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書

2021-03-04 05:59:14 字數 4910 閱讀 9542

《煤礦地質學》

野外實習報告書

姓名:班級:

學號:日期:2023年6月27號天氣:陰轉大雨

考察範圍:太原西山西銘礦---七里溝野外

踏勘路線:學校→南寒→斜坡→西銘礦→七里溝→駱駝脖溝→原路返回

觀測內容:太原西山月門溝煤系。

觀察點1

時間:7點52分

點位:西銘礦食堂大煙囪以北50公尺,電車道旁。

點性:c2b/o2f接觸關係以及c2b第一段的岩性、巖相特徵。

內容:回顧華北古生代地層特徵。中奧陶世後,華北地區地殼整體抬公升,成為陸地,遭受剝蝕,歷經大約1.

5億年,致使缺失地層o3、s、d、c1,直到中石炭世才又復下沉,再度接受新的沉積。

o2主要為灰色、深灰色厚層緻密狀石灰岩夾白雲岩和薄層泥灰巖,頂部夾有兩層石膏層,含動物化石頭足類珠角石。由於長期風化剝蝕,頂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剝蝕面,非常明顯,與上覆地層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

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特徵:新老地層平行接觸產狀一致,但其間存在明顯的剝蝕面,表明沉積或長或短有間斷,地層或多或少有缺失,剝蝕面上有底礫岩。它表明地殼發生了上公升(剝蝕)、下降(沉積)的過程。

其意義在於:有助於我們了解該地區地質構造運動的性質和時代,是劃分地層、建立地層順序的重要依據;同時,剝蝕面是地質發展階段性的乙個重要標誌,它是個軟弱帶,成礦帶,並且還是儲油儲水的良好場所。

上覆地層c2b平行不整合於o2灰岩之上,根據沉積特徵分為兩段:下部—鐵鋁巖段,6—8公尺;上部—畔溝段,16公尺。鐵鋁巖段主要由紅褐色、褐黃色的鐵鋁巖、淺灰白色的鋁土巖、灰中帶紅色的鋁土質頁岩、細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礦組成。

鐵鋁巖工業型別叫「山西式鐵礦」,即褐鐵礦。黃褐色,多孔狀、塊狀或土狀,硬度隨含鐵量多少而有所變化,2—5,含鐵量較低。

鋁土巖灰白色,鮞狀、豆狀結構,能否成為工業礦床,需看al2o3的含量,若大於40%,即為鋁土礦;或者鋁矽比值大於2.6,稱為「g層鋁土礦」。

沉積環境為濱海相、瀉湖相,由於風化林濾作用,使fe2o3、al2o3富集起來,因其膠體帶電,與海水發生化學反應,於是沉積下來,鮞狀、豆狀結構是受到波浪、潮汐的影響所致。

此段基本沒有化石,至少說沒有標準的海生生物化石。

觀察點.2

時間:8點35分

點位:食堂對面,倉庫後邊。

點性:本溪組c2b的上部—畔溝段岩性及巖相特徵。

內容;本段厚度16公尺。主要是一套由海陸交互相的砂岩、頁岩、粉砂岩、煤層和灰岩組成的岩係,因為其中既有海生的、又有陸生的動植物化石,故稱海陸交互相;且其中含煤,又叫煤系地層。畔溝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層,且每一層灰岩下都有一層煤,這是太原西山月門溝煤系地層的特點。

畔溝段煤層大多不可採。動植物化石有脈羊齒、蜓類、腕足類、牙形刺等。沉積環境為沙壩—潮坪沉積。

觀察點.3

點位:機房背後西側山坡上。

點性:上石炭統太原組c3t晉祠段的岩性及巖相特徵。

內容:太原組c3t分為三段,晉祠段、毛兒溝段、東大窯段,厚度100公尺左右。晉祠段因晉祠砂岩發育而得名,厚20公尺,起於晉祠砂岩底面,止於西銘砂岩底面,整合接觸於本溪組之上。

本段岩性特徵為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由砂頁岩、薄煤層和灰岩組成。晉祠砂岩是由石英、岩屑和火山凝灰物質組成,舊稱「晉祠雜砂岩」,為一標誌層,代號k1。

標誌層是指煤系地層中那些岩性特殊、層位穩定、分布普遍、易於識別的煤岩層。其作用在於劃分和對比地層。

吳家峪灰岩l0灰色,藕節狀,其中含大量的蜓類化石—麥粒蜓,是太原組的下部化石帶。

沉積環境為潮坪沉積,濱岸、海濱環境。

觀察點.4

時間:9點19分

點位:位於no.3以西30公尺處。

點性:太原組毛兒溝段岩性及巖相特徵。

內容:從西銘砂岩起,頂界止於七里溝砂岩k2底面,厚度40—50公尺,因毛兒溝灰岩發育而得名。主要岩性為砂岩、頁岩、煤層、灰岩互層,三層灰岩含豐富的動物化石,蜓類主要有紡錘蜓、假希瓦格蜓、希瓦格蜓;牙形刺有隆脊曲顎齒刺、微小近顎齒刺;

腕足類有網格長身貝屬、戟貝、棘刺貝、太原府網格長身貝、巴甫洛夫唱貝等;植物化石有卵脈羊齒、鐮脈羊齒等。毛兒溝段底界西銘砂岩,為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巖,高齡土質膠結,其層面上有波痕構造,波峰較緩,不對稱,系干涉波痕,由兩個方向的波浪疊加造成。

毛兒溝期為太原組沉積時海侵最廣泛時期,海相灰岩發育,含煤性好。標誌層自下而上有9#煤(八尺,全區可採)、8#煤(丈五,全區可採)、廟溝灰岩l1、毛兒溝灰岩l2、7#煤(下三尺,全區可採)、斜道灰岩l3、6#煤(七尺,區域性可採)。

沉積環境為河口壩,遠沙壩沉積,其特徵是砂泥互層理頻繁交替。

觀察點.5

時間:9點39分

點位:七里溝煤窯廢棄坑口北側。

點性:廟溝灰岩l1、岩性特徵。

內容:廟溝灰岩l1厚度2公尺,黑灰色、緻密塊狀,含豐富的蜓類、腕足類化石;其下為8#丈五煤,是太原組主要可採煤層。灰岩沉積環境為—潮汐坪。

觀察點.6

時間:10點07分

點位:距no.5 80公尺,溝北一側。

點性:毛兒溝灰岩l2岩性。

內容:毛兒溝灰岩l2位於該段中部,是比較標誌的海相層,灰色,緻密塊狀,厚度8公尺左右,層位穩定,結構複雜,上下為灰岩,中間夾矽質巖,為沉凝灰岩。由火山灰等細粒物質經過搬運沉積而成。

其節理發育,加酸不起泡。鏡下鑑定有火山結構,礦物顆粒呈弓狀、彎鈎狀、骨針狀,不像石英類呈滾圓狀、稜角狀。

毛兒溝灰岩l2在太原比較穩定,代表海侵廣泛,為淺海沉積;富含腕足類德比貝、蜓類等動物化石。

觀察點.7

時間:10點20分

點位:no.6 30公尺處,溝北一側。

點性:7#煤(下三尺)與斜道灰岩l3岩性特徵。

內容:7#煤(下三尺)全區可採,為泥炭沼澤相沉積,其頂板為斜道灰岩l3,岩性特徵為深灰色厚層狀,富含腕足類、蜓類化石。沉積環境為前三角洲的前緣,淺海環境。

往前可見6#煤,區域性可採,含硫比較高,其底板為黑色泥頁岩,頂板為七里溝砂岩k2。

觀察點.8(因大雨,未實地觀察)

點位:駱駝脖溝,溝口東側。

點性:太原組第三段東大窯段岩性特徵。

內容:東大窯段起於七里溝砂岩k2底面,止於山西組底界北岔溝砂岩k3底面,厚度33公尺左右,因東大窯灰岩發育而得名。東大窯段沉積時,已接近晚石炭世海侵運動的尾聲,海相層已不穩定,灰岩相變為頁岩。

主要岩性為砂岩、砂質泥岩、頁岩、煤層互層。

七里溝砂岩k2,厚度18公尺,淺灰白色、灰白色,含礫的中粗粒厚層狀砂岩,由下而上顆粒變細,主要成分石英、岩屑,膠結物caco3,佔15%左右;分選性中等,半滾圓狀、次稜角狀;具斜層理、交錯層理,上介面平緩,下介面凸凹不平,壓著6#煤。沉積環境為三角洲相的分流河道。屬於水上平原沉積,海侵可以淹沒,海退又露出水面,砂體不穩定,有的厚,有的薄,有的變為頁岩,由於河流分道,產生斜層理、交錯層理。

觀察點.9(因大雨,未實地觀察)

點位:駱駝脖溝縱深100公尺,溝坡北側。

點性:東大窯海相層l4岩性特徵。

內容:東大窯期已接近晚石炭世海侵的尾聲,沉積環境已不太穩定,在駱駝脖溝相變為海相頁岩,厚約8公尺。沉積環境為瀉湖相,還原、弱還原環境,含菱鐵礦結核,夾灰岩透鏡體。

在斜道溝東大窯處為淺海相石灰岩,故稱東大窯灰岩l4。含豐富的海相動物化石,為太原組上部化石帶,即假希瓦格蜓帶,為c—p標準化石。

標準化石:在地質歷史中,那些生存時間短,演化快,分布廣,數量多的生物種屬所形成的化石稱之為標準化石。

標準化石在時間分布上限於某一段地層,在空間分布上達到廣大地區。不標準的化石作為輔助因素,研究某一地質時期整個生物群特徵。

動物化石:腕足類—太原府長身貝、戟貝、網格長身貝、瓣腮、唱貝(分喙石燕);

蜓科—假希瓦格山西組地層p1s結構蜓、希瓦格蜓、長似紡錘蜓等,肉眼可見,但確定屬難。

植物化石:卵脈羊齒、編羊齒、麗羊齒等。

東大窯海相層下部為紙狀頁岩,無化石,再下為5#煤,不可採,本處沒有出露。

觀察點.10(因大雨,未實地觀察)

點位:同no.9

點性:山西組地層p1s結構、煤層自然現象。

內容:山西組地層起於北岔溝砂岩k3,止於下石盒子組駱駝脖砂岩底面,厚約26公尺,整合接觸於c3之上山西組地層p1s結構是以過渡相為主的含煤岩係,主要有砂岩、粉砂岩、頁岩、煤層,區域性夾半鹹水的頁岩(瀉湖、海灣相),有化石;其中3#(丈八煤)、2#(九尺炭)為主要可採煤層,二者都夾有1—2層夾石;4#不可採,以上三層煤含硫少,俗稱香煤;1#(上三尺)區域性可採。

山西組地層可分兩個旋迴:1.從北岔溝砂岩開始到冀家溝砂岩截止,稱為下煤段,含有4#、3#、2#煤。

北岔溝砂岩為細砂岩,厚1.5公尺,沉積環境為三角洲前緣沉積。下煤段含豐富的植物化石:

三角織羊齒、編羊齒、多脈帶羊齒、中國半輪葉等;動物化石有舌形貝、瓣腮、海扇、腹足類螺等,種屬單調,數量貧乏,代表瀉湖、海灣相沉積。2.冀家溝砂岩以上至駱駝脖砂岩k4以下為上煤段,含有1#煤(上三尺),區域性可採。

對面白色砂岩即為冀家溝砂岩,其下為2#煤。

下石盒子組p1x與山西組p1s呈整合接觸,以駱駝脖砂岩開始,灰白色塊狀粗粒砂岩,為一套砂岩組,中間夾有薄層砂岩、黑色頁岩,頁岩中含植物化石。本組主要岩性為黃綠色、杏黃色、褐黃色的砂岩、粉砂岩和頁岩,煤層多不可採。再往上為紅黃色、紫色砂頁岩互層,表明氣候越來越炎熱、乾旱,已不適應造煤植物的生長,聚煤作用也逐漸終止。

上石盒子組p2s:雜色泥岩為主,夾砂岩。

石千峰組p2sh:磚紅色砂岩為主,夾磚紅色泥岩。

煤層自燃現象

此處出露的是二疊系山西組3#煤層。煤在常溫下能吸附空氣中的氧,並在煤的表面生成不穩定的氧化物,含氧官能團(-oh)羥基和(-cooh)羧基等,此時,氧化放熱量很少,並能及時把熱量散發掉,煤層溫度並不公升高,通常稱這一階段為潛伏期。經過潛伏期煤層的氧化速度加快,不穩定的氧化物先後分解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此時氧化放熱加快,來不及放散煤溫就逐漸公升高,當達到350~400℃時,煤層就自己燃燒起來,進入第二階段自燃期。

從地表往下至一定深度(氧化帶下限),當沒有空氣補給時,煤層燃燒就自行熄滅。由於熱量烘烤,將周邊的頁岩、砂岩燒變成紅色,故稱燒變巖。由於氧化、自燃,煤層露頭厚度變薄。

井下煤層自燃對煤礦安全生產影響很大,堆放在地面的煤放久了也會自燃,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空氣,百害而無一利,所以防止煤層自燃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昆明西山地區 地層 由老到新如下,1.泥盆系上統宰格組 d3z 該岩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雲岩,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2.石碳系下統大塘組 c1d 該岩石為灰色 深灰色角礫狀灰岩厚層狀灰岩,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岩與宰格...

煤礦地質學實習報告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 姓名班級 學號指導教師 實習地點 實習時間 2014年月日 目錄前言 一 實習的性質和任務 1 性質 煤礦地質學 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提高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能力,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次實習時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也是該課程的乙個重要教學環節。2 這次地...

煤礦地質學實習報告

學生實習報告 實習型別 煤礦地質學實習 學號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專業班級 院 部 能源與安全學院 年月日實習成績評定表 一 實習概況 1.1 實習目的 地質認識實習就是引導讓一年前對地質學還一無所知的學生運用在課堂上了解的地質學理論和方法去認識地球,即從地質學的角度認識他們過去熟悉的山 水 土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