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必修1上學期期中知識點總結

2021-10-20 12:05:56 字數 4266 閱讀 5496

三、離子檢驗

離子所加試劑現象離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產生白色沉澱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澱 so42-+ba2+=baso4↓

四.除雜

注意事項:為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後續操作中便於除去。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 把含有6.02 ×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把6.02 ×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4.物質的量 = 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 n =n/na

5.摩爾質量(m)(1) 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

(2)單位:g/mol

(3) 數值:等於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 ( n = m/m )

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vm)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2)單位:l/mol

2.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準狀況下, vm = 22.4 l/mol

物質的量濃度

1.物質的量濃度.

(1)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裡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濃度。

(2)單位:mol/l

(3)物質的量濃度 = 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的體積 cb = nb/v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製

(1)基本原理:根據欲配製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用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的質量或體積,在容器內將溶質用溶劑稀釋為規定的體積,就得欲配製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檢驗是否漏水.b.配製溶液

1計算.2稱量.3溶解.4冷卻5轉移. 6洗滌. 7定容. 8搖勻9裝瓶貼簽.

注意事項:

a 選用與欲配製溶液體積最相近的容量瓶.如需要480ml,則需要配500ml.

b 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內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卻至室溫時再轉移.

e 定容時,當液面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滴管,以平視法觀察加水至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相切為止.

3.溶液稀釋:c(濃溶液)?v(濃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物質的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

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質粒子大小外觀特徵能否通過濾紙有無丁達爾效應例項

溶液小於1 nm 均勻、透明、穩定能無 nacl、蔗糖溶液

膠體在1—100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定能有澱粉溶液,fe(oh)3

濁液大於100 nm 不均勻,不透明,不穩定不能沒有泥水

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

酸、鹼、鹽都是電解質。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

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③能導電的物質並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氯化鈉溶液等。

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乙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型別的離子反應。

復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澱、氣體或弱電解質。

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幹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

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鹼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澱、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恆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示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後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

a、化合反應(a+b=ab)

b、分解反應(ab=a+b)

c、置換反應(a+bc=ac+b)

d、復分解反應(ab+cd=ad+cb)

(2)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復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徵: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如下:

失去電子——化合價公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

五、na2co3和nahco3比較

碳酸鈉碳酸氫鈉

俗名純鹼或蘇打小蘇打

色態白色晶體細小白色晶體

水溶性易溶於水,溶液呈鹼性使酚酞變紅易溶於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鹼性(酚酞變淺紅)

熱穩定性較穩定,受熱難分解受熱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與酸反應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h co3—+h+ co2↑+h2o

氯氣(1)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

(2)cl2的物理性質: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可溶於水(1:2)、易液化 (液氯)

聞法: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氯氣進入鼻孔。

(3)cl2的化學性質:很活潑,有毒,有氧化性, 能與大多數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2na+cl2 ===(點燃) 2nacl

2fe+3cl2===(點燃) 2fecl3

cu+cl2===(點燃) cucl2

cl2+h2 ===(點燃) 2hcl 現象:安靜地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集氣瓶口有白霧生成。

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物質並不是只有在氧氣中才可以燃燒。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發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4)cl2的用途:

①自來水殺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體積的水溶解2體積的氯氣形成的溶液為氯水,為淺黃綠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強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穩定,光照或加熱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會失效,變為稀鹽酸。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

制漂白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次氯酸鹽比hclo穩定得多,可長期存放

(5)氯離子的檢驗 :

使用硝酸銀溶液,並用稀硝酸排除干擾離子(co32-、so32-)

cl-+ag+ == agcl ↓

高一化學必修1知識點綜合

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 一 常見物質的分離 提純和鑑別 1 常用的物理方法 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上差異來分離。混合物的物理分離方法 蒸發和結晶蒸發是將溶液濃縮 溶劑氣化或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結晶的原理是根據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種溶...

高一化學必修1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 一 常見物質的分離 提純和鑑別 1 常用的物理方法 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上差異來分離。混合物的物理分離方法 方法適用範圍主要儀器注意點例項 固 液蒸發易溶固體與液體分開酒精燈 蒸發皿 玻璃棒 不斷攪拌 最後用餘熱加熱 液體不超過容積2 3 nacl h2o 固 固結晶溶解度差別大的...

高一化學必修1知識點綜合

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 一 常見物質的分離 提純和鑑別 1 常用的物理方法 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上差異來分離。混合物的物理分離方法 蒸發和結晶蒸發是將溶液濃縮 溶劑氣化或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結晶的原理是根據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種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