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19經濟形勢特點和2023年經濟形勢的展望

2021-07-23 18:43:01 字數 3426 閱讀 3720

從經濟週期波動的態勢看,2023年我國經濟是在新一輪週期的適度增長區間執行

從基年經濟增長率的位勢看,2023年的起點較高,繼續加速上公升的空間不大。巨集觀調控的側重點是使經濟走穩,主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

2023年我國經濟增長率為10.3%,位勢較高,「十二五」時期繼續加速上公升的空間不大。巨集觀調控的側重點是使經濟走穩,防止各地借「十二五」開局之年盲目大幹快上,防止借領導班子換屆之機大搞「政績工程」,防止整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努力保持國民經濟在適度增長區間平穩執行。

為此,2023年巨集觀調控首先使經濟增長率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恢復性大幅回公升向適度增長區間平穩回落。

進入2023年後,這一正常、平穩的回落過程卻被中外一些人士解讀為中國經濟已處於滯脹狀態,或面臨滯脹風險,或將陷入「硬著陸」,經濟增長率有可能降到8%以下。這些解讀是不符合實際的。說中國經濟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滯脹的主要依據是兩個指標:

一是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近兩個月連續回落;二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同比增長率4月比3月回落了1.4個百分點。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在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的27個月中雖有幾次在51%至56%的區間小幅波動,但連續處於臨界點(50%)以上的擴張區間。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經濟執行過程不可能是直線上公升的,有點小幅波動是正常的,不應大驚小怪。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同比增長率來看,2023年3月至2023年4月呈現出向適度增長區間回落中趨穩態勢,從2023年6月到2023年4月已連續10個月保持在13%左右。這怎能說中國經濟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滯脹呢?

從巨集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看,2023年重在穩定物價總水平,「穩物價」與「穩增長」是相輔相成的

2023年1月至4月,居民消費**月同比**率分別為4.9%、4.9%、5.

4%和5.3%。從近5年來的情況看,2023年物價較為低穩,在3%以下輕微波動。

2023年物價開始攀公升,連續破3、破4、破5、破6。2023年底的**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雙防」: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由結構性**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2023年初,物價上衝到8.7%。隨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物價隨經濟增長率的降低下降至1.

2%。2023年,物價在大部分月份中處於負增長。2023年下半年,物價開始攀公升,破3、破4、破5,主要是從一些小品種的農產品漲價開始,民間的概括為: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油你漲、糖高宗、蘋什麼、辣翻天」等。

物價問題涉及千家萬戶,是關係民生、關係經濟健康發展、關係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決不可輕視。**提出,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巨集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對於今年的物價走勢,一般認為,由於2023年物價走勢前低後高,再加上翹尾因素的影響,今年可能會是前高後低,經過努力,實現4%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是有可能的。

同時,還要考慮到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從今、明兩年看,這些不確定性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經濟增長態勢。

今、明兩年經濟增長會不會出現偏快或過熱的情況?改革開放以來歷次物價**,都與需求面即經濟增長過熱的拉動關係密切,而這次物價**的乙個新特點是經濟增長速度並沒有像過去那樣過高。在經濟增長速度還沒有明顯高企、經濟沒有明顯偏快或過熱的情況下,物價卻開始攀公升。

考慮到各級領導班子換屆,再加上「十二五」開局,各地大幹快上的熱情很高,所以不能排除今、明兩年我國經濟增長可能會出現偏快問題。因此,當前「穩物價」與「穩增長」的任務是相輔相成的。二是農業自然災害因素。

我國已連續7年實現糧食增產。今年,如果自然災害嚴重並影響到糧食豐收,就會助推物價**。三是國際因素。

如果國際上**、原材料、農產品**持續走高,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加大。此外,還要關注和警惕工資**與物價**的螺旋式攀公升問題。我國2023年以來物價保持了十幾年的低穩狀態,與經濟增長沒有出現嚴重過熱有關,也與勞動成本較低、工資**緩慢有關。

現在,我國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經結束,物價**與勞動成本**的關係更緊密了。

從潛在經濟增長率看,2023年在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的背景下,適度經濟增長區間可把握在8%—10%,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中線可把握在9%

根據改革開放以來有關資料的計算分析,1979—2023年,我國適度經濟增長區間可視為8%—12%,潛在經濟增長率中線為近10%。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也付出了較大代價,主要原因在於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可概括為「三高五低」:

高能耗、高物耗、高汙染;低勞動成本、低資源成本、低環境成本、低技術含量、低**競爭。由此帶來經濟生活中的一系列結構性矛盾,主要是:內需與外需不均衡,投資與消費比例不協調,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等。

這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一系列結構性矛盾,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到能源、礦產資源、土地、水和生態環境的嚴重制約,受到各種成本上公升的影響,受到國內消費需求狹窄的限制,受到國際經濟、金融等風險的衝擊。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2023年適度經濟增長區間的上限可下調2個百分點即可把握在8%—10%,潛在經濟增長率中線可把握在9%。

這對於巨集觀調控的政策含義是:當實際經濟增長率高出10%時,就要實行適度的緊縮性巨集觀調控政策;當實際經濟增長率低於8%時,就要實行適度的擴張性巨集觀調控政策;當實際經濟增長率處於8%—10%的區間時,可實行中性的巨集觀調控政策。

從經濟增長的動力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鎮化的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公升級是2023年發展的重要動力

2023年,我國將發生兩大歷史性變化:一是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將由中低收入組進入中高收入組;二是我國城鎮人口比重將超過50%。這將為2023年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促進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提供重要動力。

關於居民收入提高。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23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為70美元,在世界處於低收入組;到2023年改革開放之初,上公升到190美元;到2023年上公升到790美元,進入中低收入組;在新世紀之初,突破1000美元;「十一五」時期,從1760美元上公升到4050美元;在2023年的第一年2023年,預計將達到4450美元,開始進入「中高收入組」。「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兩個同步、兩個提高」:

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可以預見,我國居民收入將加快增長,從而為擴大消費需求創造基礎性條件。

關於城鎮化推進。我國城鎮化率(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2023年為10.6%,2023年上公升到17.

9%。「十一五」時期,城鎮化率由2023年的43%上公升到2023年的49.68%。

2023年,我國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不斷提高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預防和治理「城市病」。2023年我國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鄉村人口。這對於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將是乙個歷史性的重大變化。

關於產業結構調整公升級。2023年我國產業結構將有重要變化,主要包括: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改造提公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提高資訊化水平,推進海洋經濟發展,推動服務業大發展,加快發展文化產業。

這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關於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的幾點認識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顯現出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如物價高企 房地產 汽車等行業發展面臨困難,許多中小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gdp增速減緩等,又適逢國際經濟下滑之際,有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已瀕臨危機的邊緣,前景不容樂觀。那麼,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究竟應當怎樣看,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淺見。總的看法就是,今年以來,...

用經濟學理論分析我國當前經濟形勢

2013年中國經濟整體仍處於2008年以來的下滑週期中。中國經濟此輪完整週期始於2002年,住房體制改革和加入wto啟動了內外需增長,中國經濟在2002 2007年經歷了史上增長最快的上公升階段。然而,次貸危機的爆發結束了美歐長期以來依靠資產泡沫和過度負債拉動需求的增長模式,支撐中國製造業的外需增長...

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當前巨集觀經濟形勢

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當前巨集觀經濟形勢?乙個由計畫經濟國家逐步向市場經濟國家轉軌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市場經濟體制還遠遠沒有建立起來,轉型期需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用物價指數等經濟指標這套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成熟市場經濟理論來衡量和評價中國經濟的巨集觀形勢,並以此為依據對未來的發展趨勢作出判斷,雖然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