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實習報告

2021-09-28 18:15:28 字數 5466 閱讀 7448

(1)地理位置: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北山)實習基地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位於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28km,地理緯度119°34′45″e~119°36′50″e, 40°7′45″n~40°9′50″n,位於燕山山脈東段,

柳江盆地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北、東、西三面群山懷抱,山脈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勢由北向南漸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於丘陵區。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區域性為低山區,低山區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並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

盆地內最高的山老君頂,海拔493.7公尺。南部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海拔70公尺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區,是本區內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300公尺。

(2)實習區氣候:本區地處於中緯度地帶,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熱資源豐富。

年氣溫差較大,年降水量多寡變化顯著。年平均氣溫為10.1度,本區年平均降雨量為400~1000公釐,多集中於七八月份。

約佔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於這個時期。河流地貌發育顯著。

(3)實習區水文:實習區主要有河流大石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柳江盆地後在山海關西側老龍頭注入渤海。全長約70km,為山區性河流。

河床總高差為400m,平均坡降為6‰左右。河床組成主要為礫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礫石的主要岩性為火山岩,其次為花崗閃長岩及花崗岩。

流域內植被覆蓋達50~60%,故水土流失不嚴重,河床相對較穩定。 平均水深0.5公尺左右,洪水期水深可達2-3公尺。

(1)自然地理情況

興城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遼東灣西岸,居"遼寧西走廊"中部。東南部瀕臨渤海,東北倚熱河丘陵,毗鄰葫蘆島市連山區、龍港區,西南隔六股河與綏中相望,西北同建昌接壤。全市總面積2148平方公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8萬畝。

全市轄2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6萬。興城為多民族聚居地,有漢滿、蒙古、回等17個民族,其中滿族人口最多,佔全市總人口的52%。

(2 )經濟情況

興城市地處北溫帶,屬亞溫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7℃,7月份平均濕度25.7℃.

興城海濱海水表層溫度7月份20℃,8月份可達23℃.全年氣候溫和宜人,四季分明,夏天酷暑,冬無奇寒,春暖秋爽,有利於發展旅遊療養事業。

興城市依山傍水,東南沿海為平原,中部多為丘陵,西北部為山區。興城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境內物產資源豐富。有富饒的土地資源,遼闊的水產資源,豐富的礦產資源,聞名中外的旅遊療養資源。

興城以盛產水果著稱,為國家優質果生產基地。興城有76公里的海岸線,海產品尤為豐富。

(1)實習時間:2023年6月11日—13日遼寧省興城市實習

2023年6月15日—18日遼寧省秦皇島市實習

(2)實習地點:興城釣魚台海濱路線龍回頭路線夾山路線白廟子路線

柳江盆地:石門寨—歡喜嶺—瓦家山路線劉家房路線張岩子東部落路線

(3)地貌實習類容:興城:觀察了海岸侵蝕地貌潮間帶 ,白廟子三向斜構造地貌斷層地貌,向斜山。

柳江盆地:觀察了傍水崖的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柳江盆地構造地貌斷層單面山滑坡以及秦皇島的海岸堆積地貌。

海岸是高潮點到波浪作用消失的地方之間的區域。在興城的三礁覽勝路線和龍回頭海濱路線中,我們主要觀察了海岸地貌,主要以海岸侵蝕地貌為主,是海岸主要受海水動力因素侵蝕所產生的各種形態﹐它是海岸地貌的一大類別。塑造海岸侵蝕地貌的主要動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但高緯度地帶的海岸還受到冰凍的侵蝕﹐熱帶和**帶的海岸則受到豐富的地表水和強烈的化學風化作用的侵蝕。

)興城主要是因為海水波浪的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而秦皇島則主要是以海岸堆積地貌為主。

塑造海岸侵蝕地貌的主要動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海岸侵蝕地貌的發育過程﹐除與沿岸海水動力的強弱和海岸的緯度地帶性有關以外﹐還受組成海岸的岩性的抗蝕能力所制約。結構緻密﹑堅硬岩石海岸﹐抗蝕能力較強﹐但因裂隙和節理發育﹐多海蝕洞﹑海蝕拱﹑海蝕柱﹑海蝕崖。鬆軟岩石海岸﹐抗蝕能力較差﹐海蝕崖後退較快﹐易形成海蝕平台。

石灰岩海岸﹐在海水溶蝕下具有獨特的蜂窩狀海蝕地貌形態。海蝕地貌通常被作為判別地區構造運動和海平面變化的標誌之一。

海蝕崖  海岸受海浪侵蝕﹐崩坍而成的懸崖陡壁。海蝕洞不斷地擴大﹐使頂部懸突的岩體在重力作用下發生崩墜﹐在崩墜的部位經常形成陡峭的岩壁。墜落的岩塊﹑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移﹔一部分被海浪捲帶﹐重新作用於岩壁﹐在岩壁上可繼續發育洞穴。

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尤其是花崗岩和玄武岩的垂直柱狀節理發育處。

海蝕洞(穴)、海蝕拱橋、海蝕柱

海岸受波浪及其挾帶岩屑的衝擊﹑淘蝕所形成的洞穴。波浪對海岸的侵蝕﹐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水位的公升降﹐岩壁的幹﹑溼變化加劇了岩石的風化作用﹐有助於海浪的淘蝕﹐形成刻槽或海蝕龕。

隨著淘蝕的發展﹐海蝕龕向岩體縱深擴充套件﹐形成海蝕洞。海蝕洞多沿海岸斷續分布﹐洞頂有懸突的岩體﹐一般為海浪作用的上界﹐洞底則略低於海面。由於海岸帶的構造活動等﹐海蝕洞有時出現在海平面以上的不同高度。

海蝕洞在鬆軟岩石構成的海岸﹐發育不明顯﹔在較硬岩石海岸﹐發育較好﹔沿岩石的節理﹑層理等抗蝕力薄弱部位特別發育。海浪繼續作用﹐使岬角兩側的海蝕洞蝕穿貫通﹐形成頂板呈拱橋狀的海蝕拱。海蝕拱又稱海穹﹑海拱石﹐常見於岬角海岸。

海蝕拱進一步受到侵蝕﹐頂板的岩體坍陷﹐殘留的岩體與岸分隔開來後峭然挺拔於岩灘上﹐稱為海蝕柱。

海蝕平台

在海蝕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在海浪作用下﹐海蝕崖不斷發育﹑後退﹑在海蝕崖向海一側的前緣岸坡上﹐便塑造出乙個微微向海傾斜的平坦岩礁面。以後﹐平台可不斷地展寬﹐直到波浪通過平台﹐能量全消耗於對平台的摩擦以及對碎屑物質的搬移上﹐海蝕崖停止後退為止。

在海蝕平台上通常發育有浪蝕溝﹑鍋穴﹑窪地等微地貌﹐以及由海蝕崖崩墜堆積成的錐形岩體和砂礫覆蓋的波蝕殘丘。平台一般位於平均海面附近﹐也有分布於高潮線以上的﹐它們是由特大暴風浪作用而成的暴風浪平台﹔也有位於海面以下的﹐它們是由波浪侵蝕作用在下限處形成的海底平台。由於海平面的變化以及構造運動﹐也可形成不同高度的海蝕臺地。

興城的基岩分為兩大類一以花崗岩為主,如釣魚台海濱路線以肉紅色的花崗岩為主,二是海防溝組的沉積岩礫岩為主,並且在龍回頭路線,我們觀察了花崗岩與礫岩的界限點。基花崗岩以斜長花崗岩和正長花崗岩為主,且多有石英岩脈穿插現象,在其基岩壁上還有許多因差異分化引起的小孔。

而在海防溝組的礫岩情況更加複雜,海防溝礫岩是河流相,迅速堆積,有稜角,搬運距離短,為沉積接觸,成分為複雜的礫岩,並且有斷層、岩脈穿插現象。

秦皇島地區海岸帶呈波狀彎曲的岬灣式,一部分海岸凸向海岸形成岬角,另一部分海岸凹向陸地形成海灣,相應地產生兩種海岸地貌型別:海蝕海岸地貌,海積海岸地貌。海岸階地有堆積的和海蝕的兩類。

海蝕接地是昔日的岩灘抬公升形成的,是乙個崎嶇的向海傾斜的基岩面,其後緣有一明顯的坡折,是古海蝕崖遺跡。

巨集觀上,柳江盆地是乙個向斜。它是由於構造運動形成的,岩層從兩翼到核部逐漸變新,是典型的向斜構造。整個盆地地形起伏不平,北高南低、西高東低,不對稱。

向斜核部地勢較兩翼高,這又與原生向斜地形相反,是逆地形,因而整個區域屬逆生褶曲。而在區域性一些地區的褶曲地形,則是正地形。比如吳莊背斜,屬原生褶曲。

(1)柳江向斜分成三個構造分割槽:

a.柳江向斜東翼區:

東翼佔據面積很大,約為整個向斜面積的2/3。東翼區的構造特徵是岩層產狀平緩穩定(產狀向西傾角在10度~30度之間)。次生厚度變化小對煤及耐火粘土的開採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但東翼小岩株。岩床和岩牆為數很多。多處侵入相對柔軟的煤層。

以致使煤層受變質和擾亂,是開採的乙個不利因素。斷層多為北西和北東向。以正斷層為主,多是小斷層。

b.柳江向斜西翼區:

由於西部花崗岩侵入造成擠壓,所以西翼地層出露較窄,次生厚度變化大。

西翼取的主要構造特徵是:岩層近南北走向,岩層產狀變化急劇,傾向東,傾角可達70度,甚至直立,倒轉。另乙個主要特徵是有幾條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斷層,自西向東上推,延伸很遠。

由於受到強烈的擠壓,岩層厚度變薄,甚至缺失,加上斷層發育。因此,該區少有開採價值的沉積礦床。

c.柳江向斜核部為燕山期,噴發的中性安山岩所佔據。往往構成山地,如老君頂,海拔493.7公尺,形成了地形例置現象。

(2)斷裂構造:本區斷層較發育,型別較多,主要為正斷層與逆斷層,分布於向斜各處。主要斷層有:

a.伍莊——傍水崖斷裂帶:

該斷裂帶發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莊,東至傍水崖。有平行的數條斷層出現,形成迭瓦式構造。斷層面多向西傾斜。

少數向東傾斜。傾角70o——80o。斷層面呈舒緩波狀,見有擠壓構造透鏡鏡體,構造角礫岩和片理化帶,牽引褶皺斷層和糜稜岩化等現象也較明顯。

b.石門寨126.6高地北採坑正斷層:

該斷層出露在柳江向斜的東翼,位於石門寨東南126.6高地北廢採坑處。斷層走向ne15度,斷層在平面上呈鋸齒狀延伸,在剖面上向東傾,傾角61o。

整個斷裂寬頻15公尺,其中有正長斑巖岩脈侵入。寬約3.5公尺。

斷裂帶中有斷層角礫岩,角礫大小不等,以東巖為主。後期被二氧化矽所膠結形成矽化帶。實出地表面呈鋸齒狀近南北向延伸。

斷層延伸有1.5公里。斷層東側為亮甲山組的薄層泥質條帶灰岩夾薄層竹葉狀灰岩,西側為寒武系張夏組的厚層狀灰岩。

c.石門寨126.6高地南採坑逆斷層。

斷層發育在亮甲山組灰岩中,斷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緩波狀。斷層面在剖面上見有大片擦痕、階步,斷層面附近有構造透鏡體和斷層泥發育。斷層的上盤(北西盤)產生次一級的牽引褶皺。

該斷層延伸不遠,斷距不大。

d. 潮水峪斷層線崖

由於差異侵蝕作用使上公升盤剝蝕降低到下降盤以下,形成新的斷崖,叫斷層線崖。潮水峪村北口的斷層就是逆斷層,斷層面就是乙個斷層線崖。

(3) 單面山

張岩子村西口斷崖從整體上看其實是乙個單面山。整個斷崖岩層向乙個方向傾斜,且只有一翼,構成不對稱地形。

單面山是在斷層的基礎上形成的。當斷層是張性斷層時,斷層兩盤上公升成為高地。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使其一盤遭受強烈剝蝕而夷平,另一盤基本不變,則著一盤就成為單面山;當斷層是平推斷層時,由於差異性剝蝕,形成斷崖式的單面山。

張岩子村西口斷崖即是乙個典型例子。

(2)興城白苗子斷層

位於白廟子路線的9號觀測點,並發現大量的斷層證據:構造角礫岩、階部、擦痕、透鏡體、透鏡面以及重結晶礦物。

柳江盆地內河流多,大石河及其支流縱橫其間。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在此區域都有,河流地貌全面。

⒈ 劉家房村西的一條大石河支流,位於山地內,是上游,河流發育的初級階段。此段河谷很窄,呈u型,谷內礫石歷經大的有1-2m,小的1-2cm,差異性大,分選差,多是由上部河段洪水帶來的,也有少部分是由當地山體岩石風化滾落的。水深10cm左右,流量小。

① 此地河床是基岩河床,河床是切割閃長玢巖岩體形成的。並發育一些小的巖檻和壺穴。巖檻是乙個裂點,形成跌水,下部由於多向橫向環流的作用,河流向緣侵蝕,使侵蝕面下降,裂點後退。

向緣侵蝕能發生河流襲奪現象。

② 離堆山離堆山是上游河段下切侵蝕和截彎取直形成的。上游河水流速大,比降大,衝擊力和侵蝕力強,下切深度大,由於受到岩性等的因素影響,河道發生彎曲,形成深切曲流。當洪水時細頸被沖開,河流截彎取直發生區域性改道,原來的凸岸就變成了孤立的高地,叫做離堆山。

離堆山被新河道和老河道所包圍,河道中有典型的河流相沉積物,這是判斷離堆山的重要特徵和依據。

⒉ 到小傍水村處的大石河已處於中游河段,河谷變寬,水深變深。河谷中礫石粒徑明顯變小,大小相差也變小,分選較好,磨圓度較好。河流發育到壯年階段,河谷展寬,河床縱比降變小,流速減慢,搬運能力減弱,大量泥沙礫石堆積,發育河漫灘和河流階地。

地貌實習報告

西南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 課程名 地貌學 指導老師 張遠矚 姓名 徐煉 學號 222012318011163 1 通過野外實習,來實地觀察流水地貌 重力地貌以及構造地貌三大地貌的形態特徵及其形成原因。2 熟悉野外實習技能及相關知識,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學會測量岩層的走向 傾向以及傾角三大要素。3 ...

河流地貌認識實習報告

目錄1 實習內容及目的 2 2 實習過程簡述 2 3 實習成果 3 3.1 貓兒山 3 3.1.1 基本情況 3 3.1.2 文水 4 3.1.3 土壤及植被分布 4 3.2 會仙濕地 5 3.2.1 地理位置與交通 5 3.2.2 氣象水文 6 3.2.3 地形地貌 6 3.2.4 會仙濕地歷史 ...

河流地貌認識實習報告

貓兒山漓江源頭土壤 植被調查 桂林會仙岩溶濕地調查 課程名稱 x 任課教師 學院 班級 x 學號 姓名 目錄一 實習目的與任務3 二 實習時間與地點3 三 實習內容3 1 貓兒山自然保護區調查3 2 會仙濕地考察4 四 總結8 一 實習目的與任務 1 實習目的 通過這次的課程實習,我們將課本所學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