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討論制度

2021-10-09 06:00:54 字數 1706 閱讀 6500

資陽市雁江區丹山中心衛生院

術前討論是外科系統對即將接受手術**病例的一種會診形式,執行術前討論制度的目的是保證醫療質量,降低手術風險,保障患者手術安全。通過對某個病例的診斷分析、手術適應症、禁忌症、術式、術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況或術式的改變、手術併發症等進行討論,實現個性化**。同時,通過討論可以完善病歷內容,積累疑難複雜病例的**經驗,提高診療水平。

一、術前討論的形式

所有在院接受**及以上手術**的患者都要經過術前討論會診。

(一)科內術前討論是指由主管醫師提出,由科主任主持。

病例選擇:

1.一、二級手術,但病情較複雜,預計術後出現併發症風險較高的手術;

2.屬於本科室開展的新型手術專案,或開展較少,預後難以確定的手術;

3.為確定病變性質的探查手術或術中可能改變術式的手術;

4.患者一般狀況差,或涉及多個臟器疾病的手術;

5.確定需要院內專家組或全院會診、外請專家的手術;

6.屬於本科室少見病種或罕見病種的手術;

7.有教學、科研意義的手術;

8.部分特殊患者,因社會需要或特殊原因提請術前討論的手術。

(三)院內術前討論是指需2個或2個以上學科共同參與完成手術**的病例,醫務科派人參加,由科主任召集相關學科醫師進行術前會診,確定手術方案。

二、術前討論完成的時限

(一)科內的術前討論至少應於患者手術前1天完成,具體時間由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會後進行。

(二)院內術前討論一般應於術前2天進行。

三、術前討論程式

(一)科內術前討論

1.參加人員:科內所有醫師、**長和專科**,特殊病例請麻醉科醫師參加。

2.經治醫師準備資料、匯報病歷,做到準確、簡練,需要查體的需提前通知患方,手法需輕柔、準確,步驟清晰、明了。

3.經治醫師指出本例手術的難點所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4.討論內容包括:進一步明確診斷、手術適應症、術式、麻醉方法、術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術後注意事項等。

5.主任或副主任總結發言,提出針對會診病例的個性化手術方案。

6.經治醫師將討論內容及時詳細記載於科內的《術前討論記錄本》中,並請上級醫師審閱、簽字。

(二)院內術前討論

1.院內術前討論是院內會診的一種形式,主管科室提前2天向醫務科遞交書面的院內會診申請單(科主任需簽字),醫務科審批同意後,由主管科室主任通知相關科室醫師參加術前討論。

2.參加人員:提請討論的科室由主任主持,患者所在科室醫師、**長和專科**、相關醫師、麻醉醫師。提請科室的其他醫師均應參加討論。

3.經治醫師匯報病例,主治醫師補充,並提出目前診治上的難點和診療意見,相關科室醫師就本學科情況發表意見,應明確手術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措施,以及手術後在本學科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和相關解決方法。參與人員應基本取得一致意見。主治醫師將各學科意見詳細記載於科內的《術前討論記錄本》中,請上級醫師審閱、簽字。

同時,將會診結果簡要記錄於《術前討論記錄本單》中,上級醫師審閱、簽字後同時與執行病歷並存。

4.急診手術涉及多個科室時,由首診科室請相關科室會診,必要時請二線值班行政領導予以協調。

四、患者病情交代問題

(一)術前討論結束,擬出綜合意見,由主治醫師或科主任向家屬交代病情**方案。

(二)交代**方案需詳細、準確、全面、真實,用詞得當,將手術討論的基本問題、相關風險、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以及解決方案向家屬交代,取得家屬的理解,並配合**。

(三)如家屬對術前討論有異議或有其他要求,需及時向上級醫師匯報,及時溝通解決,最大限度降低潛在醫療糾紛。

術前討論制度

術前討論是提高手術質量,規避手術風險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須認真執行。術前討論在術前進行,也是對術前準備工作的最後一次檢查。1 凡手術難度大 複雜 多科 新開展手術 有危險或手術方案難以確定手術 探查性手術 毀損性手術或者病情較重 年老體弱 合併其它重要疾病及有其它特殊情況的手術,必須提請科室進行術前討...

術前討論制度

1 根據手術分級制度規定,二級以上手術均應開展手術術前討論並書寫術前討論記錄。2 每週2 5為全科術前討論時間。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主 副主 任醫師主持,對將要進行的二級以上手術 有嚴重併發症的手術 疑難手術進行討論。3 除提交全科討論的手術外,其他手術應在各病區或小組進行,由小組主治醫師主持。4 術...

術前討論制度

1 由醫務科及相關科主任直接主持,對甲類手術 有嚴重併發症的手術 疑難手術進行術前討論。2 除提交全院討論的手術外,其他手術應在各科室進行,由各科室主任主持。3 術前討論時,主管醫師應做到對術前討論患者準備必要 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驗 造影 ct等。有重點地介紹病情,並提出自己或專業小組的診斷及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