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識總結

2021-10-22 15:28:45 字數 2471 閱讀 7431

第一節人口的數量變化

1.乙個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決定的。

2.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總體趨勢是不斷增長。特點是a.

不同歷史時期,人口增長的特點不同。b.人口的自然增長在地區上不平衡:

非洲增長最快,歐洲增長最慢,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

3.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死亡率比發展中國家大,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嚴重

4.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三項指標共同構成的。具體有:

a.原始型 「高 -------高低」

b.傳統型 「高 -------低 --------高」

c.現代型 「低 -------低 --------低」

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如:英國、德國、美國、日本)是現代型,發展中國家(如:奈及利亞)是傳統型向現代型的過渡,總體來看,世界人口增長模式處於傳統型向現代型的過渡。

(注意:中國的人口增長模式屬於現代型)

5.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時從死亡率的下降開始的

影響因素有:生產力水平(根本原因)、國家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環境、宗教信仰以及文化觀念

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

1.乙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減和人口遷移

2.人口遷移就是一段時間內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範圍內發生改變。

(注意:人口遷移涉及幾個方面:1.時間限度:通常1年以上;2.居住地的變更;3.不以距離的長短判斷,而是以是否跨越行政區域界線來判斷)

3.國際人口遷移

19世紀以前:特點是以集團性、大批移民為主;目的是殖民擴張;歐洲成為人口淨遷出地區,美洲、大洋洲為人口淨遷入區。

二戰以後:特點是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多。目的是尋求就業機會(經濟因素);歐洲變**口淨遷入區。

4.中國的人口遷移

歷史上,原因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的脆弱、頻繁的戰爭、自然災害

新中國成立 ---20世紀80年代中期:特點是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自發流動少;原因是國家實行計畫經濟體制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目的是支援邊疆建設。方向是從東部城市到西部、內地和邊疆地區;大量農村人口從東部人口稠密區遷往地廣人稀的東北和西北。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特點是人口遷移的流量增大,自發流動為主;原因是改革開放政策影響;目的是務工和經商;方向是農村到城市;內地到沿海

5.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水、氣候、土壤、礦產資源、自然災害等

經濟因素(經常起作用的因素或者說主導因素):經濟發展、交通和通訊

社會因素:政治、文化、戰爭、婚姻家庭等

(注意: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案例: 美國不少老年人退休後遷到南部陽光地帶遷移氣候

20世紀60 –70年代,美國大量人口從東北部遷往南部和西部經濟因素

汶川**引起大規模移民自然災害

(注意:人口遷移的原因:推拉理論推力是使人離開的作用力,通常是不利因素;拉力是吸引力,通常是有利因素)

6.人口遷移的影響

人口遷移對調整人口分布、勞動力盈缺、促進地區文化交流、新資源的開發、經濟文化區的建立、民族和種族的融合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1)對遷出地的影響:利: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遷出地的人地矛盾,保護生態環境;b、加強與外界的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聯絡;c、更好的利用土地資源

弊:導致人才外流、勞動力短缺

(2)對遷入地的影響:利:為遷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促進了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弊:增加公共設施的負擔和管理難度;對自然和生態環境產生深刻的影響。

(3)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影響人口和人種的分布;影響人口年齡結構;影響經濟、文化的發展;改變遷入地和遷出地的環境人口容量,進而影響人口對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地理分布;改變世界產業中心的地理分布,促進了人類生產活動的發展;促進了文化擴散和新文化區的形成。

第3節人口的合理容量

1.環境承載力是指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數量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

2.環境人口容量是環境能供養的最大人口數量

3.「木桶效應」揭示了乙個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決於數量最少的資源所能供養的最大人口數量。同時也說明環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確定性

4.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資源(首要因素)、科技發展水平、地區開放程度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

其中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和地區開放程度與環境人口容量呈正相關,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

5.在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中,假定條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計值,所以有三種不同的觀點:樂觀派、悲觀派和中間派(認為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在100億左右)

6.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乙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它是乙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

但是它對於制定乙個地區或乙個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著重要的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7.人口合理容量實質上是乙個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解決這個問題要站在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持續性和共同性的立場。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單元知識點總結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夏至日 由2326 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 由2326 s向南北降低 2326 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26 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越大 ...

必修三地理知識總結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識歸納整理 東莞市石龍中學 葉文達 1 1區域與區域差異 區域 劃分依據,空間尺度,特徵 區域差異 自然差異和人文差異 表一 中國三大自然區自然環境差異 表二 中國三大自然區人類活動的差異 1 2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 3人類活動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重要知識點歸納 一 ...

高三必修二地理知識考點總結

一 水稻種植業 分布 東亞 南亞 東南亞。熱帶 帶季風區和少數熱帶雨林氣候區 特點 1 小農經營 2 單產高 商品率低 3 水利工程量大 季風氣候,降水不穩定 4 科技水平低 5 機械化水平低 除日本 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地形平坦 雨熱同期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社會經濟條件 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