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博士學位的基本要求

2021-08-07 02:04:04 字數 4920 閱讀 4178

一、獲本學科博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及結構

本學科博士生應掌握以下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識體系,並能在研究中熟練使用。

1.社會秩序與社會變遷

社會秩序和社會變遷是社會學中最為基本的一對概念。所謂社會秩序,指社會各個要素之間的一種均衡有序的狀態,特別強調社會結構的穩定均衡。社會變遷,指社會中各個要素變化發展的過程及其結果,特別強調社會結構的動態變遷。

而事實上,社會作為乙個有機整體,總是在社會秩序和社會變遷中存在。社會秩序中有社會變遷,社會變遷中亦有社會秩序。只是,有時社會秩序表現德更加穩定,有時社會變遷表現得更加劇烈。

正因為如此,社會秩序和社會變遷一直都是社會學研究的兩大主題。所以,社會秩序與社會變遷這對概念在社會學知識體系中無疑具有基礎性的地位。

2.社會行動與社會結構

自社會學誕生以來,社會學界中始終都存在兩種針鋒相對的理論觀點:一是社會行動論,二是社會結構論。社會行動論一般認為,社會行動決定社會結構,個人的社會行動是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社會行動的變化勢必引起社會結構的變化。

而社會結構論則一般認為,社會結構決定社會行動,個人的一切社會行動都是嵌入在特定的社會結構中,帶有某種結構特點。由於這種認識上的差異,所以在社會學研究中頁長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研究取向:一是從社會行動論出發,在研究者更加關注微觀的社會行動及其意義,在方法上更傾向於定性研究,以對社會現象進行理解和解釋;二是從社會結構論出發,在研究中更加關注巨集觀的社會結構及其變遷,在方法上更傾向於定量研究,分析其中的因果關聯。

所以,無論是在社會學知識體系,還是在社會學研究工作中,行動與結構這對概念無疑都佔據核心地位。

3.社會建設、社會管理與社會制度

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應當說是社會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社會建設是指在社會領域內不斷完善社會資源,促進社會公平,協調社會關係的行動和過程。社會管理則是對社會進行組織、協調、監管和服務的過程。

然而,無論是社會建設還是社會管理,目的都是為了維繫社會秩序,促進社會良性運動、和諧發展。為達到此目的,首先必須要有良好的社會制度。社會制度乃是社會活動的規範體系,同時也是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

社會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它們可以依靠自身固有的約束力量和調節作用,規範社會行為,協調社會關係,從而促進社會和諧。所以,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和社會制度在社會學知識體系及其應用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4.社會文化、社會關係與社會團結

文化是乙個社會的靈魂。社會文化作為社會歷史長期發展的積澱物,總是深深地印在每乙個社會成員的記憶中。所以,社會文化的不同往往可以影響人們的人格和心理,進而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社會關係的形成方式。

社會關係可以說是任何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所有的社會都是由社會關係結成的。對於乙個社會而言,社會關係的形成方式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組織方式和團結方式。

社會關係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社會團結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有學者認為中國是「差序格局」的社會,西方是「團體格局」的社會,其中的乙個重要依據就是社會關係的形成方式不同。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關係開始突破傳統的界限,有了各種各樣新的形成方式,這也極大地改變了現代社會的組織方式和團結方式。

不過,無論採取何種團結方式,社會團體最終強調的還是社會關係的和諧和整個社會的整合。所以在社會學研究中,社會文化、社會關係和社會團結一直都是社會學者研究的重要主題。

5.社會學想象力

「社會學想象力」是一種獨特的創造性思考方式。「社會學想象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社會學家c.w·公尺爾斯提出的,意指社會學家在進行社會學研究中應將個人問題與社會議題結合起來研究,以避免認識上的狹隘性。

在社會學只是體系中,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問題是社會學的乙個基本問題。是個人構建社會還是社會形塑個人,在社會學界一直爭論不休。不過,目前更多的社會學家傾向於認為個人與社會之間應當是一種相互建構關係:

一方面個人不斷地構建社會,另一方面社會持續地形塑個人。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所以,社會學者在進行社會學研究過程中,應當把個人問題置於其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將個人問題與社會議題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得出一種更為客觀的研究結論。

因此,社會學想象力應當是社會學者從事社會學研究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6.社會研究方法

社會學是一門非常強調研究方法的學科。社會現象的特殊性和複雜性決定了社會研究方法的獨特性和多樣性。目前,社會學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社會研究方法體系。

在方**上,有實證主義和人文主義兩大基本的方**傳統;在研究性質上,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大正規化;在研究方式上,有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實地研究、文獻研究等基本形式;在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術上,有問卷法、觀察法、訪談法、抽樣方法、統計方法、定性資料分析方法,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等。社會學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研究方法指導下完成的。社會研究方法是社會學研究的關鍵,方法的選擇往往直接關係到研究的結果。

所以,社會研究方法在社會學知識體系和研究工作中一直擁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二、獲本學科博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學術素養

本學科博士生應熱愛社會學專業,具備良好的學術潛力和創新意識,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資料和能力。社會學的理論龐大,本學科博士生應系統掌握社會學的基本理論,能將社會學理論與社會現象有機結合,分析社會現象中蘊含的規律性,並能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措施。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具有多樣性和綜合性,本學科博士生應熟練掌握社會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並能針對具體研究問題,採取適當的研究方法進行更為客觀的研究。

此外,社會學與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歷史學、管理學等諸多學科有交叉,所以本學科博士生還應對這些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有基本掌握。

此外,社會學博士生還應遵守本學科的研究倫理,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服務社會的信念,自覺運用社會學知識引領社會運動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2.學術道德

本學科博士生應遵守學術規範、恪守學術道德,遵紀守法;在社會學研究中,應當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凡引用他人的理論觀點、研究方法、資料模型、研究資料和研究結論應當準確標明出處;嚴禁以任何方式漠視、淡化、曲解乃至剽竊他人成果。

三、獲本學科博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

1.獲取知識能力

本學科博士生應善於從課程學習、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活動中獲得基礎性和專業性知識;善於從已有社會學研究文獻中把握本學科的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此外,隨著現代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學術成果都可以通過網路獲得,所以社會學博士生還應善於用網路獲取資源與社會學相關的知識。

同時,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社會學博士生還應當具備合理評價知識的價值,正確判斷知識的真偽,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避免被錯誤的知識和意識形態所誤導的能力。

2.學術鑑別能力

本學科博士生應具有較強的學術鑑別能力,主要體現在對社會學的研究問題、研究過程和研究結論的判斷能力上。就研究問題而言,社會學博士生應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善與判斷各種社會現象在社會學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研究。就研究過程而言,社會學博士生應善於辨識已有社會學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不斷克服其中的侷限和不足,從而推進社會學研究的不斷進步。

就研究結論而言,社會學博士生對於已有的研究結論既要做到尊重,又要敢於質疑;尊重已有研究成果的合理成分和價值,質疑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甚至錯誤。

3.科學研究能力

本學科博士生應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提出研究問題的能力。社會學博士生應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善於從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發現和提出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的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的提出既可以來自於前人既有的研究,從中發現他們的研究侷限、不足甚至錯誤,從而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也可以來自於社會現實,憑著自己對於社會的觀察、體驗或者感悟,從而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其次,開展學術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文獻梳理、社會調查、資料分析、**撰寫等方面能力,具體包括:

通過文獻的梳理,正確把握本學科發展的歷史、現狀、前沿以及發展趨勢;能夠設計規範可行的的研究方案,並開展研究;能對研究資料和資料進行正確處理和分析;研究結果和研究**能在學科相關的刊物上發表,並有一定的社會反響。再次,社會學博士生還應具備良好的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社會學研究的乙個重要任務就是分析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中的規律和原因,並為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所以,社會學博士生應能夠針對所研究的社會問題,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和對策。

4.學術創新能力

本學科博士生應具有良好的學術創新能力,能在社會學研究領域尤其是自己主攻的研究方向進行創新性思考、開展創新性研究和取得創新性成果。創新應貫穿在社會學研究的始終。在社會學研究中,無論是問題的提出、研究的過程,還是最終形成的研究結果,都與創新無法分開。

所以,社會學博士生應善於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發現新的社會問題,善於運用新的社會研究方法和資料資料進行學術研究,善於建立和運用新的研究理論和研究模型,敢於質疑已有研究成果,得出新的研究結論和研究結果。

5.學術交流能力

本學科博士生應具有良好的學術交流能力,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學術思想,善於展示自己的學術成果。學術思想的表達,要求本學科博士生具有良好的口才,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學術成果的展示,要求本學科博士生適時在學術期刊、學術**、學術會議等各種平台發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學術**。

6.其他能力

除了以上五個方面能力之外,社會學博士生還應具備較強的社會觀察能力、社會**能力、社會協調能力等。社會觀察呢你,即善於從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發現社會問題,找出其中的社會規律和原因。社會**能力,即能夠通過自己的研究,揭示影響社會未來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因素,以便有計畫地引領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

同時,社會學博士生還應具有良好的社會協調能力。社會學研究一般具有範圍廣、周期長、難度大的特點,往往需要動用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完成,所以社會學博士生必須具有良好的社會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四、學位**基本要求

1.選題與綜述的要求

(1)選提要求

本學科博士生**選題應從學科特點出發,選擇對社會學發展具有提公升價值、對社會穩定和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的**題目進行研究。具體來說,應包含以下方面:首先,選題應當符合社會學的學科特點,不應選擇與本學科無關的研究主題進行研究。

其次,選題之前應對這一領域非常熟悉,並要控制在作者的能力範圍之內,應當具有可操作性。再次,選題應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觀點明確、合理,具有明顯的學術創新,避免重複研究獲流於平淡;鼓勵就我國社會轉型、社會發展中重大現實問題和社會問題進行研究。

東南大學博士學位申請流程圖

備註 1 有關材料包括 1.在校期間發表學術 的導師原始稿件審核表 2.參加學術討論中本人所做報告的內容或詳細提綱 須導師審核簽字 3.在學期間參加學術會議中本人在會議上所宣讀的報告的內容或詳細提綱 須導師審核簽字 4.學位 中英文摘要 須導師審核簽字 5.專業外語試卷 中譯英,英譯中各乙份,導師審...

博士學位申請流程

東南大學博士學位申請流程圖 備註 1 有關材料包括 1.在校期間發表學術 的導師原始稿件審核表 2.參加學術討論中本人所做 報告的內容或詳細提綱 須導師審核簽字 3.在學期間參加學術會議中本人在會議上所宣讀的報告的內容或詳細提綱 須導師審核簽字 4.學位 中英文摘要 須導師審核簽字 5.專業外語試卷...

博士學位申請表

南京理工大學博士學位申請綜合情況表 紙質版 說明 1 本表是 南京理工大學博士學位申請綜合情況表 電子版 的簡寫版,供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定學位之用。2 本表只收紙質版本,經博士學位申請人本人 研究生教務員簽字後交研究生院學位辦乙份。3 南京理工大學博士學位申請綜合情況表 電子版 供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