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折扣》市級共公開課反思發言

2021-07-09 21:12:54 字數 1601 閱讀 5506

本節課我仍然沿用我校「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但適當做了變通以適應初一新生,本節課大致分為三個環節:

(一)自主學習,探索新知。本環節通過生活中幾張**引入以後,直奔主題,要求學生先自學,後檢測,通過對學生提問來鞏固折扣與百分數的互化關係。

(二)討論交流,深化鞏固。學生自學例5,難度較小,幾乎所有同學都能較好完成。為了達到深化知識的目的,我設計了問題「通過例5,我們發現折扣問題中有哪三個基本的數量?

這三個量之間有什麼關係?」來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並且鼓勵學生同桌間可以交換意見。在學生有一定的分析得出結論以後,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呢?」使學生能夠組織自己的語言回答,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得到「售價、折扣、原價」三者的關係後,對例5進行變式,鞏固練習,內化知識。

(三)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兩道較為開放的問題。第一道題很容易引起討論激發興趣,其實也源於中考中常見的母題「一件物品漲價10%以後又降價10%」,這其實表面看起來難度不大,但同學們深入分析後發現之所以發生變化「是因為單位1發生了變化」,這讓我很高興。

數學就是這樣培養學生撥開表面、發現本質的!在「四驅車」問題上,我想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並且為今後學習「方案選擇」型別題打下基礎,這個環節大家表現比較踴躍,一堂課算是順利完成。

課後,我也簡單作了反思,整理如下:

經過乙個多月的初一數學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初一新生存在著兩個「不適應」:

其一,學法的不適應。初一大部分學生傾向於對例題的模仿,固定題型的反覆訓練,而初中數學要求學生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對知識點的熟練掌握,並且能夠靈活運用。這就對學生的課堂要求提高了:

學生必須認真聽講,內化知識,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這導致了和小學習慣學法的衝突。

其二,教法的不適應。我們研究小學教材發現,小學教材往往是極具生活化的數學場景,具體而生動,趣味性也比較強。但是初中教材相對抽象,注重了知識的提煉,知識的實際應用,因而相對呆板、僵硬。

初中老師固有的教法令很多以興趣為主導的初一學生不適應,上課往往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興趣降低,成績自然下降。

因此,針對這兩點本節課爭取做到:

一、學法多樣化。本節課學法比較豐富,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同桌互批、甚至限時答題,限時批改。盡量把充足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適時提問或者追問來促進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既興奮又緊張,把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二、情景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還原給生動形象的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數學,進最大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從自我經驗來看,我個人的一點數學知識、一點教育理念無不興趣使然,數學的學習興趣對初中學生來說幾乎就是靈丹妙藥,一旦有了數學興趣,想學不好都難。

反之,一旦沒了興趣,想學好很難。所以,我們初中老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千方百計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否則乙個沒有數學興趣的學生很難順利公升入高中,即使上了高中,他的高考也會因為數學而危機重重……想到要為乙個學生一生負責,我就覺得擔子很重。

但是這節課的缺點也是致命的:沒能夠深入學生中間,特別關注學習數學有困難的同學,在分層教學方面思考不足,分層教學幾乎沒能體現,這將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習慣,在今後的教學一定多思考這個問題。

古人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堂好課也需要不厭其煩的思考、琢磨、交流、改進,但是我個人能力畢竟有限,希望大家都能夠不吝賜教,多多批評!謝謝大家!

最後,特別感謝我師傅李英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