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輪自然災害的成因 危害 措施

2021-08-13 12:01:49 字數 4975 閱讀 4245

氣象災害

(一)颱風(熱帶氣旋、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颶風)

1、颱風的形成條件:

a.廣闊的暖洋面(海水溫度在26.6°c以上),b、地轉偏向力(緯度大於5°的地區),

2、時間:夏秋季節

3、影響:不利:颱風帶來狂風、暴雨巨浪和風暴潮災害,狂風會掀翻巨輪、損壞地面建築物和通訊設施;暴雨會導致河口決堤、水壩崩潰、洪水氾濫、淹沒農田村鎮、山區還會加劇滑坡與泥石流的可能性;風暴潮會破壞海堤,淹沒島嶼;有利:

有時也有利於解除我國伏旱地區的旱情(降溫降水)。

4、防禦措施:建立健全颱風預警監測系統;修建防災工程,提高抗災效能;

進行防災減災的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制定應急預案,採取科學有效的應急措施。

(二)旱災—我國發生範圍最廣、頻次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的漸發性氣象災害。

1、形成原因:(1)(來水少)長時期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降水少的天氣系統控制);

(2)(去水多)氣溫高,蒸發量大;工農業發達,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3)水汙染嚴重。

2、我四個旱災多發中心:華北(春旱)、華南(夏秋)、西南(四季均可發生旱災)和江淮地區(伏旱)。

1)華北春旱:(1)自然原因:春季降水少;春季氣溫回公升快,蒸發旺盛;多大風,加速蒸發;(2)人為原因:冬小麥返青需水量大;人口密集;水資源浪費。

3、〔思考〕乾旱和和旱災是不是一回事呢?

4、旱災危害:河流斷流、水庫乾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絕收

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安定;

乾旱發生的季節往往與當地作物的生長發育季節相吻合,加重了農牧業災情。

引發的次生災害:森林火災,蝗災

5、防禦措施:

建立乾旱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系統; 提高節水意識;

加強水資源的迴圈利用,發展節水農業;防治水汙染;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

農業防禦乾旱的措施:因地制宜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

培育抗旱品種,合理灌溉,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

開展農田水利建設,提高抗災減災能力;

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

(三)、寒潮(天氣系統:冷高壓(源地),冷鋒)

1、概念:是由於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範圍的劇烈降溫,並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的過程。

2、多發季節與地區:多發生在冬半年,以春秋兩季危害最大。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易受寒潮侵襲,(受地形及路途遠近影響,青藏高原、雲貴高原西部、四川盆地、廣東、海南、台灣一帶寒潮影響較小)。

3、我國山脈走向對寒潮的影響

①東西向山地:如天山、陰山、秦嶺和南嶺等,山體北側冷空氣堆積,災害加劇;山體南側相對溫暖,災害減弱。

②南北走向的山脈:形成冷空氣的通道,使冷空氣可以分流南下,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兩廣地區甚至海南島。

③我國青藏高原的海拔高於寒潮天氣系統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響。

4、寒潮的危害大風、降溫、大雪、凍雨

大風、降溫天氣使農作物遭受凍害,破壞牧場和基礎設施 (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在牧區形成白災) 大風吹翻船只,摧毀建築物大雪、凍雨使交通、通訊、和建築受到很大影響(電力、交通、通訊中斷,供水困難、壓倒房屋、食物**緊張)。

寒潮有利方面:(1)減少病蟲害(2)帶來雨雪,緩解旱情(3)帶來風力資源(4)減輕酸雨危害

5、防禦措施:加強監測預報農作物、牲畜的防寒防風工作。

建立應急機制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6、防寒措施:培養耐寒作物良種,種植耐寒作物調整種植制度

採取保暖措施(澆水、燃燒秸稈)

(四)沙塵暴 (冷鋒天氣影響,鋒前暖空氣乾燥)

1、成因:自然原因:

氣候乾旱,降水小;春季大風日數多;地面多沙質沉積物;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為原因: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破壞植被

2、時間分布:冬春季,春季是沙塵天氣的高發期(原因)

3、空間分布:我國西北地區、華北地區

我國沙塵暴的沙源分布:主要分布在的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烏蘭布和沙漠、黃河河套的毛烏素沙地周圍。尤其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騰格里沙漠是我國沙塵暴的主要沙塵源區。

4、沙塵暴的危害生態環境惡化(草場退化:導致土地沙化,使荒漠化面積擴大,加劇氣候

進一步乾旱,從而使風蝕作用加強,土地沙化更加嚴重,惡性迴圈的結果是環境的惡化)

農牧業減產、生命財產損失破壞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影響交通安全

5、利處:促進降水,形成土壤,減弱酸雨,為海洋生物提供營養

6、措施:建立沙塵暴的預報體系;

加強環境治理與保護(如: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髮菜等。)

(五)、氣象災害多發地區----華北地區

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春旱嚴重;

冬季風的通道;接近沙源地蒸發強烈,植被覆蓋率低。

人為原因:是主要農業生產基地,灌溉用水增加;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資源匱乏。

地質災害

(一)**

1、直接災害: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等)、 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冒砂等)、 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等)、

2、**引起的次生災害主要有; 火災(由震後火源失控引起)、 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瘟疫(由震後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所引起)、海嘯(海底**引起的巨大海浪衝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區的破壞)。

3.**災情:

(1)影響因素:烈度、發生時間、人口密度、經濟水平、建築物的抗震係數、人的防震意識等。

(2)災情的變化趨勢:在**死亡人數減少的同時,經濟損失有加重趨勢。(原因是:

我國防震、抗震設施趨於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引發的死亡人數有減少的趨勢,但由於經濟的飛速發展,單位面積上資產密度增大,經濟損失呈上公升趨勢。)。

4.**預防:(1)防禦措施:

加強**監測與預報;建立健全減災的政策法規體系,制定防災應急預案;提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防禦設施) ④進行防災教育和培訓,提高人們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二)滑坡、泥石流

1.滑坡

誘因:**、人類活動使岩石鬆動或暴雨

時間分布特點:一年四季有,春季冰雪消融和多雨季節多發

自然因素:①地形:山區陡坡②地質:

(**多)斷層發育多斷裂構造(岩層的傾斜方向與山坡一致),岩層不穩定③(雨水下滲使)深層岩層鬆軟或(**、人類活動使)岩石鬆動(破壞了山坡的穩定性):(誘因)④植被覆蓋率低

人為因素:①開發山區破壞植被②大型工程破壞山體

2、泥石流

誘因:暴雨或春季冰雪消融

時間分布特點:多雨季節或春季冰雪消融時

自然因素:①地形:山區陡坡深谷②地質:(多**或風化作用強)山坡岩石破碎,多鬆散物③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或春季氣溫回公升快冰雪融水多④植被覆蓋率低

人為因素:①開發山區破壞植被②大型工程破壞山體③人類活動堆放大量碎屑物質

3、滑坡、泥石流的危害:①破壞城鎮村莊、農田、工礦企業、道路等,②造**畜**,

③加速地表侵蝕,造成水土流失

4、泥石流的成因型別(動力性質和地表物質組合不同): 冰川泥石流、降雨泥石流

5、防治滑坡泥石流的措施:非工程措施:(1增強人們對災害的認識,提高防災減災的意識

(2)減少大型工程對山體的破壞3)遷出高危險區。

工程措施:(1)實施護坡工程,疏排水工程,防止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2)植樹造林,生態退耕,提高地表植被的覆蓋率。

水文災害

(一)洪澇----來水多(快),去水少(慢) (也可以歸為氣象災害)

1、形成原因(注意區別洪澇與洪災的原因,洪災要分析受災體狀況)

(1)氣候(天氣)條件(氣候特徵)----雨量大且集中

氣候: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夏季風強弱不一,降水變率大;降水異常多

天氣系統:降水的天氣系統(鋒面,鋒面氣旋,氣旋,颱風等)持續時間較長造成連續的暴雨

(2)河流條件:(1)河網密集,支流多,流域面積大,匯水量大;(2)河道彎曲或淤積,或扇形水系入海河道少,排水不暢。(3)春季和初冬有凌汛 ,造成河水氾濫。

(3)地形條件: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易積水(澇漬)

(山區:地勢起伏大,匯水速度快,易引起山洪)

(4)人為原因

上游濫伐森林、陡坡開荒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積(植樹造林),排洪能力下降;

中游圍湖造田和湖泊淤積使湖泊萎縮,蓄洪能力降低(退耕還湖,修建水庫),加劇洪災。

(洪水的形成原因:強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的堤壩潰決也可以形成洪水。)

2、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1)上游(山區):(原則:調蓄洪水)植樹種草,保持水土;興建水庫

(2)中游:(原則:分洪、蓄洪)①修水庫(退耕還湖,疏浚湖泊),提高蓄洪能力 ②修建分洪區;(3)下游(平原):

(原則:洩洪、束水):加固大堤,疏通河道;開挖新河;(4)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澇漬的防禦措施)

非工程措施(1)加強監測、預報,建立洪水預報系統;(2)進行防災教育和培訓,提高防災減災的意識(3)嚴禁亂砍濫伐、提高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4)制定防災應急預案(5)實行防洪保險(6)加強洪氾區土地管理()

3、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的環節:防洪準備(更重要);洪水應急;洪水中的救助。

(二)風暴潮(受向岸風影響)

1、概念:風暴潮是由海洋強風引起的浪湧海岸現象。

2、分布、型別:熱帶、**帶:颱風風暴;溫帶:溫帶氣旋(選修5 p42)成因

3、危害:沖毀海堤、道路,吞噬沿海的碼頭、工廠、村鎮,釀成巨大災難。

4、減災對策 (1)加強風暴潮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

(2)建設沿海防護林體系和海岸防護(或堤防)工程

1、我國地理條件複雜,氣象災害種類多、分布廣、發生頻繁。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a陰影表示哪種氣象災害的多發地區,分析形成該氣象災害的共同原因。

(2)闡釋圖b發生的地理現象及原因。

2、讀我國泥石流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地區是我國泥石流多發地區,導致該地區泥石流多發的自然原因是

(2)圖中b地區泥石流較a地區少,試分析其原因。

4 4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

第四章第四節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 備課時間 14.3.11 主備人 馬增光審核 地理組 上課時間 14班級姓名 第一部分 課前預習 1.自然災害的概念 分類 特徵並舉例說明其危害。2.根據課本內容寫出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練習 我國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為豐水期,10年中分別發生大洪水8次...

自然災害的預防措施

根據我部施工單位相關人員現場調查,我部工程區主要地質災害型別為崩塌 滑坡 洪水 潛在不穩定斜坡。按照我部施工特點和當地環境條件特制訂本預防措施。1 自然災害防治原則 1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加強調查 監測 預警預報 宣傳培訓等防治工作,變消極被動的應急避災為積極主動的減災...

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課後反思

4.4自然災害對人類危害教學反思 課堂模式名稱 有效教育與組織參與 教學流程 情境創設 感受災害,激發學習動機。自主探學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知識。合作助學 理解教材,掌握地理規律。當堂測學 鞏固知識,運用地理規律。回歸生活 昇華教材,學習身邊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本節課涉及三個知識點,利用了乙個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