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免疫學重點總結

2021-10-27 23:52:02 字數 3604 閱讀 4969

名詞解釋:

免疫(immunity):免疫使機體免疫系統識別和區分自己和非己,並清除非己抗原性物質,以維持至體內環境穩定的一種生理功能。

淋巴細胞歸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細胞離開中樞免疫器官後,經血液迴圈趨向性遷移並定居於外周免疫器官或組織的特定區域。 分子基礎是淋巴細胞表面的歸巢受體域內皮細胞表面相應粘附分子,血管位址素。

抗原(antigen):所有能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並能與免疫應答產物(抗體與致敏淋巴細胞)在體外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物質。

不完全抗原:僅有反應原性而無免疫原性的物質叫做不完全抗原。

抗原表位(epitope):是指存在於抗原分子中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特殊化學基團,是抗原與t、b細胞抗原受體(tcr/bcr)或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基本機構單位。

佐劑(adjuvant):是指先於抗原或與抗體同時注入體內,可增強機體對抗原的免疫應答或改變免疫應答型別的非特異性免疫增強性物質。

超抗原(sag): 某些抗原物質只需極低濃度(1—10ng/ml)即可非特異性啟用人體總t細胞庫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二十的t細胞轉殖,產生極強的免疫應答,這類抗原叫做超抗原。

抗體:是免疫系統在抗原刺激下,由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所產生的一類具有免疫功能的醣蛋白。

單轉殖抗體(mab) 同一b細胞轉殖中的所有b細胞表達均表達相同的bcr,由乙個b細胞轉殖產生的只作用於單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異性抗體成為單轉殖抗體。

補體:是存在於血清組織液和細胞膜表面的一組經活化後具有酶活性,可介導免疫和炎症反應的蛋白質。 包含多種可溶性蛋白和膜結合蛋白,故稱補體系統。

細胞因子cytokine,ck 是細胞受刺啟用化後分泌的一類可溶性小分子醣蛋白或多肽,通過配合受體結合的方式發揮調節免疫細胞分化發育·介導和調節免疫應答,參與炎症反應,刺激造血功能等多種生物學功能。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基因複合體) 是一組機密連鎖的基因群,其編碼產物為mhc分子。 cd分子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將來自不同實驗室鑑定,具有明確編碼基因及表達細胞種類的同一種分化抗原歸為同乙個分化群。

粘附因子(adhesion molecules,am)是一類介導細胞與細胞,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相互接觸和粘附的因子,多位跨膜醣蛋白。 抗原提呈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是指能夠攝取,加工抗原,並將抗原資訊以抗原肽—mhc分子複合物(pmhc)的形式提成給t細胞的一類免疫細胞,在適應性免疫應答中具有重要作用。 專職性apc(professional apc)組成性表達mhc2類分子和t細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包括樹突狀細胞dc單核、巨噬細胞和b細胞。

  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 是指某些被抗原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所產生的以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和組織細胞損傷為主導的異常適應性免疫應答。 變應原allergen 能誘導1型超敏反應的抗原。能選擇性誘導b細胞產生ige類抗體。

1型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 type 1 又稱**反應,速髮型超敏反應,是已至敏機體再次接受相同變應原刺激所發生的迅速,強烈的異常適應性應答。

填空 1免疫的主要功能免疫防禦自穩監視病理表現超敏反應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腫瘤或持續性病毒感染 2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和組織,免疫細胞,免疫分子。 3固有免疫人體第一道防線,非特異性免疫。 4骨髓分為黃骨髓和紅骨髓。

功能 a各類紅細胞和免疫細胞發生的場所 bb細胞分化成熟的地方 c再次體液免疫應答抗體產生的主要場所。 5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結·脾·和位於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相關淋巴組織。 6淋巴結的結構淋巴結可分為皮質區和髓質區,彼此通過淋巴竇相連。

淺皮質區是b細胞定居的場所。淺皮質區於髓質之間的深皮質區又稱副皮質區,是t細胞定居的場所,高內皮微靜脈hev。 7淋巴及的功能  t細胞和b細胞定居的場所。

 免疫應答場所。 過濾作用。 參與淋巴細胞在迴圈。

  8抗原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應性。  9抗原表位的分類根據抗原表位種氨基酸的空間結構特點可分為順位表位和構象表位。 根據t。

b 細胞所識別的抗原表位的不同可分為t細胞表位和b細胞表位。

10根據抗原誘導抗體產生時對t細胞的依賴性分類胸腺依賴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賴性抗原。

11抗體的功能 v區特異性識別,結合抗原;c區啟用補體,與某些細胞表面fc受體結合發揮調理作用,adcc,穿過胎盤和介導1型超敏反應。 12各類抗體生物學功能 igg 在血清中含量最高,使機體在此應答的主要抗體;igm是物聚體,具有強大的抗原結合能力;iga在區域性粘膜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ige高度親細胞性,可介導1型超敏反應;igdb細胞bcr的組成部分。 13.

補體的啟用經典途徑旁路途經凝集素途徑。 14.細胞因子作用方式自分泌旁分泌內分泌。

15.細胞因子的種類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 干擾素interferon,ifn 腫瘤壞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集落刺激因子 csf 生長因子gf 趨化因子 chemokine 16.b細胞的功能產生抗體介導體液免疫應答,提成抗原,免疫調節。

17.抗體的作用中和作用啟用補體調理作用 adcc等作用。 18.

1型超敏反應的特點 1由ige介導2發生快,消退也快,症狀可發生在區域性,也可以發生在全身。3常表現為生理功能紊亂,無嚴重的組織損傷。4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19.脫敏**異種免疫血清脫敏注射法,特異性變應原脫敏**。 20.

藥物**腎上腺素。

簡答 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質異物性化學性質相對分子質量分子結構分子構象與易接近性。 2.

根據抗原與機體的親緣關係分類異種抗原同種異性抗原自身抗原異嗜性抗原。 3.抗體的基本結構抗體的基本單位是有四條對稱的多肽鏈構成的「y」形結構,包含兩條完全相同的重鏈和兩條完全相同的輕鏈,重鏈之間與重鏈與輕鏈之間由鏈間二硫鍵相連,四隊肽鏈的氨基酸對齊,形成對稱結構。

4.補體的生物學作用 1細胞毒作用2調理作用3炎症介質作用(1過敏毒素作用2趨化作用3激肽樣作用)4清除免疫複合物(免疫黏附抑制免疫複合物形成)5參與適應性免疫應答。 5.

細胞因子的生物學效應特點高效性多效性重疊性拮抗性協同性雙向性網路性。 6.t細胞的陽性和陰性選擇陽性選擇獲得自身mhc限制性陰性選擇自身免疫耐受。

7.t細胞分類 1根據tcr型別分類 abt細胞 rst細胞 2根據功能狀態分類初始t細胞效應記憶性 3根據cd分子表達分類cd4+t細胞 cd8+t細胞 8.(具體分類)b細胞表面分子 b細胞抗原受體複合物 b細胞共受體共刺激分子。

9.三種專職apc特點比較 10.mhc1 2類途徑 11.

t細胞的活化第一訊號第二訊號細胞因子促進t細胞增殖分化 t細胞活化的訊號轉到途徑。 12.*ctl的細胞毒效應 1效-靶細胞的結合 2ctl的極化 3致死性攻擊(1穿孔素、顆粒酶途徑2tnf途徑3fasl途徑)。

13.b細胞的活化 b細胞活化的第一訊號 b細胞活化的第二訊號細胞因子的作用 14.抗體初次應答的特徵 1潛伏期長2血清抗體濃度低3抗體維持時間短4抗體的親和力低5主要產生igm類抗體。

15. 再次應答的特徵 1潛伏期短,可為初次應答潛伏期的一半時間2血清抗體濃度高,快速達到平台期,峰值高,比初次應答高10倍以上。3抗體維持時間長,可持續3個月以上。

4抗體的親和力高,只有表達高親和力bcr的記憶b細胞才能與抗原競爭性結合,隨著抗原刺激次數的增加,抗體親和力進行性的遞增。5主要產生igg類抗體。

醫學免疫學重點總結

第一講緒論 1 概念 1 免疫 immunity 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發生。是機體識別 自己 排除 異己 非己 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的總和,正常情況下是維持內環境穩定的一種生理性防禦功能。2 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統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禦 immunological denfense 免...

醫學免疫學總結

第一章緒論 掌握 1 免疫概念 2 免疫系統的組成 功能 3 中樞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組成和功能 第三章抗原 掌握 1 抗原 免疫原性 抗原性 完全抗原 半抗原 表位 抗原決定簇 的概念 2 掌握抗原的分類及臨床意義。熟悉 決定抗原的免疫原性的條件,t細胞表位和b細胞表位的特點。了解 超抗原 免疫佐劑和...

醫學免疫學教學有感

摘要醫學免疫學已成為生物技術領域的的前沿之一,然而由於免疫學抽象的概念和理論,與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以及其迅猛的發展,使得免疫學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文章提出了免疫教學改革的一些體會,如興趣教學法的應用,板書和多 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理論聯絡實驗等,使教師建立科學合理適應現代免疫學發展趨勢的授課體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