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導遊詞

2021-08-26 03:34:54 字數 3162 閱讀 2466

顧名思義,它的意思就是「碑石叢立如林」,這座博物館始建於公元2023年,距今已有900餘年的歷史了。它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所以,人們又將其稱為「石質書庫」。

西安碑林是在儲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代恩所稱的石經包括:唐天寶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書寫的《石台孝經》;以及唐開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

這些石經原來都立在唐長安城務本坊的國子監太學內。唐朝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駐守長安的佑**節度使韓建將長安城進行了縮小,致使石經棄於郊外。在許多人的建議下,韓建和後來的劉郇陸續將這些碑石移到了城內的文宣王廟內,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會路一帶。

由於那裡地勢低窪,所以對儲存經石不利。於是,公元2023年,在北宋漕運大使呂大忠的組織下,又將那裡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於清代。它收藏了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餘件,分布在七個陳列室,八個碑廳和六座碑廊之中。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為「碑林」和「石刻藝術室」兩大部分。

博物館占地面積31900平方公尺,陳列面積3000平方公尺。碑林博物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築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謁孔子的孔廟改建而成,至今仍處處可見孔廟的痕跡。

孔子是中國儒家的創始者,歷來被封建統治者所推崇。漢武帝就曾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按照中國歷來的建築制式,門都是朝南開的。而碑林的門卻是東西向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因為碑林為孔廟舊址,按照中國古代的制度,孔廟的門都開在東西兩側,以示對孔子的尊敬。西門稱為「禮門」東門稱為「義路」。南面的門則封閉起來,叫做「塞門」。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氣坊」。它是明代的建築,是由華山西嶽廟移過來的,採用的是四柱三簷。上面的這些彩畫是和璽彩畫。

中國古代制度森嚴,彩畫也是有等級的。最高的是和璽彩畫,另外還有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兩個半圓形的水池,它是孔廟特有的建築。按照古代制度,國家級孔廟內的水池為圓形,叫「辟雍」;地方級孔廟內的水池為半圓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個一半的半。

漢字講究象形,「泮」就是半個水池。孔子提倡學無止境,學問永遠沒有滿的時候,就像這水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滿圓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間的小橋,當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邊的這個石牌坊也是孔廟特有的建築,稱為「櫺星門」。傳說「櫺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當年,進出櫺星門有嚴格規定:

祭孔大典時,只有主祭的最**員才能由中門出入;一般**由西門出入;其他人員由東門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語「旁門左道」。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櫺星門內。

中國古代的建築都是講究中軸對稱的。那麼,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個陳列室以櫺星門的中門為中軸線,自南向北對稱排列。

兩邊的房間為臨時陳列室。大家請注意看,**道路兩旁有許多的石柱,它是我國古代民間石刻的瑰寶—渭北栓馬樁。這些栓馬樁高2公尺左右,上面刻有各種紋飾,造型豐富。

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戰工具。在一望無垠的渭北高原上,出於交通與軍事的需要,在驛站旁邊設立了大批的栓馬樁。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懾牲畜這個目的外,還具有震邪、吉祥和裝飾的意義。

在解放前,渭北地區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門外兩側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馬樁。

現在請大家看遠出處的這個巨大的匾額,上面書寫著「碑林」二字。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碑」字少了一撇。那麼為什麼會少一撇呢?

難道這是乙個錯別字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這兩個字出自清代著名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之手。

鴉片戰爭之後,他革職戍守新疆伊犁。當時路經西安,寫下了這兩個字。有人說「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徵他當時丟了烏紗帽。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你待會兒就會發現,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這是因為古代的漢字講究對稱,「碑」字少了一撇,只是為了看起來對稱美觀罷了。

現在請大家看這通高大威嚴的石碑,這便是久負盛名的《石台孝經》。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經》是儒家經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學生曾參編纂的。

全書共分18章,主要講述封建社會基本倫理道德之一的孝道。並且把孝敬父母和忠於君王聯絡起來,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緣關係維護封建統治,因而得到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殊重視。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視為基本統治策略。

《石台孝經》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隸書為孝經作的序,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來治理天下。後半部分是孝經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注釋。

在當時,此碑立在國子監太學內,因此被稱為「御碑」。又因為此碑建在三層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經》。這塊碑石高近6公尺,碑座、碑身、碑首由35塊巨石組成。

碑頂雕有卷雲蜷龍,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塊巨石組成,是整個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塊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層石台,形制特殊。

「風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長書法,這塊碑刻書法工整,字跡清晰,華美飄逸,在唐代隸書中堪稱佼佼者。這塊碑林中的超級巨碑因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乙個方坑,向上則快到亭頂,顯得頂天立地,氣度不凡,因此被稱為「迎客第一碑」。

現在請各位隨我進入碑林的第一陳列室。這裡展出由艾由晦、陳《》等楷書的《開成石經》。「開成」是因為它刻於唐文宗開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

「經」,是指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開成石經》包括12部著作,除《孝經》外,《周易》通過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變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資料;《詩經》是編成於春秋時代的中國最早詩歌總集;《周禮》、《儀禮》和《禮記》是先秦典章制度與社會禮俗的匯集;《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從史料和儒家義理角度闡釋我國最早的編年史《春秋》;《論語》是技記述孔子言行的專集;《爾雅》是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這些都是封建社會文人學士的必讀之書。

因為當時雕版印刷還不普遍,為避免傳抄錯誤,唐文宗下令把它們刻在石碑上,立於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太學內,供人們校對。《開成石經》由114塊碑石雙面組成,共計228面,。清代又補刻了《孟子》一書9石,合稱十三經。

中國歷史上曾經組織過7次經籍石刻,只有這一部儲存得最完整。加上時代又早,史料價值極高,人們讚嘆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書籍「。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這裡主要陳列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碑石,歷來都是人們學習書法的範本。其中有唐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皇甫誕碑》,以及他的兒子,也就是歐陽通書寫的《道因法師碑》。

有顏真卿書寫的《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還有晚唐柳公權書寫的《玄秘塔碑。和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又被稱為「千金貼」。

這裡還有中外馳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代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的高峰時代。長期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自唐太宗以來歷任皇帝的酷愛和提倡,造就了全社會對書法的普遍重視。一大批書法家湧現出來,如同百花齊放。

碑林導遊詞

各位朋友 這裡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 數量最大 名碑最多,是一座真正的書法藝術寶庫。碑林是在宋代孔廟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因而保留了孔廟的部分布局。如取義出入禮儀之門的西門 禮門 東門 義路 南面這座雕梁畫棟的木牌坊稱為太和元氣坊,是由華山西嶽廟移來的。它南面是塞門。再往前這兩個半扇形的水池,叫泮池...

西安碑林導遊詞

西安碑林建立於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 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 墓誌共一千多塊。這裡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 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

江蘇導遊詞 南京莫愁湖導遊詞

南京莫愁湖導遊詞 現在我們將去遊覽的是位於南京城西的一處名勝古蹟 莫愁湖。莫愁湖位於南京西郊的水西門外,總面積約700多畝,其中陸地面積為200多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全國碧水盈盈 柳樹成行,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 金陵第一名勝 的美譽,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曾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