計算標準、成本歷史檔案、財務標準檔案。這些資料儲存檔案的內涵應在資料字典中進行詳細描述。

三、資料字典

dfd表達了資料與處理的關係,資料字典(data dictionary,,dd)則是對系統中的資料的詳盡描述,它提供對資料庫資料描述的集中管理,目的是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標準化、統一化,有統一的名稱、格式和含義。資料字典除儲存資料名、型別、長度、精度等有關資訊外,還包括資料流向的描述和加工的描述,顯然資料字典可供設計者和使用者雙方參照使用,它為系統設計人員提供了乙個有力的工具。

軟體工程導論

1.軟體的定義 軟體是程式 資料及相關文件的完整集合。2.軟體危機的定義 表現 原因 定義 軟體危機是指在計算機軟體的開發和維護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嚴重問題。表現 a 對軟體開發成本和進度的估計常常很不準確。b 使用者對 已完成的 軟體系統不滿意的現象經常發生。c 軟體產品的質量往往靠不住。d 軟體...

軟體工程導論重點內容

第一章軟體工程概述 一 什麼是軟體?1.滿足功能要求和效能的指令或電腦程式集合 2.處理資訊的資料結構 3.描述程式功能以及程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件 軟體的特點 軟體是一種邏輯實體,而不是具體的物理實體,因而它具有抽象性。軟體是通過人們的智力活動,把知識與技術轉換成資訊的一種產品,是在研製 開...

軟體工程導論試題 列印

一 選擇 1 瀑布模型把軟體生命週期劃分為八個階段 問題的定義 可行性研究 軟體需求分析 系統總體設計 詳細設計 編碼 測試和執行 維護。八個階段又可歸納為三個大的階段 計畫階段 開發階段和 c a 詳細計畫 b 可行性分析 c 執行階段 d 測試與排錯 2 從結構化的瀑布模型看,在它的生命週期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