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嶺解說詞二 山佑漢脈

2021-07-30 03:42:48 字數 4350 閱讀 3292

第二集山佑漢脈

位於秦嶺南麓洋縣境內的一座小鎮,名稱龍亭。龍亭鎮名字的來歷和乙個人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人就是古代中國造紙術的發明者、東漢龍亭侯蔡倫。

早在1800多年以前,已經厭倦了宮廷內你爭我奪,危機四伏的蔡倫,每有閒暇,便經常帶養子和親屬,來到洋縣這裡的封地,徜徉在山光水影中調養身心。由於這位地位顯赫的宦官光顧,給這座秦嶺深處的小鎮帶來無盡的榮耀,同時古老的造紙工藝也隨之來到了洋縣。

公元105年,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材料,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紙。當蔡倫把這種開創人類文明史的紙張呈現給漢和帝時,皇帝龍顏大悅,下詔在全國推廣。

造紙術的出現,不但改變了人類文明程序,也為蔡倫的命運帶來了新的轉機。公元一世紀,就在東漢皇帝已經開始用「蔡侯紙」下詔行文,頒布政令時,西方的歐洲人還在羊皮上書寫文字,而埃及人也在用一種非常原始的紙莎作為書寫材料。由於笨重而昂貴,極大限制了文化的交流與文明的傳播。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國造紙術向西方的傳播竟然和一場戰爭關係密切。唐朝的大臣叫高仙芝……在哈薩克境內打了一仗,這一仗高仙芝打敗了,打敗了以後他部隊很多人被俘了,被俘的士兵裡頭有一部分人就是造紙工人……後來阿拉伯大食帝國知道了這個情況以後,就把這批人專門弄到他們的手頭,

讓這些人去搞造紙,這樣子造紙術就西傳了。

隨後,源自中國的造紙術又隨著阿拉伯大軍迅速傳到敘利亞、埃及、摩洛哥,並在公元10世紀以後,傳入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各國。到19世紀初葉,造紙術已遍及世界。

造紙術的出現,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乙個重要分水嶺。

就在蔡倫發明造紙術的300年前,也就是西元前207年,和項羽結盟推翻秦王朝的劉邦,攻克武關,沿秦楚古道,乘勢北上,從藍田翻過秦嶺,搶在項羽前面,攻入秦國都城咸陽,將秦二世趕下王位,拉開了建立西漢帝國的序幕。

然而,就在劉邦準備和項羽分享推翻秦王朝勝利果實的時候,鴻門宴上的死裡逃生,讓劉邦不得不再次面對生存與死亡的抉擇。

項羽最終不僅沒有允許項莊的利劍刺向劉邦,還封劉邦為漢王。

西楚霸王的一念之差,留給自己的,是最終將他逼上絕路的強硬對手,而留給歷史的,是乙個在秦嶺深處醞釀崛起的大漢王朝。

從關中到漢中,劉邦要翻越的,不僅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的秦嶺險阻,更有無盡的失落與絕望。再次走在幾個月前還意氣風發,最終攻占咸陽的子午古道上,被項羽逐出的劉邦此時的心情灰暗無比,前路漫漫,一片淒涼。他一定沒有意識到,乙個足以讓後人引頸仰望的王朝,將會在秦嶺的蔭庇下從他的手中橫空出世。

在尾隨劉邦前行的隊伍中,還有乙個對日後大漢江山的建立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人物,這個人名叫張良。

秦末漢初的軍事謀略家張良,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之一,協助劉邦制訂了許多軍事作戰方略,對劉邦奪取楚漢戰爭的勝利,最終建立起西漢王朝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後人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指的其實就是張良。

在漢中以北以及東南,是高聳綿延的秦嶺,而在它的南面有大巴山環繞。由於高山隔阻,來往交通十分不便,以至於在秦朝以前,盤踞在僅僅一山之隔的關中的統治者,對秦嶺以南的巴蜀大地幾乎一無所知。

正是一條綿延500多華里的穿山古道,把遼闊的漢中平原和富饒的巴蜀大地艱難地建立起有限的聯絡。這條具有血脈一般重要功能的道路就是褒斜道。

據《史記》記載,劉邦率部到達漢中以後並沒有進城,而是聽從張良之意繞道褒谷口,這裡就是褒斜道的最南端。出人意料的是,張良讓劉邦下令,即刻燒掉褒斜道。

張良對劉邦說,項羽雖然封你為漢王,但你依然還是項羽最大的心腹之患。燒掉褒斜道,項羽一定以為你失去了交通手段,不可能隨時向他發起進攻,同時又可以斷絕關中楚軍南下進攻漢中的道路。這樣的一舉兩得,你大可安安心心,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以圖東山再起了。

熊熊燃燒的火焰,映紅了秦嶺的夜空。頃刻間,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的五百里棧道,化為灰燼。

秦嶺山谷中燃燒的火焰,讓沉醉西楚霸王美夢裡的項羽,如釋重負。在項羽看來,沒有了褒斜道,劉邦就等於失去了千軍萬馬,任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插上翅膀,飛過秦嶺險阻。

就在那把燒毀褒斜道的大火熄滅短短兩年之後,身居漢中的劉邦卻又大張旗鼓的對外宣稱,要重修褒斜道。

項羽完全被迷惑了,就在他嘲笑劉邦異想天開的時候,劉邦和張良統率的十萬大軍,已經兵分兩路,悄悄地繞過褒水,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劉邦的十萬大軍從天而降,他們從大散關越過秦嶺,進入楚軍鎮守的陳倉,關中平原頓時門戶大開。

從此,漢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成功軍事實踐,至今還被世界軍事史奉為避實就虛,聲東擊西的經典戰例。

西元前202年,經歷了四年楚漢戰爭,已經擁有了大半個中國的劉邦,在定陶稱帝,確立國號時,想起被貶為漢中王的艱難歲月,他毅然決定,把剛剛建立的江山稱之為「漢」。三個月後,他又力排眾議,把都城從洛陽遷至緊靠秦嶺的長安。由此,中國歷史上,乙個開疆拓土,威儀天下的朝代呼之欲出。

秦嶺南麓城固縣博望鎮的博望村,共有120多戶人家,這些人家

都為張姓。究其原委也就不足為怪,因為這裡就是西漢時期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的故里。

西元前141年,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即位。正是這位年輕氣盛,胸懷巨集圖大略的皇帝,把西漢帶進了乙個開疆拓土,盛極一時的嶄新時代。

據《漢書》記載,從漢高祖劉邦立朝建國,經歷文景之治,到漢武帝即位,漢朝七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力空前壯大。

西元前138年,26歲的張騫,告別博望村,翻過秦嶺,來到長安,他肩負漢武帝建立大漢帝國理想的重托,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

張騫從長安出發的時候,整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還相互隔絕,就在張騫到達中亞各國1100多年後,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雙腳,才踏上中國的土地;而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開往東方的船隊,在張騫出使西域1300多年之後,才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揚帆啟程。

漢武帝開通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征討匈奴,開拓大漢疆域。但戰爭結束了,被張騫帶到西方的中國絲綢,卻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寶**,也沿著這條閃爍著絲綢光芒的道路,湧進西漢都城長安。

絲綢之路,一條由開拓者張騫走在最前面的萬里通途,把古老中國和遙遠的西方世界,連在了一起。

東漢末年,持續不斷的軍閥混戰中,秦嶺,又一次成為延續漢室最後一絲氣脈的屏障。

公元218年,劉備攻取漢中後,文武百官上書漢獻帝,推舉劉備為漢中王。距先祖劉邦來到漢中424年後,後人劉備又來到秦嶺山中,在勉縣舊州鋪劉備舉起了征討曹操,拯救漢室江山的大旗。

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在這三大政治集團之間,其實並沒有確定的邊境分界,但曹操和劉備分別佔據關中和漢中之後,挺立在這兩個軍事陣營之間的秦嶺,自然就成為曹魏和蜀漢的軍事分界線。

秦嶺山高水長,道路崎嶇,這樣的一道天然屏障,使魏蜀雙方在沒有具備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誰也不敢輕易發動軍事進攻。

建興五年,也就是公元227年,屯兵漢中的諸葛亮以《出師表》上書,拉開了五次北伐的序幕,那一年他47歲。

悲壯的五次北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既是主動的進攻策略,同時也是一種無奈的防禦選擇。與其說諸葛亮是在與曹魏交戰,不如說是諸葛亮在一座山脈面前的掙扎,而這座大山正是秦嶺。

從公元227年出兵祁山,到公元234年兵敗五丈原,為了逾越秦嶺,諸葛亮煞費苦心。幾次北伐非但沒有取得寸土,反而使得蜀國兵馬疲憊不已,秦嶺山中道路崎嶇,在缺乏有效交通工具的情況下,險峻的秦嶺始終是擺在心存高遠的諸葛亮面前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面對重重險阻的秦嶺,這位胸懷大略的軍事天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痛苦地面對北伐失敗的現實。

公元228年,馬謖失守街亭,蜀軍全線潰退。撤退路上,為了逃命,在距先祖劉邦火燒褒斜道434年後,蜀軍不得不再次把留壩江口鎮到太白縣王家愣的棧道燒毀。

公元234年秋天農曆八月二十八深夜,秦嶺上空星光黯淡。五丈原軍帳內,諸葛亮病榻前無力搖曳的長明燈,驟然熄滅。一代賢臣諸葛亮溘然長逝,猶如支撐蜀漢江山的棟樑轟然倒塌。

劉漢江山從此走向它的末路。

大漢帝國的背影,已經離我們遠去。

殺戮聲漸漸平息,蜿蜒在秦嶺腹地的古道上,只有絡繹不絕的商隊,晝夜穿行;遍布秦嶺的驛站把溫暖的家書,傳向南方與北方。面對綿延山嶺和剛剛飄逝的煙雲戰事,過往的文人雅士,用手中的筆墨,留下了他們對歷史的慨嘆。

在與大漢歷史糾葛最深的褒斜道兩旁,鐫刻著數量眾多的漢代遺跡,正是這些文化遺存,使大漢文明的光芒,穿越千年時空留傳後世。

十三塊歷經風雨,今天已經模糊不清的漢代石刻,就是兩千多年以來,深刻影響著中國漢字演變和書法藝術走向的《漢魏十三品》。

在此之前複雜難辨的篆字,到了漢代這個大變革的時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一種更簡潔,更便於書寫與辨識的字型——隸書,把中華書法推向了乙個更加廣闊的文明高度。

面對乙個個斑駁遒勁,穩健雄厚的方塊漢字,令人至今還能感到大漢王朝那囊括天地,氣吞八荒的氣象精神。

這兩個字讀「袞雪」,書者正是與諸葛亮對峙秦嶺的一代梟雄曹操。

公元209年,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失利,又錯殺楊修,懊悔之餘,曹操來到褒谷山口,當時正值夏秋之交,褒河水波浪翻滾,激流湧雪,曹操感慨系之,揮筆寫下「袞雪」二字。隨從提醒曹操,「袞」字少了三點水,曹操卻深藏不露地說:「一河流水,豈缺水乎?

」公元263年,曹操離開漢中54年後,曹魏大軍兵分三路,攻入成都,前後持續465年的大漢王朝,徹底滅亡。

劉邦走了、漢武帝劉徹走了,蔡倫、張騫、諸葛亮也走了。巍峨的秦嶺卻依然挺立在中國的大地**,大漢帝國把它那枯萎的根莖和葉脈留給了大地。把乙個時代曾經的波瀾壯闊,永遠留給了秦嶺。

大秦嶺解說詞二 山佑漢脈

第二集山佑漢脈 位於秦嶺南麓洋縣境內的一座小鎮,名稱龍亭。龍亭鎮名字的來歷和乙個人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人就是古代中國造紙術的發明者 東漢龍亭侯蔡倫。早在1800多年以前,已經厭倦了宮廷內你爭我奪,危機四伏的蔡倫,每有閒暇,便經常帶養子和親屬,來到洋縣這裡的封地,徜徉在山光水影中調養身心。由於這位地位...

正山小種茶藝表演解說詞

正山小種紅茶發明於明末清初,產自福建武夷山桐木關 是世界紅茶的鼻祖。下面為大家表演的是傳統正山小種紅茶茶道。1 賞識茶具 逐個展示茶具,四個品茗杯一字排開四個聞香杯田字形擺放。茶為靈物,茶具亦然。茶器相通,茶人相容。這裡是 茶船 茶道組 又稱 茶道六君子 紫砂壺 聞香杯 品茗杯 茶荷。2 觀賞佳茗 ...

高二 2 部解說詞

高二 17 班 瞧!一群意氣風發,精神抖擻的年輕人正向我們走來,整齊的步伐踏著他們的堅定 燦爛的笑臉寫著他們的熱情 嘹亮的口號體現著他們的實力。他們揮動激情,挑戰自我 他們揚帆把舵,放飛夢想。他們用拼搏的汗水揮灑賽場,用晶瑩的淚水擁抱勝利的輝煌。這就是以沸騰的熱血與激情譜寫青春之歌的高二 17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