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讀書心得

2021-10-03 17:13:46 字數 4012 閱讀 5944

林學院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鄧明明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2023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其中選有222篇文章,其時間與空間跨度極大。這兩百多篇的文章上起先秦,下至明末。作者也是各個時期的典型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從而較客觀及全面地反映了其所屬時代的社會環境與文化。

而正是因為文選時間跨度大,其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故而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確實是絞盡腦汁。

因為喜歡中國古代文化的緣故,所以對蘊含豐富古文知識的《古文觀止》也是情有獨鍾,但是,因為畢竟文學基礎不夠,所以讀起來也是很費勁的,但是也在苦惱之中增長了很多知識。

首先,《古文觀止》中涉及到很多的古代禮儀方面,而且很多都是在現代被簡化或者廢除了的,所以要了解一篇文章,必須要借助於其他的書籍以求讀懂、讀透。但是,五柳先生曾說: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時我覺得他說的是對的,況且要是每篇課文都這樣讀下去,那得讀多久啊。然而,我很快又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一篇時代的文章,它不止是一篇文章,僅僅侷限於辭藻、語段,只侷限在文學史,更多的是見證並記載著時代文化,反應當時的人文內涵。在《古文觀止》中更能體現出來。

尤其是先秦時期的文學,如所選的《左傳》的幾篇文章。在國君,諸侯,士大夫等人的對話當中感受到上古時期即使衰落但仍充滿魅力的嚴謹儒雅的禮儀。每每因此了解了一種新的禮儀時,總是不自禁地想象著那些畫面,並由衷的為之感嘆。

其次,在文學語言上也能有所領略。本以為學了幾年的古文,那麼就可以無甚阻礙地閱讀其他的古典文獻了。但是在讀《古文觀止》的時候卻屢屢碰壁。

因為這裡涉及了很多的古文知識,是我之前不曾接觸到的。尤其在讀比較前時期的文章時,有很多字都是較為生僻,但是在古文中卻是經常出現的。初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本想抱著僥倖的態度不去管這些不曾見過的傢伙的,卻總在後面的文章中遇到,最後只能乖乖地扛著本厚厚的古代漢語詞典奮戰。

並且,之前也曾說到,這本書的時間與空間的跨度很大,所以可以很直觀地比較古代文章的一些體裁。本書所選的大部分是精湛短小的名篇,可以在接觸忍耐底線之前把握其內涵和形式之美。

總而言之,《古文觀止》匯聚了中國古代的社會背景,禮儀文化,文學知識,哲學精神,故而須繼續細讀,深讀,而不只是不求甚解。想來,要是能將此書讀透,那麼與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文化更近一步了吧。

文章千古事,《古文觀止》不過200餘篇,但卻洋洋灑灑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讀書讀人,要讀經天緯地大文章,也要讀氣壯山河真丈夫. 我鍾愛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這些偉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從中探知為什麼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當我們讀起這些篇章的時候心弦總是跟著大家的撥瑟而抖動.

。《捕蛇者說》究竟所云何是,不甚清楚。時過八年,其內容也幾乎遺忘殆盡,惟有「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

以齧人,無御之者」的「異蛇」還殘存記憶之中——大概是生來對蛇的敏感吧。現已站上講台的我,再次捧讀起《捕蛇者說》時,忽頓覺字字是凝重的血,聲聲是沉痛的淚,令人沉思無限。

蔣氏自述自家三代居住在永州以「六十歲矣」。 這裡的「六十歲」是說六十年,即唐玄宗天寶中期至唐憲宗元和初期(746—810)這段時間。在這段歷史時期中,唐王朝動盪不安,戰亂頻繁。

先後發生過「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爭等,加之唐中期土地兼併盛行,唐朝的授田法遭到破壞。為了支付各項浩大的開支,朝廷隨意增加稅收,隨意增設稅收官,巧立名目,多立名目,使人民不堪重負。七八零年,唐王朝實行賦稅改革,頒布了新法令,規定:

國家按支出的需要定出徵稅數額,按個人資產、田畝多少應納國稅數額。並明文規定「敢在兩稅之外加斂一文錢,以枉**」。新的法令看似公平,好象從百姓實際出發,實則是欺騙百姓的手段而已。

百姓不可能從中受益,真正得到好處的只能是封建國家和地主。他們或是得到隨時擴大稅收的便利,或是任意進行土地兼併的便利。事實如陸贄所言:

「大曆中供軍,進奉之類,既收入兩稅,今於兩稅之外,復又並存」, 加稅時還謊稱「詔敕皆謂權宜,悉令事畢停罷」,然則「息兵已久,加稅如初」。新的稅制不但沒有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反而使農村景象更凋敝,農民生活更窘困。由此可見封建的稅收並非社會主義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是對民脂民膏的搜刮,敲骨吸髓的剝削。

難怪柳宗元感嘆:「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慘絕人寰的流亡圖

讀罷此文,一幅流亡圖始終縈繞於腦際,怵目驚心。只見一群衣衫襤褸,哭聲嗚咽,人們步履艱難地行走在荒郊野外。他們拖兒挈女,背井離鄉,一路顛沛流離,飢不能飽腹,冷不能禦寒,病不能醫治。

為了尋找心中的那方避難之所,他們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輾轉遷移。一路過來,目見幾多「白骨露於野」,幾多死者相互藉壓著,幾多同伴又因飢病交加而倒下,成為新一批「死者」,成為後一批流亡者所見的「白骨」。為何會一貧如洗?

為何要遷徙流浪?為何要橫屍荒野?一切的一切皆因那甚於蛇毒的苛稅。

它就像把無情的鐵鉗掐著百姓的脖子,讓他們受著生死的煎熬。可憐的永州百姓,你們能往**逃呢?殊不知「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李密的《陳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動情.乙個父親早喪,母親改嫁的頑童,乙個體弱多病的老嫗.李密此時被舉孝廉,家裡的老祖母已經是年逾九旬,猶是風中之燭,搖搖欲墜.

樹欲靜而風不止,恩欲報但親不在,最為人生憾事.儒風自漢武一朝已經吹拂了幾百年, 「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早已經在知識分子心中生根,更何況烏鴉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晉武帝任命的當天晚上一定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從他早時任職蜀漢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後出仕的表現來看,李密不是乙個隱者,但如果此時棄老祖母而去又於情何以堪?於心何以忍?另一方面,當時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乙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舉孝廉,讓道德上的優者來管理國家.

如果欣然赴命的話,是孝還是不孝?於理何以問?治國平天下是每乙個知識分子的理想,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不能斷定當時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點可以肯定:

李密是乙個克己的光輝典範.

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與武昌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無獨有偶,王勃的《騰王閣序》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也同成千古絕唱.但細品下來卻是兩種人生軌跡.

王勃才華橫溢, 詩文俱佳,四傑之首,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傳誦至今.且年少得志,14歲就被表為官.總覺得乙個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隨一些苦果.

當王勃在騰王閣上高呤「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兩次獲罪大致都與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輕有關.後一次獲罪還連累到他老父被貶到南荒做縣令,27歲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親的途是溺水身亡.

他的隕落和他的公升起一樣迅速,實在是令人心痛.范仲淹青少年貧苦,在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堅持刻苦攻讀,甚至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慶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寫《岳陽樓記》的時候已經被貶出京,慶曆新政宣告失敗,正是人生失意的時候.

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絲毫不見潦倒之義,反而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矍爍古今. 雖寥寥不過數十字,竟勝似萬卷詩書,那種心胸,那種情懷令無數英雄浠噓不已.對王勃所能說的只是可愛,而之於范老先生卻是高山仰止.

拜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和看了那部熱播的電視劇集(劇名我忘記了,只記得是陳寶國主演)之後,明朝一直被除數我認為是乙個被閹割的時代.拋開外患不說,統治者的確是足夠腐朽.能稱上大帝的乙個是洪武乙個是永樂,但都殘暴致極;碰到乙個溫柔型的,卻是個玩主皇帝;玩主過氣了,卻來了乙個不合作皇帝;就這麼拖拉地過了幾百年,終於迎來乙個想勵精圖治的主,可是晚了,大清的鐵騎和李自成的農民軍夾得他在萬歲山翹了辮子.

然而在這麼惡劣的社會環境下竟然不斷出現一批鐵骨錚錚的文人,真是令人菲夷. 方孝孺先生算其中乙個.最初認識方老先生的時候不是他那寫得縱橫闔捭的《深慮論》,而是「誅十族」.

一介書生,手無束雞之力,面對屠刀視死如歸,抗節不屈,這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受到後人的無限讚頌。就其個人氣節來看,歷史上實在不多見,這正應了那句古話:

「士為知己者死!」.雖然滅他十族的的朱棣**成性、冷酷無情,但徵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 在明朝諸帝中,其豐功偉績恐怕無人能與之匹敵.

被老先生視為知遇之君的建文帝未必有這麼高的造詣.其實老先生的《深慮論》中也寫道: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既然是天道,卻偏又逆道而為.老先生在表現出無限智慧型的同時又給自己挖了乙個小坑,極帶可愛的迂腐.雖然老先生的迂腐摻雜著一抹血色,但我仍稱之為可愛.

少了這份迂腐可能方孝孺也不再是方孝孺了,單憑那篇《深慮論》可能很難讓人認識他,走近他,景仰他.

讀書讀人,或使人警醒,或使人振奮,或使人高尚,或使人堅強,得失寸心知吧。

古文觀止經典百句

一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 志存高遠,成功就在堅持中1.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 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4.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5.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6.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 莫為之後,雖盛而不傳7.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

關於古文觀止的讀書演講稿

關於讀書,列夫托爾斯泰說過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型的鑰匙。顧炎武也曾說過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我也覺得讀書就如同乙個科學家去讀當代文學作品,乙個詩人去讀某個考古學家的記錄一樣,讀是因為喜歡,讀是源於興趣,有一句話說的好 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正是這種興趣的閱讀,讓我的生活豐富...

讀書心得體會讀書心得

格列佛遊記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輪船出海航行,後來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兩個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國家的故事。2篇和多篇的筆記整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讀書心得1篇,歡迎大家閱讀。讀書心得1篇篇1 醜小鴨讀書筆記 今天,我們學習了安徒生的作品 醜小鴨 課文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