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 復讀並不代表失敗,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2021-04-30 16:54:31 字數 3920 閱讀 8905

復讀生心理調整方法**

一、復讀生普遍存在的特點:

復讀生作為乙個特殊的學生群體,因經歷了一次高考挫折,與應屆生相比,壓力往往更大,情緒更易波動,心理承受能力更差。很多復讀生在心理上突出的表現是:強自卑、高焦慮、淡漠,低分復讀表現更為突出。

1、強自卑自卑的感覺很多人都有,但是復讀生由於經歷了高考失敗的打擊,對自己的知識、能力、精力都產生了懷疑:在家庭中,他們感覺無法面對家長;在周圍鄰居眼中,感覺低人一等;在同學中間,覺得技不如人。

除了高考打擊之外,起點低,基礎差是部分低分考生自卑的另乙個原因。實事求是地說,部分低分考生和其他同學並不是站在同乙個起跑線上的,這部分同學學習底子薄、基礎差,自卑在所難免。在這方面,高分復讀生相對好一些,因為他們雖然沒有進入高校,但手裡有乙個比較好的高考成績,感覺底氣十足。

2、高焦慮這幾乎是所有復讀生的「通病」。最大的表現是考試中的患得患失:復讀期間,不管是什麼形式的考試,他們都非常敏感,一旦成績不好,就會非常著急。

而這種情況在普通高三班,並不是特別明顯。復讀班學生這種普遍的高焦慮,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比普通高三學生更加明確:考個好學校,這幾乎成了他們的惟一信念。

越是這樣,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而焦慮情緒也越重。

此外,來自於社會、家庭的壓力,也加劇了復讀生的焦慮。家長關心的比較多的是:一年能提高多少分?

能不能保證明年上重點線?家長的心態,無形中就給復讀生增加了壓力:明年要比今年強,一年要長多少分。

在這樣心態下學習,對成績患得患失,高度焦慮也就不奇怪了。

3、冷漠復讀班的整體氣氛與普通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入學後的前3個月,這裡的人際關係非常冷淡,同學之間缺乏交流,同學們普遍缺乏集體觀念,很難形成乙個融洽的集體,幾乎是「你**的,我學我的」;在和老師的關係上,很多同學對老師缺乏信任,不主動與老師溝通。

另乙個明顯的表現是,復讀班的部分學生輕視老師、對個別老師有牴觸情緒,老師的建議根本聽不進去。

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屬正常,畢竟復讀班不同於普通高三,這裡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學校,不知道各自的水平與背景,老師也是新面孔。在這樣乙個全新的環境中,同學們缺乏安全感,對誰都不信任,表現就會比較淡漠、自閉。

二、心理調節方法

針對這些心理特點,復讀生要調整心態,穩定情緒,建立積極的心理防衛機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會自我調節,學會轉移和化解心理矛盾,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和平穩的心態,緊張、愉快地學習。

(一)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法,樹立自信心

有人說「自信**於成功的心理暗示,自卑**於失敗的心理暗示」,這話是有道理的。心理暗示是人的心理活動中意識思想的發生部分與潛意識的行動部分之間的溝通媒介。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麼,追求什麼,致力於什麼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影響你的行為。

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你鼓起信心和勇氣,抓住機遇,採取行動,去獲得成功;消極的心理暗示則會排斥和失去成功。而我們的某些學生常常妄自菲薄,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經常接受「我不會」「我很笨」「我這個人什麼都很失敗」等消極的心理暗示,產生事事不如人的自卑感。這只會引起並加重膽怯和緊張的心理反應,使自己捲入一種螺旋般的加速的懼怕反應中。

與其讓消極的心理暗示傷害自己,何不讓積極的心理暗示保護自己、激勵自己呢?要從積極的角度看待自己,發現自身的優勢,看到自己的優點,正確評價自己,然後用積極的言語暗示自己,堅信自己一定能行!

在堅持積極的心理暗示的時候,需要牢記5項原則:

1、 簡潔有力。如:「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考入名校!」

2、 意向必須積極。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說「我不要考專科」,這看似積極實則消極的語言會把「自己只能考個專科」的觀念印在你的潛意識裡,使你難以重新自我描述。

因此,你要從正面說:「我要戰勝一切困難,進入名牌大學深造。」

3、 信念堅定,目標明確。暗示的語句要有相信能成的可行性,不能在心理上產生矛盾與抗拒。如果你認為自己考入名牌本科大學不大可能的話,那就選擇乙個切實可行而又比較理想的目標,如:

我一定要考上本科。

4、 想象具體的情景。默誦或說出你自己定下的語句時,你要通過想象在腦海裡清晰地看到自己變成大學生時的模樣和情景,越具體越真實越好。

5、 貫注感情,激發熱情。目標,是乙個有限期的夢,自我暗示,是為了激發熱忱,促成行動。儘管機械式的自我暗示也會有一定效果,但是,你越是信念堅定、傾注感情,收效便越顯著。

如果你的身體、理智、感情都一致渴求一樣東西,你就會不怕困難,敢於冒險,甘願付出代價。這樣,你當然會美夢成真。

正確評價自己,堅持積極的心理暗示吧,它會讓你變得自信主動,有生氣,有活力!

(二) 平常心對待成敗得失,保持情緒的穩定性,做到心安神泰,心境平和

「只有不悲不喜的人才能經得起大喜大悲,也只有無所謂得失,不等待回音的人,才能攀上人生的巔峰。」奧運射擊冠軍陶璐娜的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真諦:心如止水,笑對人生。

學習是一件清苦的事情,就像僧人修行,需要乙份來自內心的沉靜,而容不得悲觀失望,心浮氣躁。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挫折,適當地自我安慰,不要讓心情起伏太大,守住那份平靜,一顆沉靜的心會帶你在學海書山中暢通無阻,會為你的大腦開啟一片遼闊的思維空間,任你縱橫馳騁。當然,以平常心看待成敗得失並不是說對失敗一笑了之,對成功不屑一顧,而是把對成功的渴望和對失敗的解脫融於一顆平常心中,這樣,在坎坷的求學路上,無論成敗,無論得失,你的眼裡都只有前方的目標。

那麼,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保持平常心呢?

1、 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

要清楚自己的起點,明白不同層次的復讀生高考提公升的空間也是不同的,根據這些給自己樹立目標。這個目標一定要實事求是,適合自己,不要過分苛求自己,否則整個「高四」過程,會一直處於低落與失敗的狀態。目標可分為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

遠期目標就是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高考時想考個什麼樣的學校;近期目標就是在每次考試中你要達到怎樣乙個水平。這樣才會正確看待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看到希望,增強努力的決心。

2、重視而不畏懼每一次考試,把它當作高考來磨練自己。

考試既能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極好地磨練學生的心理素質。復讀過程中,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會接踵而來,每一次考試都有進步是不可能的,復讀生要學會正確對待平時的考試,重視而不畏懼考試,把它當作高考來磨練自己。

把平時考試當作高考來對待,就會全身心投入考試,而這其中暴露出的不良情緒、不良心理都可能是高考的預演,學生在克服這些不良情緒、心理的過程中就會逐漸增強耐挫能力,增強心理平衡能力。

具體要做到:

1)考前重視但莫浮躁。「神不定則氣不寧,氣不寧則心不靜,心不靜則舉動皆錯。」要重視它但不畏懼它,平靜地迎接它的到來。

2)考後冷靜看待結果。人應合理審視自己,在低沉時不要用太過悲觀的眼光審視自己,這樣容易使自己過於自卑;在昂揚時也不要用太過樂觀的眼光審視自己,這樣容易使自己走向驕狂。考好了可在充滿信心的同時提醒自己:

別驕傲,這不是高考。考得不好要安慰自己:幸虧這不是高考,我還有機會。

(三)善於積極轉移,讓自己充實忙碌起來。

人忙,總覺得日月短。人忙,閒事、閒思、閒話才少;人忙,忙得充實,忙出成效,又會激發自信心。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暗示,再努力練習全心全意去做每一件事,可使工作由緊張變為輕鬆。

雖然工作量有增無減,但心理感覺卻反而輕鬆愉快多了。因此,要想方設法讓自己忙起來,體驗「忙」的樂趣,感到「忙」的幸福,把不良情緒、不良心理通過轉移關注的事物而消除掉;同時,也通過「忙」,釋放出多餘的能量,從而避免由於無意義的刺激而造成自己的狂熱、衝動或煩惱、憂傷。

(四)學會合理宣洩。

當有了煩惱暫時又得不到排遣時,不宣洩是不行的。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a) 多與別人交心、談心。

b) 適當參加些文體活動。

c) 開導自己該笑時笑,該哭時哭,該喊時喊。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哭也一樣。現代心理

研究證明,適度的哭有助於改變情緒,可以收到積極的心理效應。同樣,當你不快時,可適當走向操場、曠野,盡情喊叫,也可使心理達到平衡。

當然,宣洩的效果要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於自己個性和人格的健康發展。所以,情緒宣洩一定要有節制,要注意方式、時間、場合,盡量不影響別人,不損害自己,不妨害社會利益,否則,就會帶來新的情緒困擾。

心理調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堅持並堅信: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這樣,收穫快樂、收穫成功的日子就不會遙遠了。

校長寄語復讀生 1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更美好,我們大家選擇了復讀 為了幫助我們大家順利地到達目的地,學校搭建了乙個共同學習互相進步的平台,我們相聚在這裡。復讀,乙個讓人深思的字眼。選擇了復讀。就意味著放棄蠅頭小利,遠離了平凡庸俗,體現的是 遠矚的大氣,銳意進取的執著。當其他同學手捧錄取通知書時,人們能夠平心靜氣,波瀾不驚...

高分復讀須慎重考慮並不輕鬆的話題

時下,懷揣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在復讀學校間來回穿梭擇校的高中畢業生已不是少數,一定程度上說,如今的復讀已不再等同於落榜,但復讀特別是高分復讀的利弊,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同任何事物一樣,角度不同,結論可能大相徑庭。由北大 清華博士碩士創辦的力強復讀學校他們如何看待高分復讀?原北京四中常務副校長 力強復讀學...

寄語新生代農民工在傳承中張揚個性

作者 譚剛強 當代黨員 2010年第05期 編輯同志 你好。透過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的老疏浚工孫接力的來信,我們看到了乙個父輩對 80後 90後 農民工的擔心,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咋能說丟就丟?而透過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農民工彭帥的來信,我們看到了一位年輕人在城市的迷茫,我為啥遊走在城市的邊緣?仔細...