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真諦體味母愛親情

2021-07-07 04:34:52 字數 986 閱讀 2308

摘要:從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我們能感受到生命的顏色,亮度和質感。那種剝去浮華的文字,漸漸滲透出對人生的感悟。

足以昇華人的心靈,拉近人的距離,溫暖社會關係,這些都是生命的意義,都是讓人堅強的理由,讓人心為之震撼。

關鍵字:生;死;母愛

史鐵生,一九五一年生於北京,一九六七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一九六九年到陝西延安插隊落戶。一九七二年年僅二十一歲的史鐵生因積勞成疾下肢癱瘓,轉回北京住院,從此再沒有站起來。

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種慘痛的災難降臨到了他頭上,對乙個風華正茂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史鐵生曾說過:「 乙個滿心準備迎接愛情的人,好沒影兒的先迎來了殘疾——無論怎麼說,這一招是夠損的。

我不信有誰能不驚慌,不哭泣」。「有誰能不驚慌,不哭泣」道出了史鐵生當年的心聲,我們眼中堅毅偉大的作家畢竟也是個普通人呀!他曾一次一次地想到死:

「我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麼要出生。」處於絕境的史鐵生的心理歷程是非常漫長和複雜的。他認為生和死的關係,好比因與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先有因。

但死只是瞬間的事情,而生卻要曲折漫長得多,只有先想通死,才能逐漸想透生,史鐵生想通了死,想出的結果是:「乙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乙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乙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乙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而他對生的認識,經歷了幾個階段的磨難:

當他在古園的矮樹叢裡明白了死是必然的、不必急於求成的道理後,他下了決心要「試著活一活看」。「腿反正是完了,一切彷彿都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試一試不會額外再有什麼損失。說不定倒有額外的好處是不是?

」正是因為他很好地做到了冷靜思考、坦然面對生命,才使他頑強地走了過來,而沒有魯莽地選擇死亡。這些讓我聯想到了面對挫折和苦難,有些人卻選擇了親手扼殺自己的生命: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自己的喉嚨;美國詩人哈特·克萊恩跳海自殺 ;中國的近代作家陳天華蹈海自殺 ……這些事實讓人觸目驚心,追其根源是對生命的不負責,對生命的不重視,其留給世人的只有感嘆和惋惜。

工作中體味人生真諦

所謂精進,是指一心撲在工作上,專心致志於眼前所從事的工作,這是進行自我身心修養 砥礪人格的最重要 最有效的方法。勞動有戰勝慾望 磨練精神 創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簡單地獲取生存所需要的糧食。獲取生存所需要的糧食只不過是勞動的附屬功能而已。所以,專心致志 一心撲在日常工作上是最重要的,這才是磨練精...

從努力工作中體味人生真諦

所謂精進,是指一心撲在工作上,專心致志於眼前所從事的工作,這是進行自我身心修養 砥礪人格的最重要 最有效的方法。勞動有戰勝慾望 磨練精神 創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簡單地獲取生存所需要的糧食。獲取生存所需要的糧食只不過是勞動的附屬功能而已。所以,專心致志 一心撲在日常工作上是最重要的,這才是磨練精...

重溫易經概論感悟人生真諦

朱高正教授2014年8月16 17日主講 易經概論 觀後感朱教授本名朱高正,乃朱熹第26代嫡孫,出生於台灣雲林縣,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三年後赴德國深造,就讀波昂大學哲學系,主攻對康德哲學的研究,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後回台,致力於推動民主改革。朱高正教授於2014年8月16 1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