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實習報告

2021-03-04 05:59:14 字數 3704 閱讀 1602

西南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

課程名:地貌學

指導老師:張遠矚

姓名:徐煉

學號:222012318011163

1、通過野外實習,來實地觀察流水地貌、重力地貌以及構造地貌三大地貌的形態特徵及其形成原因。

2、熟悉野外實習技能及相關知識,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學會測量岩層的走向、傾向以及傾角三大要素。

3、了解三大地貌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係

嘉陵江北碚段(川東平行嶺谷華鎣山帚狀山脈北碚向斜北段)

2023年11月24日

據查及的資料可以知道在地質構造上,北碚區整體來看為西南地台、川東南坳褶帶,華鎣山隔擋式復背斜帚狀弧形構造區重慶弧的一部分。組成區內地殼的地表地層主要是上二疊統、三疊系和侏羅系,岩性以灰岩、頁岩、砂岩、泥岩等為主,它們褶皺形成構造線方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的三個背斜陽三個向斜,它們構成了北碚區地貌形態的骨架,而我們實習段則大體上是乙個向斜,主要是以砂岩和泥岩為主。

在氣候上,北碚區為**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具有春早,夏長、秋短、冬遲四季明顯,氣溫高,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冰雪很少,風力小,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等特點。丘陵谷地裡年平均氣溫18.4℃,極端毛溫最,高43℃,最低零下3.1℃。無霜期年平均約334天,年平均降雨量為1078.65公釐,最高1544.8公釐(2023年),最低740.1公釐(2023年),降雨集中於5—一9月(佔全年雨量70%),且多夜雨。

由於我們實習地段也是北碚區的一部分,所以它的氣候條件也基本如此。

北碚區水系以嘉陵江為主幹,主要溪流有龍風溪,馬鞍溪、運河、鄭家溪,明家溪、萬家溪等,成羽枝狀分布,並匯流於嘉陵江。嘉陵江的水量為長江各支流的第二位,在北碚多年流量平均為每秒2130立方公尺。最大年均流量為每秒3120立方公尺。

最小值為1140立方公尺。在北碚水文站處最高洪水位為214公尺。嘉陵江為長江水系中含砂量最高的支流,多年平均值為每立方公尺含泥沙2.33公斤,極端資料為32.8公斤.北碚區地下水有三種主要型別:

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紅層承壓水,碳酸鹽岩裂隙溶洞水。地下水也都匯流於嘉陵江,其年徑流量為1783萬立方公尺。這有力的水利條件對我們這次研究的三大地貌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對流水地貌。

就植物而論,北碚區內已發現維管束植物201科836屬1666種,其中資源植物達619種。區內森林覆蓋率為17%,尤其珍貴的是在縉雲山存留著典型的地帶性自然植被——**帶常綠闊葉林,是全國263個自然保護區之一,其嘉陵江北碚段植被型別也十分豐富。

嘉陵江沿岸地貌大體有流水地貌、重力地貌、構造地貌三種典型地貌型別,以下對各地貌作出具體說明。

流水地貌就是指流水在運動過程中,使沿程的物質發生侵蝕、搬運和堆積,形成了各種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這類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種地貌。

1.溝谷水流形成的地貌

首先是洪積扇:我們在杜家街下游馬鞍溪河口處看到有乙個大約四到五百平方公尺的洪積扇,是巨大的洪流流出山口後,大量礫石、沙泥發生沉積,形成乙個以溝口為中心的半圓形扇狀堆積體。洪積扇表面坡度較小,形態比較扁平。

經過老師的解釋,我們知道這是由於溝谷暴雨出山後,坡度驟減,流速降低,加上暴流出山後流水分散成放射狀,單寬流量減小,促使暴流搬運能力大大削弱,因而在溝口處堆積大量泥沙和礫石,形成扇狀地貌。其特徵是組成物質具有明顯的分布規律。

2.河床地貌

(1)石質灘:北碚嘉陵江岸的碚石,是由基岩砂岩組成的.形成原因是由於流水沖刷,水位下降使得基岩裸露,並且砂岩比較堅硬,不易被侵蝕。

我們還了解到在這碚石沿江的上下方為較為軟弱的泥岩,易被流水侵蝕。

(2)壺穴:我們在碚石處發現這裡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壺穴。形成原因:急流衝擊岩石節理或破碎帶,掏蝕河床,形成深潭裡的水流漩渦夾著礫石對河床進行磨蝕。

(3)淺灘:是高程在平水位以下的分布在沖積河流的河床的各種形態的泥沙堆積物。我們在嘉陵北碚段實習中觀察到的淺灘有邊灘和心灘。

邊灘與河岸相接,在枯水期露出水面,主要分布於寬淺河床的岸邊,展寬河段兩側的回流區和彎曲河段的凸岸邊。心灘位於河心,主要分布在束窄河段上游的壅水區、迅速展寬的河段,或有支流匯入的河段。我們觀察到的心灘,據說其位置多年來也發生著移動。

心灘形成原因是輸沙能力小於含沙量,大多是在流速沿程突然變小,環流的減弱或消失,洪枯水流流路不一致等時形成的。

(4)深槽:淺灘之間,我們還觀察到了水深較大的河槽部分,一般與淺灘相伴出現。形成原因:在河灣凹岸和河床的束窄段,易受水流沖刷。

3.河漫灘:在實習路段終點的強盜灣處的嘉陵江凸岸有一塊較寬大的粗粒堆積灘地。

河漫灘是指分布在河谷底部河床兩側、平水期出露水面洪水期被淹沒、具有二元沉積結構的灘地。此灘地呈一系列弧形壟崗狀沙壩與窪地相間的迂迴扇地形。形成原因:

在彎曲型河床中,凹岸被蝕,凸岸堆積作用。洪水期凹岸大量坍塌,凸岸堆積成一條順岸彎曲的沙壩;平水期堆積物較少,成為分隔前後兩次洪水期的兩列沙壩之間的窪地。如此不斷發展,形成迂迴扇地形的河漫灘。

4.階地:我們站在嘉陵江邊可看出對岸明顯的階地地貌,據老師解釋,有證可靠的有**階地。

我們可以清晰看到階坡上出露了基岩和明顯的階地面。由於第一級階地面上是我校的桑樹種植基地,所以儲存了比較完整的原始階地地貌,而在這岸的階地已被居民建築等占用。第二級階地則有一些工廠建在上面。

而第**階地幾乎無人居住。形成原因:在此先發育了乙個相當寬廣的谷底,而後因構造運動地面抬公升,使得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蝕。

重力地貌指的是坡面上的風華碎屑和不穩定岩體、土體主要在重力並常有一定水分參與作用下,以單個落石、碎屑流或整塊土體、岩體沿坡向下運動所導致的一系列獨特的地貌。這一次實習我們觀察到的重力地貌有塌岸和滑坡。

(1)塌岸:途中我們經過了馬鞍溪,這是一條不是很大的溪流。在馬鞍溪河口上游地段的凹岸有明顯的河岸整塊下挫坍落現象,此現象就稱為塌岸。

形成原因:由於河水對岸邊的沖刷與掏蝕,使得斜坡基部被掏空,上部的土體失去支撐而發生河岸整塊下挫坍落。

(2)滑坡:同時我們還觀察到其旁邊還有一滑坡體,據資料顯示,這次滑坡發生於此處滑坡發生於2023年9月,可明顯找出滑坡壁遺跡、滑坡泥、擦痕、滑坡面和被填塞的裂縫,以及馬刀樹,從課本中我們可以知道馬刀樹常用來判斷古滑坡的存在。滑坡形成原因:

地處河流凹岸,基部常被河流沖刷和掏蝕。大雨、暴雨使得河流的水位暴漲,浸水範圍擴大,使土體容量驟增,加大滑動力,減小土體抗滑強度,導致發生滑坡。

構造地貌構造地貌主要由岩石圈構造運動造成的地表形態。此次嘉陵江北碚段實習的構造地貌主要以褶皺地貌為主。比較明顯的有單斜地貌,它是經過褶皺後的岩層呈傾斜狀,發育在褶曲一翼單向傾斜岩層上的地貌。

其中,老師還特地向我們介紹了在強盜灣處的豬背山,豬背山指的是組成岩層傾角較陡,山兩側的坡度都較陡的單斜山。經觀察,大家發現嘉陵江岸有許多堅硬岩層形成的單斜山和沿軟弱層發育的單斜谷。也有許多岩層的彎曲傾斜,還有次成河的出現。

首先針對流水地貌來說,我們在強盜灣附近看到的心灘,其常常位於河道的中部位置,這對於我們的航行產生較大的阻礙,在我們一路上還提及了航道淺灘,這對航行都是極為不利的。有時甚至引發安全事故。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邊灘上也可以成為人們賺取經濟利益的地方。

其次針對重力地貌來說,比如人們經常也會在一些比較穩定的滑坡體上種植莊稼,樹木等植物。同時我們要認識到,滑坡等重力地貌也常常對人們的安全造成威脅。最後針對構造地貌來講,我們看到的主要就是階地,在一級階段上居民種滿了桑樹,一方面可以保護土地,另一方面也有淨化空氣等作用。

在二級階地上修滿了建築物,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場所。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那些具有危險性地貌的地方,應盡量避免靠近,以防發生意外。

這一次地貌課程的野外實習,不僅讓我們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印象,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實習過程中,觀察了三大地貌型別,對它們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另外,然我們值得注意的是同學之間的合作非常重要。通過這一次實習,知道只有加深對地貌型別本身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利用,以更加有利於人們的生活。

地貌實習報告

1 地理位置 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 北山 實習基地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位於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28km,地理緯度119 34 45 e 119 36 50 e,40 7 45 n 40 9 50 n,位於燕山山脈東段,柳江盆地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北 東 西三面群山懷抱,山脈接近南北走...

河流地貌認識實習報告

目錄1 實習內容及目的 2 2 實習過程簡述 2 3 實習成果 3 3.1 貓兒山 3 3.1.1 基本情況 3 3.1.2 文水 4 3.1.3 土壤及植被分布 4 3.2 會仙濕地 5 3.2.1 地理位置與交通 5 3.2.2 氣象水文 6 3.2.3 地形地貌 6 3.2.4 會仙濕地歷史 ...

河流地貌認識實習報告

貓兒山漓江源頭土壤 植被調查 桂林會仙岩溶濕地調查 課程名稱 x 任課教師 學院 班級 x 學號 姓名 目錄一 實習目的與任務3 二 實習時間與地點3 三 實習內容3 1 貓兒山自然保護區調查3 2 會仙濕地考察4 四 總結8 一 實習目的與任務 1 實習目的 通過這次的課程實習,我們將課本所學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